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股改已定 李青原回归其学者生涯飘然挂冠而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 08:57 中国经济周刊

  李青原卸任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一职后,证监会仍为她留了一间办公室,并保留其正局级研究员一职。笔者最新获知,李青原转任中国人民大学太平洋经济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李青原因股改第二次进入证监会;2006年当股改大局已定、船至江心之时,李青原却选择了离开。挂冠离去,专做学问,李显得很飘然,很洒脱。

  文/ 吴鲲

  双重身份的李青原

  最早知晓李青原从证监会离职,是耳闻李青原近期将出版《探索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之路》一书。并获知,李青原转任中国人民大学太平洋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李青原即将出版的这本书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部分,其中理论部分主要是李青原本人的博士论文,实践部分主要是李青原近20年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的一些讲演和文稿。

  现年54岁的李青原,是从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一职上卸任的。接替李青原的是祁斌,证监会最后一个“海归”,《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一书的译者,原基金监管部副主任。

  李青原绝对是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不得不提的一位关键人物。在证监会期间的她具有着双重身份:学者、官员。她在中国证券市场当中,有时是以学者的身份出现,有时又是以官员的身份出现。在这期间李发表了很多讲话,经常冠以“只代表个人观点”的帽子。在证监会最近的这半年,她更是守口如瓶,不轻易接受媒体的采访。

  李青原从证监会离开的愿望并不突然。她本人曾不止一次对朋友说:“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我就可以离开了。”“只要占总市值60%的两三百家上市公司顺利进行了股改,改革就应该视为成功完成。”如今股改大局已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李青原的历史使命也宣告完成。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正当其时。

  以官员身份卸任的李青原选择做学者,并非首例。中金公司原研究部主管许小年选择在中欧管理学院做教授,而作为上海市副市长和首任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的赵启正,1998年起改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2005年执掌人大新闻学院院长一职。

  学者生涯的李青原

  李青原1976年毕业于北京外语学院,曾任联合国纽约总部传译员数年。1977年攻读于曼彻斯特大学,1987年为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1988年是李青原涉足中国证券市场的开始。时年,她与高西庆、王波明、王巍、刘二飞等八人起草了《关于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与规范化的政策建议》,这在当时被称为声名赫赫的“白皮书”。随后1989年,她与高西庆、王波明等人创立了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即联办),李青原任联办研究开发部主任。联办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孵化器”,李青原正是此“孵化器”创始人之一。

  1990年,李青原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吴大琨教授,专攻资本,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出任国家体改委宏观司副司长,并协助刘鸿儒筹建证监会。1992年至1993年担任中国股票发行和交易规则起草小组协调人。而后,她担任香港证监会中国事务顾问、高盛集团国际顾问,身影频现传媒和各种大型论坛,慷慨陈词己见,潇洒自如。

  2002年10月,李青原结束了平静的学者兼顾问生涯。在放弃几百万美元的年薪、短暂的高盛投行工作之后,2002年李青原被周小川邀请进证监会,担任规划委办公室主任,继续做她最擅长的证券制度设计,工作重心是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研究与推动。工作领域变了,地位变了,不变的是学者本色。

  李青原本人虽敢言,但并非不善妥协。她自己公开说过,“作为学者,我们是追求终极真理,到底什么是最正确的,战略选择应该有一个最佳的东西,A点到B点的直线只有一条,但是现实生活当中不得不妥协,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妥协的结果。”她希望,“最后妥协的结果真正能够有利于人民的长远利益”。

  研究中心主要职责之一是草拟资本市场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在主持证券规划工作中,李青原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要有规划,要总结经验,她负责起草的《中国证券市场九五时期到2010年发展规划草案》白皮书,即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国证券市场白皮书”,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期公布,但是很多要素都写进了国九条。

  飘然洒脱的李青原

  2002年,李青原因股改第二次进入证监会;2006年当股改大局已定、船至江心之时,李青原选择了离开。而今挂冠离去,选择做学者,李显得很飘然,很洒脱。

  李青原的官职不大,她只是证监会规划委主任,但却是在公开场合露面最多的证监会官员,而证监会是为数不多的没有新闻发言人的政府机构。她甚至被认为是证监会的“政策传声筒”,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李青原本人敢于直言,敢于提出自己独立见解;其二是李青原对资本市场有深厚的研究背景。证监会的一位人士评价她,“在规划委内部,大家对她都非常尊敬,评价都比较好,对她的能力都十分认可。”同样,在证监会的日子里,她说了很多东西,胆子比较大,所以甚至会里有些人可能都对其有些不满。

  股改伊始,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许久未曾露面。2005年7月25日,李青原在一次研讨会上,针对股改做出指导性的评价标准,抛出了惊人观点:“新老划断界限已定,不以股价论成败”。

  她提出,“两三百家公司股改推出后,只要市值完成60%即可实行新老划断”。可没想到,证监部门还没开始总结,她的这一句“不以股价论成败”,引发了“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标准”的大辩论。对于有观点认为“整个大市基本在一千点徘徊,股权分置已经失败”,李青原的回应是:改革不会因股价波动而夭折,目前的股价也不是成败的晴雨表。

  这场大讨论,成为2005年股改讨论激化的一大亮点。证券业界讨论更多的是,改革成败确实和股市的稳定息息相关,如果股改不以股价论成败,不以点位论成败,那么又应该以什么论成败?股改需不需要一个成败的衡量标准?无论如何,李青原捅开的这个马蜂窝,在未来的三到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都会成为讨论热点。

  刘纪鹏提出要以股价论成败,在这场论战中的大部分人士都站在刘纪鹏一边,但李青原的支持者也不乏其人。而对于李青原,刘纪鹏在文里文外也客气地使这场论战更有看头:“我和青原同志相识、共事和经常交流多年……无论是从人品还是从能力上,青原都是我最敬重的人之一。但维持这种友谊的基石是原则,即我们都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冒犯之处请青原大姐见谅。”

  有投资者认为李的讲话是“野蛮改革”的表现。但李青原是矛盾的:作为学者,她认为股改越早越好,成败不是她要负的责任,只要改革就算成功;作为官员,她又不得不面对恶性的市场,不得不关注股价,不得不借助有形之手以稳定市场,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因此,李青原的身份令她很难“说真话”。而今卸职,李显得很飘然。

  据悉,李青原卸任研究中心主任一职后,证监会为她保留了一间办公室,仍然保留其正局级研究员一职,这也是李青原愿意从事的研究工作。最新获知,李青原转任中国人民大学太平洋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太平洋经济研究所”,是在她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导师吴大琨的倡导下,1986年创办的,吴大琨本人出任首任所长。

  难褪书生情怀的李青原,终于复归“学者”本色。

  资料

  李青原股改语录

  ◆证券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需要有活力、最需要有资本个性、最需要承担风险的行业。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行业反而继承了我们二十年来已经改革得差不多的那套体制。一个新的行业,反而体制是比较旧的。在这方面,必须有基本制度的改变。

  ◆10多年前,我们在要不要建立证券市场这个方向性问题上都敢试,那么,现在为什么不敢在解决证券市场出现的问题上进行试点呢?

  ◆着手建立使资本市场的转轨得以运行的基本制度。今后5年转轨到底怎么转,要在一些基本制度上进行改革。

  ◆股权割裂的制度设计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个问题不解决,做任何事情都走不动。

  ◆什么是根本,什么不是根本,大家可以争论。根本的问题,你可以说是上市公司治理不好,你可以说是监管不力。而我说是股权分置。做事情时总要有一个切入口,这个切入口是什么?就是股权分置。

  ◆中国股市最根本的问题是股权分置问题,决策者不能再出台妨碍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制度。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是,必须尊重首创精神,通过调查研究在市场上发现智慧,经过试点,不断完善,加以推广。

  ◆我们的股票市场经过十几年,一些基本的体制的干扰使很多投资者伤了元气。对股权分置一时看不清,对市场缺乏信心,这是我能理解的。不能因为股价就说改革失败就要停止。

  相关评论:

  叶檀:李青原隐退证监会与中国股市的尴尬

  阿蒙:李青原离开证监会照转 谈何尴尬

  李青原 尽心做事 纯心做人

  此前报道:

  监管体系海归派划上休止符 李青原离开证监会

  李青原承认卸任研究中心主任 称并未离开证监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0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