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0日11:13 上海证券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本周核发的IPO批文从4家恢复到8家,“微博认证经济学家”韩志国原本围绕IPO应该怎么发的争论也终于演变成了一场关于对方辩友有没有良心和人品的低水平比赛。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说实话并不奇怪,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无论是北宋的新旧党争还是晚明的东林党争,只要争起来了,对方辩友的论点是什么就不是很重要了。一切立论都可以围绕对方是奸臣、坏人、道德上有问题展开,一力降十会。

  这种绕开论点直指本尊的拳法在社交平台中颇受欢迎。也许是一本正经地讨论问题太费脑,许多人更喜欢谈动机,如此既降低了参与讨论的门槛,又让人有一种“看穿真相”的快感。

  鲁迅先生就很精妙地总结过这种辩论术:“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

  动辄讨论动机无疑会严重地影响讨论的质量。新股发行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配得上更加理智、冷静、富有成效的公共讨论。如果说广大投资者由于利益相关,多多少少地有些当局者迷,那在舆论场中的所谓“意见领袖”们更应珍惜公众的信任,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随意贬损异见者的人格,逞一时之快。

  从过去三周每周五公布的核发IPO批文情况看,新股发行节奏保持常态化的步调,并没有简单地顺着某些被社交媒体过分放大扭曲的“民意”向左或向右。这也提醒有志于上演“击鼓鸣冤,为民请命”剧情的经济学家,任何公共政策的制定既欢迎公开广泛的讨论,也必须遵循严谨审慎的原则,富凯大厦食堂人来人往,没什么稀奇的。

  话分两头,除了各路“经济学家”之外,本周另有一批人也为低迷的股市操心不已。那就是承诺“兜底增持”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高管们。

  目前,已有逾20家上市公司在本周争先恐后地加入“兜底增持”概念,控股股东们纷纷许诺麾下员工,如果在未来几天内增持自家公司股票并持有一年,到期后收益自取,亏损则由老板买单。

  单纯从上市公司员工的角度看,这笔买卖很是可做。但有意思的是,从这些个股的表现来看,社会资金的热情远远高过公司员工,相关个股在公告之后首日或是一字封停,或是直线拉升,生生造出一个市场热点来。甚至互动易平台上一些无关上市公司纷纷收到投资者追问,要求公司大股东也出台类似倡议。

  对于不是公司员工的投资者来说,想搭兜底顺风车的逻辑就很可疑了。在没有兜底保障的前提下,投资者必然是判断公司股价会涨才会买进。那么,兜底承诺何以就给了投资者对公司股价的信心呢?

  逻辑一:默认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确信公司股价会涨,才会做出这样账面上只有付出没有收益的承诺。

  然而这种逻辑的漏洞在于,既然控股股东确信公司股价会涨,为何只是向员工派发福利,而不是自己增持呢?也许控股股东已经没有钱了?这……

  逻辑二:公司股价是否低估怎样都好,A股股民就是喜欢扎堆凑热闹。这么耸动的话题有的是韭菜跟风,我涨停板上挂一手买单,打开以后再补点仓,也许、可能、大概,会找到一个爱我的接盘侠吧?

  坦率地说,如果投资者平时都抱着这种心态炒股票,建议还是不要掺和韩老师正在走向烂尾的辩论赛了。不如满仓蓝筹股当底仓,然后期待每周多发几个新股老老实实打新比较靠谱。

  毕竟,至少不会亏呀!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