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调控直面六大挑战:资本相对过剩(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5日 16:11 《新经济导刊》

  也就是说,农产品既有周期性波动也有趋势性攀升的特征。在一个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农产品总是往上走的,别指望回落下去了。以前我们饭票一毛三,那时候粮食一毛四,农产品的攀升是国际规律,现在全球性地在涨。猪肉也是一样,短期内会回落,将来的价格一定是直线上涨。为什么?你们想一想,现在富裕地区的农民谁家还有猪圈?你到苏南看看都有小别墅了,菜地都没有了,还养猪啊?都用抽水马桶了,还养得成猪啊。可是我们知道养猪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几千年传统,中国老百姓有句话:“穷不丢书,富不丢猪”,再穷要让孩子读上书,再富家里要养两头猪,因为家里总剩菜剩饭,养猪就是不赚钱还有点收入;还要回头看看田。什么叫家啊?“无猪不成家”(注:猪古语为“豕”),这是几千年农耕文明的传统,现在正在打破,而且打破的速度非常快,原因就是农民的收入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农民家里没有年轻劳动力了,老人又养不动。所以,猪将来要靠规模化养殖,你的卫生、防疫、饲料等等条件就要上去了,成本就加大,必然导致猪肉价格上升。

  现在中国的劳动力已经开始发生转折性的变化,还有一个问题:“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向结构性短缺转变。

  再有中国出现老龄化的情况。本世纪初,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有标准,老龄化是指65岁以上的老人占人口的7%以上就是老龄化,更严重的是14%。美国人做了测算:法国老年人比重从7%到14%需要115年,瑞典需要85年,美国需要68年,英国需要45年,我们只需要27年。在2027年左右,中国的65岁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4%,那时候全世界的养老问题、医疗问题、家庭照顾问题就会非常严重。

  前几年政府不断强调给每个人增加工资等等,特别是农民工要加工资,这个工作做得非常对。我们确实这几年在收入分配当中劳动力的收入比例比较低,政府采取强调最低工资等等办法,但收效不明显,为什么?这是市场决定的,当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时候,老板有的是办法把政策变掉,里面的猫腻大家都知道:无非是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减少就业岗位等等,有办法使得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降低。

  资本相对过剩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过去我们中国人经常为没有钱发愁,现在要为钱多了发愁了,是不是真多?当然不是。我们人均GDP才2000多美元,还是穷国,但金融改革比较滞后,金融市场还不成熟,所以表现出来我们的钱太多了,没办法有效利用。像你们家里钱多了,可以买个法拉利、买个保时捷很快花掉,但国家的钱这么花就危险。

  所以下一步,原来最缺的钱现在多出来怎么办?这是我们宏观调控当中必须考虑的问题。2006年全年财政收入增量达7000亿元,去年中国财政增收达到12000亿。7000亿是什么概念?相当于1995年和1996年全年的财政收入;12000亿则相当于本世纪初全年的财政收入。储蓄率达到50%是全世界最高的,老百姓的居民存款现在更高了,2006年是16万亿。大家别忘了,改革开放初期外汇储备才1.67亿美元,在并轨的那一年我们的外汇储备是211.89亿美元。去年银行存差超过10万亿,相当于1998年全年的货币供应量总额。

  钱多了,外汇资金多了,怎么有效利用,存在一个问题。我们现在非常害怕:钱多了要往外用,能不能用好?所以国家成立了中国投资公司。……将来我们能不能有效保护海外资产,是我们外交方面面临的新问题。

  其次就是怎样利用好财政资金。方方面面都想切这个蛋糕,最难的就是怎么把这个钱花好。很多改革都要支付成本,我个人认为这个钱要为改革支付成本,就怕大家分糖果一样分得很开心,但过几年吃不到了怎么办啊?支出是有刚性的,给每个农民养猪有了补贴,以后能收回来么?不能。这时候要考虑了,你有好日子就有穷日子,现在所有的事情都要考虑未来。因此我觉得现在如果过快地提高福利和补贴,我们将来的财政就会出现腐败问题。所以要特别小心,要抓紧进行改革,千万不能既花了钱又坏了机制,否则将来会产生很大的障碍。

  (本刊主笔朱敏据演讲录音整理)

[上一页] [1] [2] [3] [4]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