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刮骨疗毒:尚福林系统性治市(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7日 02:49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述管理层人士说,“两家同意后一起投票,流通股东接受对价,非流通股东持有的股份获得流通权,只不过不马上卖,规定要锁一爬二。这是当时两个当事人协商的结果,是一种契约。”

  截至目前,除约50家上市公司未完成股改外,其他上市公司均已完成股改。

  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使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利益分置、价格分置的问题不复存在,各类股东具有一样的上市流通权和相同的股价收益权,各类股票按统一市场机制定价,二级市场价格开始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价值,并成为各类股东共同的利益基础。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和运行机制的重要变革,也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创新。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历史问题,还在于为资本市场其他各项改革和制度创新和谐了经验、创造了条件。”一位资深市场人士说。

  实际情况是,这一变革奠定了市场向好的基础,迎来了始于2005年底的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在28个月时间内,上证综指从1000点涨到6000点;而美国道琼斯指数从2000点涨到12000点,用了20年。

  固本强基

  实际上,尚福林刚接任时的中国资本市场,除了股权分置这一关键性痼疾,在其他方面多有沉疴。

  比如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运作不规范,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最重要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随意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和证券、违规理财以及股东和关联方占用资金等违法违规现象屡有发生,到2004年前后,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已充分暴露。

  斯时的尚福林,对资本市场已充分“把脉”,并决定全面出击,对症下药,对整个资本市场的病痛一一出手,“调血补气,固本培元”。

  2003年底,中国证监会第六届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在京成立,这一标志性事件是尚福林系列改革的开端,即从发审委制度改革开始,分别致力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综合治理证券公司,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快证券市场产品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资本市场法制。

  “当时对发行体制改革有一个共识,就是应该逐步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方向转变,增强市场约束机制,提高市场运作的透明度,将定价过程更多地交由市场参与主体决定,这不仅能够增强定价的准确性,使市场的发展得以顺利推进,也使市场参与主体在获得各自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一位当时参与了发行体制改革的官员表示。

  2004年2月,发行上市主承销商推荐制(实行通道限制)过渡到保荐制度,建立了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问责机制。同年末,取消了发审委委员身份保密的规定,使核准下市场参与者各负其责、各担风险的原则得到落实,实现了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目标的第一步。同时形成全流通模式下的新股发行体制,进一步强化市场约束,提高了发行效率。而对股票发行价格实行询价制,使发行定价机制市场化。

  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也被提上日程。尚福林分别从完善上市公司监管体制、强化信息披露、规范公司治理、建立股权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去腐生肌”。而且清欠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推动市场化并购重组等行动与股权分置改革结合,取得重大进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