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员工炒港股年赚1000万?点这里,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个TA!【详情】

  本报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

  11月7日开盘,超过1200万手的封单,直接将江南嘉捷(601313.SH)焊在了9.67元的涨停价位上,而这还只是江南嘉捷表演的开始。

  同时,360回归A股的衍生效应也开始显现,不仅中信国安(000839.SZ)、天业股份(600807.SZ)等参股360的公司收获涨停,“壳股”乔治白(002687.SZ)当日也迎来了年内的首次涨停。

  另一方面,近期IPO过会率大幅走低,受此影响,“壳市”会否开始回暖?

  “之前行情好的时候,壳费给到1倍以上很正常,甚至最高有给到2倍、3倍,但是去年年底时多数只有50%左右,今年开始已经有平价转让的公司,但是并不能说就此壳价就是见底了。”与投行、资本掮客频繁接触,同时还担任上市公司高管的刘宇(化名)11月7日介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了解到,除了部分类金融资产相关企业,以及资金需求较为迫切的产业资本外,今年壳市场的“中介”生意并不好做,甚至已有部分中间人开始转为更易操作的投融资,或者大宗减持类业务。

  “壳市”待企稳

  11月2日深夜,停牌近5个月的江南嘉捷发布公告,江南嘉捷将嘉捷机电9.71%股权转让给360全体股东。至此,针对于360借壳的绯闻全部告终。

  次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回应称,“证监会将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参与A股公司并购重组。”

  中国恒大(03333.HK)亦是动作不断,11月6日恒大地产与6家战略投资者签订增资协议。种种迹象显示,中概股回归或已悄然加速。

  而从巨人网络(002558.SZ)的回归路径来看,也都选择了最为快捷的“借壳”上市,这有望对低迷已久的“壳市”产生一定刺激作用。

  另一方面,与今年10月之前的情况不同,近期IPO过会率出现急剧下降。

  10月31日,6家企业的IPO申请上会,3家企业被否,1家暂缓表决,2家获得通过,过会率仅为33.33%。

  “现在还不能确定是由于企业自身问题,所导致的偶发性的降低,还是趋势性的降低,不过IPO审核趋严却相对确定。”刘宇评价称。

  IPO审核趋严,无疑也对现有的壳资源形成利好。而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壳资源市场已经出现一定回暖。

  “开始出现了一些平价转让股份,但各家公司情况不同,比如市值规模小的公司溢价就要高一些。”刘宇表示,但是要说就此见底还谈不上,监管整体趋严,预计壳的价格还会往下走,“后期都是平价转让,很难再出现溢价的说法了。”

  需要指出的是,经过再融资新规的规范,炒壳、屯壳等投机性炒作已经得到遏制,壳费也开始向理性回归。

  刘宇认为,对于投机者来说,多会担心资金成本、限售期过长等问题,但产业资本对此敏感性相对较弱,所以这部分群体将成为借壳的主体。

  而仅就卖方市场而言,如今已经过了出售的“黄金时期”,市场上可供出售的优质壳资源已然不多。

  以2016年出现多笔壳交易的四川为例,如今“存货”已然不多。“该卖的都卖了,该重组的也都重组了,剩下的要不就是股权结构不合适,要不就是有债务问题。”11月7日,当地一家上市公司人士介绍称。

  “中介”业务转型

  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中介费用,曾经吸引了很多私募等机构人士参与到壳交易当中。

  在他们看来,“只要一年能做成一单,利润就已经相当丰厚了。”这在2016年上半年,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自再融资新规发布后,壳交易市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部分群体今年“生意”陷入了困境。

  “手头倒是有人想买壳,但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标的。”华东一位壳资源“中间人”11月7日介绍称,首先买壳方不想出过高的价格,因为买壳方多会通过一部分融资,但是目前控制杠杆收购的比例。

  他还表示,加上目前对于并购重组中审核十分严格,速度也相对较慢,所以买壳方不仅要面对资金成本,同时还要面对重组失败的风险,“一旦失败,便会影响到买方的杠杆资金。”

  相比之下,卖壳方则认为,上市公司平台具备一定稀缺性,所以不愿意降价出售。

  记者了解到,以某西部上市公司为例,从2016年便曾传出了卖壳的消息,期间亦与国内知名企业进行过接触,但由于上市公司实控人要求较高,最终该明星公司转为寻找其他卖家,并实现借壳上市。

  在多次接触无果后,如今这家公司再次进入了“保壳”的关键阶段。

  正因于此,虽然卖壳、买壳的需求都客观存在,但想要达成交易却不容易,既需要买家出得起价格,也要求卖家的上市公司市值、股权结构相对适中。

  “总市值在20亿左右比较合适,最多不能超过30亿,如果市值过高,评估后的价格可能就要接近百亿。同时,大股东持股比例不能太分散,如果交易后买家所占股份比例过小,也很难达成交易。”华南一位壳资源“中间人”11月7日表示。

  在他看来,符合上述市值、股权等条件的标的过于稀缺,买卖双方也都存在一个博弈,“如果买方付出、回报不成比例,还不如选择到港股上市。”

  无独有偶,上述两位“中间人”今年均未完成一单壳交易,其中一位今年已经开始转投相对容易的投融资业务,以及大宗交易减持类业务。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股市直播

@@=it.user.name$$
@@=it.publish_time$$
@@? it.islive$$
@@=it.content$$
@@??$$

网友提问:@@=it.question$$

老师回复:@@=it.answer$$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