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三次变革能否带来大牛市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2日 03:11  每日经济新闻

  A股第三次大变革能够为市场带来大牛市吗?

  不可否认,每一次的“变革”就是为了“思进”。这“进”是制度的进步、上市公司质地的改进,同样也是市场指数的更进一层楼。

  事物都需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A股前两次的大变革来看,变革往往能够树立股市信心、封杀下跌空间、改善上市公司的质地,但却无法给股市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从美国股市的经验看,上个世纪30年代的股灾后,美国证券监管部门也推出了很多变革措施,但直至10年后才出现大牛市。

  牛市行情不但要有政策做基础,也需要经济面的配合、资金面的推动。A股大牛市虽值得期待,但短期内形成牛市格局不太可能。

  持续变革A股牛市就一定会来

  王砚丹 张冬晴

  中国经济全球增长第一,为何股市十年涨幅零?

  原因可以找出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两个:一、这是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二、这是个只重圈钱、不重回报的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下,缺乏长期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表现出来就是“炒差、炒新、炒小”等恶习。好公司得不到资金追捧,难有高估值;差公司永不退市,成为投机泛滥的温床,这样的市场,优不胜劣不汰,市场机制被严重扭曲,看不见的手已经失灵。

  上市公司,考虑的是如何从市场圈钱;大股东,考虑的是如何减持套现;投资者,考虑的是如何跟庄炒作博短差;其结果必然是比零和博弈更糟,长期牛市不具备存在的基础。

  那么,长期牛市的基础究竟是什么?

  三大条件,首先是市场运行机制健全,发挥配置资源功能,优胜劣汰。其次是严明律法,公平执法,制定一套游戏规则。最后是下放审批权限,最大程度市场化。

  这次的郭树清新政,可谓每一项都击中要害。

  改发行,让更多公司上市,更多的选择,降低溢价,一改以往投资者没有话语权而“用脚投票”的历史,让“用手投票”成为市场的主力,主动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和运作,主动、积极和建设性地贡献力量,实现多赢格局。

  改退市,市场重新恢复了优胜劣汰机制,增加炒作绩差股的风险,彻底将滥竽充数的公司驱逐出去,绩差公司难以再浑水摸鱼,投资理念将更注重上市公司的价值投资,有助于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等良性投资理念的塑造。

  提高重组门槛,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市场化并购重组,支持上市公司主动实施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打击内幕交易,健全法制、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清理证券市场的各种不规范行为,加快资本市场诚信建设方面,树立市场投资者信心,夯实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提高分红比例,让长期以来回报意识淡薄的上市公司必须对如何回报股东有明确的观念、认识和计划,公平合理决策,引导上市公司增强责任感,以稳定、优厚的分红推进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使整个市场形成努力回报股东的良好氛围,培育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理念,增强资本市场活力和吸引力。

  引入长期资金,利用这些投资方面有较高的专业运作水平、避险能力也比较强的特殊资金,不断壮大成熟市场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

  做好守夜人,最大限度市场化,充分发挥无形之手的配置功能,A股的长期牛市,就一定会到来!

  变则通 熊市难以长期存在

  任世磊 每经记者 赵笛

  自去年郭树清就任证监会主席以来,A股可谓迎来史上第三次的变革时期,大小政策频出,各项利好频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变革不仅为当前的市场树立了做多信心,同时也对各种垃圾股的炒作形成抑制。而且一旦长期价值投资的导向建立起来,以蓝筹股为代表的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将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在此情况下,熊市难以长期存在。

  树立做多信心

  郭树清上任之后带来的政策变革不断,今年“五一”假期休市前及期间,证监会更是四天连发利好。利好与郭树清上任之后的改革思路一以贯之,那就是:引导市场逐渐回归价值投资。

  华泰证券研究员郭春燕认为,郭主席上台后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正在为股市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让长线资金更加安全的进行投资。

  利好的推出对于股市起到的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在利好推出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即5月2日,A股迎来5月份的“开门红”。当天上证指数上涨42点,涨幅达到1.76%。

  无论是新股发行改革、下调期货及A股交易费还是主板及中小板退市方案公布,都树立了投资者的做多信心。浙商证券分析师戴康认为,近期的新股发行和退市制度改革短期内会促成市场结构进一步分化,长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改善二级市场投资者生存环境,提振投资者信心。

  抑制恶意炒作

  郭树清新政也将变革焦点集中在新股发行制度、退市制度等方面,这也将有效抑制市场的过度“炒作”。

  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一些濒临退市的ST股经常成为炒作的热点,

  *ST盛润A(000030,收盘价10.23元)

  就是其中一个。今年2月份,*ST盛润A遭到资金热炒,连续出现10个涨停,随后又出现连续的跌停。就在2011年8月份,*ST盛润A更是创下了连续18个涨停的记录,股价涨幅超过140%,随后却也是大幅下跌。

  A股市场此类濒临退市的公司遭炒作的例子不胜枚举。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的完善将对此类炒作形成冲击,封杀此类股暴涨暴跌的空间。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也有望对新股的过度炒作形成抑制。监管层此次推出相关政策中提及,对于新股发行,一方面将取消网下配售的强制锁定限制,将3个月后的部分抛售压力提前至新股上市首日。戴康认为,此举“短期增加供给,长期抑制过度投机炒作,会促进新股更有效率地形成合理定价”。

  此外,针对新股发行出现高市盈率的情况,相关政策提出,在发行价格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情形下,发行人需要补充披露信息的内容及程序。戴康认为,强化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对逐步改变我国盲目打新、炒新的市场特征有积极意义。

  改善上市公司质地

  华安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证监会“五一”期间吹响政策“集结号”,其逻辑和导向极其明晰,即抑制“炒差、炒新、炒小”和回归蓝筹股投资,并正在通过具体措施逐步落实,并“将对股市长期形成利好”。

  4月29日,深交所发布《关于改进和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此,戴康认为,本次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市场会对敏感股票与退市标准进行对照排队,逃离绩差转向绩优股,此举短期内对质地差、处于退市边缘的股票(以ST为代表)造成系统性冲击,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事实上,在若干利好政策推出前后,市场上资金已经悄然流向蓝筹股。相关数据显示,4月份沪深两市累计净流出资金287亿元,其中沪深300成分股资金却是净流入38亿元,而中小板和创业板则分别流出129亿元和28亿元。

  此外,2011年年报和2012年一季度报的情况显示,蓝筹股的业绩表现也要优于中小板。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部A股、中小板实现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26%和8.47%,全部A股的净利润增速高出中小板4.79个百分点;2012年一季报全部A股净利润增速高出中小板12.32个百分点。

  量到质 大牛市不会一蹴而就

  每经记者 赵笛

  政策的密集出炉属于量变的积累,质变并不会一蹴而就。回顾A股前两次变革最终推动的大牛市,除政策给市场带来的积极变化外,经济面的良好趋势,资金面源源不断地进入,才为大牛市形成了“合力”。

  政策须从“量变到质变”

  2000年~2004年,在券商破产、基金黑幕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出现机构大变革。在这次变更中,监管层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并引入了QFII、社保基金、保险资金。

  不过,政策的密集出台并没有很快给股市带来上涨行情。2001年~2004年,沪指从2245点一路向下,形成了为期4年的大熊市。为什么政策密集出台却没有给股市带来福音呢?

  实际上,虽然2000年以来,政策持续出炉,但却只有量变的积累,尚没有质的飞跃。并没有彻底消灭上市公司的种种丑闻,也没有理清上市公司大股东与公众股东的利益不统一的关系。

  再比如,管理层出台了一连串监管措施,并引进QFII、社保基金、保险资金,规范机构行为的同时,也扩大机构的规模,为市场提供新鲜血液。然而,新来者的入市步伐不可能很快,这就造成了虽有增量资金,但对于市场来说却还是杯水车薪。

  转机落脚在了第二次变革中。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上市公司和各级股东的利益统一,推动了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这使得2000年以来的第一次变革中的各项政策在此刻“质变”。也就是在2005年6月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的当天,沪指最低探至998点并见到了历史大底。

  经济面还需配合

  从历史两次变革的情况看,没有经济层面的配合,股市难以真正走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中国历年的GDP数据可知,2000年~2004年,中国GDP增速依次为8.4%、8.3%、9.1%、10%、10.1%,呈现震荡上行的态势。不过,这一上涨更像是前期下跌的修复。1995年~1999年,中国GDP数据增速持续放缓,依次为10.9%、10%、9.3%、7.8%、7.6%。

  这或许也是2000年~2004年期间,股市无法真正走牛的原因之一。

  相反,2005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2005年~2007年,GDP增速数据依次为11.3%、12.7%、14.2%。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股市受益也不足为奇了。

  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定调,2012年的GDP五年内首次不“保八”。经济面临困难是毋庸置疑的,传导到资本市场就是上市公司业绩的下滑。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指出,盈利低于预期,原有的估值被迫向下修正。这便成为阻碍股市上行的压力。

  资金面还需引导

  众所周知,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是一轮资金推动型牛市。如今,资金面对股市的支持作用仍不明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前,实实在在存在的增量资金就是ETF基金的发行,以及QFII额度的放开。

  5月,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两只基金共募集的逾500亿元资金,对A股市场利好有限。

  截至今年5月8日,国家外汇局共批了260.13亿美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QFII的扩容的确能够为市场带来新鲜血液,但其建仓速度难以估计。正如2003年QFII首次买入A股一样,市场很难快速走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有两大关乎资金面的政策已经起锚。一是养老金政策。作为一个新机构,养老金入市被市场看作制度性红利的推动者。截至2011年底,我国养老保险累计结余约2万亿元,养老金入市无疑将成为长线资金入市的风向标。

  二是股市交易税改革。4月30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同时宣布,降低A股交易的相关收费标准,总体降幅为25%。

  或许,当养老金真正入市,当红利税、印花税等其他资本市场税收也出现下调,长线资金的入市就顺理成章了。届时,股市真正走牛就为期不远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