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国内问题是本 结构政策为上(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05:40 中国证券报

  调控政策药效几何

  季度 2006年全年 2007年1季度 2007年上半年 2007年3季度

  (实际) (实际) (实际) (预测)

  经济指标

  增长(%) 增长(%) 增长(%) 增长(%)

  GDP 10.7 11.1 11.5 10.9

  工业增加值 16.6 18.3 18.5 18.0

  固定资产投资 24.0 23.7 25.9 25.0

  消费品零售额 13.7 14.9 15.4 15.2

  出口 27.2 27.8 27.6 25.0

  进口 20.0 18.2 18.2 20.0

  消费物价 1.5 2.7 3.2 4.0

  注:1.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余指标按现价计算;

  2.固定资产投资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工业增加值为国有企业和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增加值。

  总体判断: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没有缓解

  第2季度,在政府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的情况下,

中国经济反而出现加速之势。在经济增长加速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不仅没有缓解,而且出现加剧之势。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内外经济失衡进一步加剧,流动性过剩有增无减,食品价格和资产价格上涨过快,环境污染加重,恶性环境事件不断,节能减排的压力增大,增长方式转换受阻。

  货币政策效应:“抗击流动性过剩之役”还要继续

  在判断第1季度经济增长“偏快”而未过热的情况下,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措施,得到了一个被称为是“低热”的结果。可见,政策效应并不佳。不过,从政策操作方式来看,也有一些改进,集中表现为多种政策手段的配合。从2003年算起,央行被动“抗击流动性过剩之役”已经打了四年半,现在看来,这种被动局面还要持续下去。

  财政政策:效果更直接

  针对出口增长过快,内外经济失衡加剧的形势,政府同时运用财政政策予以调节。继4月30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宣布,自5月20日起对部分钢材产品出口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5月21日,财政部宣布从6月1日起对80多种钢铁产品进一步加征5-10%的出口关税,并将钢坯、钢锭、生铁等钢铁初级产品的出口暂定税率由10%提高到15%,同时调低了209个税目的进口暂定税率,调整幅度最高达15%。6月19日财政部发布公告,从7月1日起对2831种商品出口将取消或者降低出口退税。这些政策是必要的和正确的,其效果还取决于其他政策的配合。各种媒体和一些专家异口同声:6月份突击出口推高了贸易顺差。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不错,6月份贸易顺差269.1亿美元,为上半年最高,但6月份的出口增长26.9%,比5月份慢1.8个百分点,致使上半年的出口增长比前五个月低0.2个百分点。可见,并未发生突击出口的事情。问题是进口减慢,6月份进口增长14.34%,使上半年的进口增长比前五个月慢了0.9个百分点。所以,还是根据事实说话,少炒作、少跟风为好。

  财政政策的另外两项操作也应当充分肯定,虽然具体操作方式有所欠缺。一项是针对股市狂涨,5月30日把印花税从1%。调高至3%。,致使当天股市大跌。这是一种政策调节,而非直接干预,可以正常出台。第二项是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央行外汇,充作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资本金。此举是为了配合和支持货币政策,不过,现行作法对流动性影响不大,只是对央行票据形成替代,缓解了央行票据发行和兑付的巨大压力,使之可以同时运用央票和特别国债两种手段进行操作。

  调升印花税和股市调整证明,在目前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是比较直接和有效的,调整进出口税率对出口肯定会有影响,但结果如何还很难预断。不过应当看到,目前的很多扭曲都与财政利益相关,中央政府在实施紧缩,地方政府在实施扩张,所以紧缩的实质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紧企业,而是紧(地方)政府。以调控

房地产和抑制城市扩张为例。中央采取指令性计划,严控农地转用和保护基本农田,而地方政府则加紧征地占用,一些省份五年用完了10年的计划指标,有的省份2000年就用完了2010年的指标。从1997-2010年,中央给东部某省农地转为建设用地指标100万亩,而2000-2004年该省每年平均使用建设用地50万亩,最高达70万亩。西部某省会城市的农地转用和建设用地指标是13.5万亩,到2003年已经用去了17.13万亩。为什么这样?一个基本原因是,增加建设用地,既可以发展本地区的工业,增加本地的GDP,提高官员政绩,而且是地方收入的主要来源,又可以增加地方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不少地方的土地出让金占预算外收入的60%,也可以增加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营业税和所得税,一些发达县市这两种税收已经占地方税收总量的37%。不仅如此,土地问题一头连着财政,一头连着金融,土地成为地方撬动银行资金进行融资的重要工具。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县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每年高达数百亿元,财政投入仅占10%,土地出让金约占30%左右,60%靠土地抵押从银行贷款融资。如果再考虑到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按揭抵押贷款以及建设大学城和新校区的贷款,这里潜藏着很大的金融风险和危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