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6年上市公司年报特刊:近2000家公司去年净利润增长 部分周期性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部分企业表现亮眼

  本报记者 王维波

  截至4月27日晚记者发稿时,沪深两市已有2828家公司发布2016年年度报告,合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27.50亿元,同比增长5.73%,增幅比上年扩大4.04个百分点。其中,1957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占比69%;1306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占比为46%,比上年扩大9.5个百分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较大好转。

  分板块看,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长明显好于主板公司。行业方面,周期性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方面公司表现良好。

  同时,1899家公司发布了2017年一季报。其中,1370家公司净利润增长,增长幅度达到100%以上的公司423家。

  整体盈利能力增强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上述2828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98569.63亿元,同比增长8.10%,增速同比提高7.24个百分点;净利润合计为25527.50亿元,同比增长5.73%,增速提高4.04个百分点。其中,1957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为69%;而在2015年这些公司中有1688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为60%。

  在净利润增长的1957家公司中,542家增长幅度在100%以上;增幅在30%-100%的公司558家;857家公司增幅在30%以下。871家公司净利润下滑,下降幅度超过100%的140家;下降幅度在30%-100%的公司323家;408家公司下降幅度在30%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同比增长的公司中,增幅在30%以下的公司占比最大,为44%。

  部分公司净利润增幅与营业收入增幅出现不匹配的情况,有的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不明显甚至有所下降,而净利润出现较大增长。业内人士分析,部分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可能并非主营业务发展。由于进行了资产重组,其高增长的持续性仍待观察。

  从反映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看,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正值的公司2655家,167家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另有6家没有数据。在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正值的公司中,1094家公司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占发布年报公司比例为39%。其中,20%以上公司260家。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当强。

  此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0-5%的公司741家,加上净资产收益率为负的167家公司,这些公司占比达到32%。这显示出三成左右公司盈利能力较弱。

  数据显示,2016年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的公司1306家,占比为46%;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的公司1512家,占比达到53%。另有10家公司没有可比数据。对比2015年年报情况,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的公司1032家,占比为36%;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的公司1788家,占比为63%。这显示出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不过,仍有逾五成发布年报公司盈利能力存在一定幅度下降。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经济增速稳中向好,特别是周期性行业如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回暖明显;同时,多家公司完成了股份增发,净资产增加,而这些资产要发挥效益仍需一定时间,对净资产收益率有一定影响。数据显示,在上述2828家公司中,2016年底净资产同比增长的公司2524家,增幅在50%以上的公司596家。

  周期性行业回暖

  分板块看,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增长明显好于主板。

  目前沪深主板已发布2016年年报的公司为1478家,合计实现净利润22513.59亿元,同比增长2.66%,增幅提高了2.7个百分点。其中,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978家,占比为66%;净利润下降的公司500家,占比为34%。

  604家创业板公司发布了年报,合计实现净利润929.11亿元,同比增长37.45%,增幅扩大12.74个百分点。其中,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447家,占比为74%;净利润下降的公司157家,占比为26%。

  746家中小板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900.71亿元,同比增长39.68%,增幅扩大23.73个百分点。其中,净利润同比增长公司534家,占比为72%;而净利润下降的公司212家,占比为28%。

  从目前情况看,中小板公司、创业公司公司净利润增长表现相对更好,主板公司增幅相对较小。

  从净资产收益率看,1360家主板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正值,占1478家发布年报公司的92%;586家创业板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正值,占604家发布年报公司的97%;709家中小板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正,占比为95%。

  从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情况看,657家主板公司2016年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占1478家发布年报公司的44%;265家创业板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占比为44%;384家中小板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增长,占比为51%。

  业内人士对此分析,中小创公司规模相对较小,且主业多为新兴行业或与此相关,传统行业相对较少;而主板公司规模通常更大,多为传统行业公司或与此相关的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周期性行业回暖明显。在37家煤炭公司中,32家已发布年报,这些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302.5亿元,同比大增10.32倍;亏损企业由2015年的14家减少到7家。在36家钢铁类公司中,33家发布了年报,2016年合计实现净利润为65.95亿元,而2015年这些公司合计亏损502.89亿元;亏损企业则由2015年的19家减少到2016年的3家。在115家有色金属类上公司中,101家发布了年报,合计实现净利润211.2亿元,同比增长6.34倍;亏损企业2016年为4家,2015年为22家。此外,部分化工细分行业增长较大,包括化学原料、化学纤维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特别是中上游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明显。其中,多氟多坚瑞沃能当升科技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比亚迪等公司净利润增长较大。

  一季度开局良好

  截至4月27日晚记者发稿时,1899家公司发布了2017年一季报,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222.75亿元,同比增长26.07%;净利润合计为2077.95亿元,同比增长30.38%。在净利润增长的1370家公司中,增长幅度在100%以上的公司423家,增幅在30%-100%的公司421家,增幅0-30%的公司526家。在净利润下降的529家公司中,降幅超过100%的公司102家,降幅在30%-100%的公司194家,降幅在0-30%的公司233家。

  从目前情况看,一季报净利润增幅较大的公司不在少数。这显示出经济回暖的势头仍在持续,推动相关公司业绩增长;同时,这也与去年一季度基数低有关。

  从净资产收益率看,一季度为正值的公司1651家,占1899家发布一季报公司的87%;而这些公司中2016年一季度净资产收益率为正值的有1378家,占比为73%。今年一季度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的公司943家,占比为50%;而2016年一季度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的公司为734家,占比为39%。

  分板块看,705家主板公司一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1551.66亿元,同比增长30.32%。其中,522家公司业绩增长,占比为74%。609家创业板一季报合计实现净利润178.24亿元,同比增长14.26%;其中,524家公司增长,占比86%。585家中小板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348.05亿元,同比增长40.87%。其中,520家公司业绩增长,占比89%。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周期类行业公司业绩增长明显。中小板公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周期性行业拐点显现

  从目前情况看,周期性行业出现拐点,煤炭、钢铁、有色等行业盈利能力大幅改善。从供给方面看,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落后产能逐渐退出;需求方面,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使得需求出现回升,供求关系改善,产品价格出现上涨,相关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

  造纸行业同样如此。受供给侧改革等因素影响,主要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此外,环保整治力度不断加大,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资源优化整合,将进一步改善供求平衡。未来供给侧改革将继续推进,产能过剩的行业去产能力度甚至加大。在稳增长的背景下,供求状况将持续改善,行业基本格局形成支撑。在行业平衡的基础上,众多优势公司将脱颖而出。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行业上市公司2016年业绩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巨大亏损,但行业拐点已经出现。以油服行业为例,油服行业11家公司2016年合计亏损257.7亿元,而2015年净利润合计为46.5元。油服行业主要是为石油企业提供服务,与石油企业的兴衰密切相关。其亏损主要由于前几年石油企业资本支出减少所致。

  在油价回升的情况下,石油企业资本支出有望增加。2017年以来,石油企业的资本支出已在增加,增加幅度超出预期。预计油服行业的拐点即将出现。当然,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会有所滞后,预计2018年及以后业绩将得到改善。

  监管机构敲打“铁公鸡”

  2172家公司拟派现逾8500亿元

  本报记者 欧阳春香

  在监管机构敲打“铁公鸡”之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现金分红”队伍。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4月27日,A股市场共有2172家上市公司公布了现金分红预案,分红总金额达到8572亿元。贵州茅台吉比特国光股份每股分红额居前三位。从分红持续性来看,中国石化万科A粤电力A申能股份等公司分红次数超过20次。部分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远超其从A股市场获得的融资额。

  现金分红是投资者获得回报的重要方式,也是培育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南方品质优选混合基金经理李振兴认为,从中期来看,增长稳健、质地优良、高分红、低估值的板块,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重要的投资方向。

  盘点分红“长跑王”

  Wind数据统计显示,在上述公布了现金分红预案的2172家上市公司中,每股派息1元以上的公司有24家;每股派息在0.1元-0.9元之间的公司有1153家,占比53.1%;每股派息低于0.1元的公司995家,占比45.8%。

  位列分红力度前三名的公司分别为贵州茅台、吉比特和国光股份。4月15日,贵州茅台发布利润分配预案,拟以2016年年末总股本12.56亿为基数,对公司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7.87元,共分配利润85.26亿元。

  吉比特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1元,将派出2.92亿元现金的“大红包”;国光股份拟每10股派送30元红利,将掏出2.25亿元的真金白银。

  此外,中国神华拟派发特别股息,开启了现金分红的新篇章。中国神华拟每股派股息及特别股息合计2.97元,一次性派发590亿元。而在此之前,A股投资者还从未享受过“特别股息”,中国神华的大手笔分红获得了市场追捧。

  部分上市公司即使亏损也慷慨分红。中海油服2016年巨亏114.56亿元,推出了2.39亿元派现方案;兰州黄河2016年净利润亏损2509.36万元,推出了每10股派0.66元的分红方案。此外,中联重科甘肃电投江西长运等公司尽管2016年净利润出现亏损,依然推出了现金分红方案。

  从分红的持续性来看,一批上市公司年年进行高分红,堪称A股分红的“长跑王”。自1990年以来,A股共有32家公司的现金分红超过20次,包括中国石化、万科A、粤电力A、申能股份等。中国石化现金分红次数最多,2001年上市以来,分红次数达到30次,现金分红总额达2470.95亿元。

  1991年登陆A股市场的万科A,从1992年至今,连续25年持续分红,成为当之无愧的A股分红“长跑王”。2016年,万科A推出的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7.9元,创下上市以来最大比例的现金分红纪录。

  佛山照明自1993年上市以来同样连年分红,上市24年累计分红36.5亿元,远远超过公司从A股市场获得的融资额。公司因此被誉为A股中的“现金奶牛”。

  分红力度仍待提高

  A股上市公司“轻分红”是多年的顽疾之一。据平安证券研报统计数据,2015年A股年度股息率为1.44%,当前可计算的2016年度股息率为1.66%。

  Wind数据统计显示,剔除2016年上市的次新股,在2805家A股公司中,近12个月股息率大于1%的公司有482家,占比17%;股息率在0-1%之间的公司1446家,占比51%,八成上市公司的股息率在1%以下。

  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1.5%进行比较,股息率超过1.5%的公司仅有240家,占比不足一成。这意味着,九成多公司股息率跑不过一年期定存利息。

  市场人士认为,连续多年年度股息率超过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公司,基本可以视为收益型股票,股息率越高越有吸引力。

  在已经公布2016年分红预案的公司中,共有39只个股的股息率超过4%。其中,股息率最高的是中国神华,股息率高达15.51%;其次是常宝股份,股息率为9.57%;双汇发展以9.25%股息率位列第三。

  此外,哈药股份海澜之家宇通客车梅花生物华能国际等多家公司的股息率超过6%。

  从目前情况看,高股息率个股主要集中在银行、公用事业、家用电器、汽车、食品饮料和非银金融等行业。具体看,银行业年度股息率为4.42%,电力行业为3.21%,铁路运输行业股息率为5.01%。股息率排名末五位的行业分别是国防军工、综合、电子、传媒和计算机,分别为0.29%、0.38%、0.48%、0.51%和0.52%。

  平安证券研报显示,从个股看,2011年度-2015年度区间,有119家上市企业年均股息率(按报告期内分红股权登记日收盘价测算)超过2%。其中,5年平均股息率超过5%的公司有8家,分别是格力电器8.5%、大秦铁路7%、中恒集团6.2%、工商银行5.5%、双良节能5.42%、中国银行5.35%、内蒙华电5.16%、双汇发展5.16%。

  “铁公鸡”将面临硬措施

  多年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则成为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曾表示,要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分红机制,不断提高各类资本投资者的回报,“上市公司就应该分红,就应该多赚取利润,然后为包括国有资本在内的所有股东提供更多回报。”

  监管机构多次表态,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研究制定对付“铁公鸡”的硬措施。对具备分红能力而不分红的公司进行监管约谈,督促相关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切实履行责任,支持上市公司履行现金分红义务。

  Wind数据统计显示,剔除了2015年、2016年新上市的公司,仍有34家公司从未进行过现金分红。其中,中国天楹大晟文化平潭发展等20家公司及其前身上市时间均超过20年,均无现金分红记录。中毅达金杯汽车两家公司均是1992年上市,至今上市已经25年,其间从未进行过现金分红。

  未来,上市公司定增门槛或与现金分红条件挂钩。3月31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回应“铁公鸡”问题时表示,在对公开发行证券设置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对非公开发行股票设置现金分红条件,强化监管约束。

  申万宏源分析师认为,可转债、配股、公开发行关于现金分红的要求是,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20%。如果定增门槛与现金分红条件挂钩,不排除向现行的其他再融资的现金分红要求看齐的可能性。

  定增并购圈整理汇总了2016年正在推进之中的210家上市公司定增案例。其中,截至2016年最新披露的年报数据,未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达到48家。如果按照三年累计分红占比低于20%(可转债、配股、公开增发的再融资条件)来看,未达标公司达到161家,占比高达76.67%,接近八成。如果监管要求按照现行其他再融资工具的严苛要求,这对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将产生深远影响。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监管层近期反复强调现金分红,政策意图明显。一方面,由于个人持股期限超过一年可免征股息红利的所得税,鼓励个人投资者长期持股;另一方面,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一直以来受到险资等长线和偏好稳定现金流资金的青睐。在举牌受限和存量流动性宽松的权衡下,债券市场短期难有起色,更多有现金分红的权益类资产将吸引长线资金逐渐进入市场。

  南方品质优选混合基金基金经理李振兴认为,从中期来看,一些增长稳健、质地优良、高分红、低估值的板块,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重要的投资方向。

  30余家公司调整分红预案

  本报记者 欧阳春香

  监管机构对长期不分红的“铁公鸡”敲打效果显现,36家上市公司火速修改分红预案。其中,几家多年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调整预案后终于分红了。

  提高现金分红

  随着A股市场“高送转”的水涨船高,每10股送转10股已成“起步价”,每10股送转30股都不是新鲜事。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方案的同时,搭嵌“减持套现”计划。高送转成为部分公司重要股东高位减持套现的工具。

  自4月8日以来,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共有36家公司修改了分红预案。多数公司降低了送转比例,提高了现金分红。其中,金利科技凯龙股份等19家公司的送转股数量较最初版本缩减一半以上。金利科技4月12日披露的修正公告显示,其分配预案由原来的“每10股转增30股”调整为“每10股转增6股”。

  在此前推出“10转30”分配预案的7家公司中,6家先后调整方案,目前只有大晟文化仍在“站岗”。凯龙股份由每10股转增30股并派现5元,调整为10股转15股派8元;合众思壮由原来的“10转30”修改为每10股转增20股派1元。

  17家公司提高了现金分红比例。以中能电气为例,公司分配方案由原来的“10转20”变更为“10转10派1元”,增加分红比率。环能科技也由原来的“10转20派1.27元”改为“10转10派1.30元”。

  苏奥传感等公司下调送转比例,分红方案直接缩水。苏奥传感利润分配预案由原来的“10转20派3元”调整为每10股转增8股派现3元。

  多家“铁公鸡”终分红

  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分红的重视,让一些多年未分红的“铁公鸡”开始有所改变。

  通策医疗自2005年以来,每年的净利润均为正值。该公司仅在1996年及2015年三季度分别进行了每10股转增2股、每10股转增10股的送转方案,但从未进行过现金分红。2016年通策医疗亦是不分红。

  4月1日,通策医疗发布2016年年报称,公司期末累计可供分配利润9186.8万元。鉴于公司尚处于高速成长期,董事会提议2016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和其他形式的分配。

  不过,4月20日,通策医疗发布《关于变更2016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公告》,拟按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元,共掏出3847.68万元进行现金分红。

  不过,有分析人士表示,公司此举或是为了给正在进行的定增护航。今年2月份,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12亿元,建设一家综合医院。

  振华重工4月2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不分配、不转增的原利润分配方案,调整为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1元,共计派发股利约4.39亿元。

  据了解,振华重工于2000年上市,公司2001年至2008年都进行了现金分红,此后的2009年至2015年公司未进行分红。振华重工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拟派发股利4.39亿元后,公司仍节余未分配利润28.97亿元,该资金转入以后年度待分配。

  “双高”并购酿“苦果”

  多家公司商誉减值冲击业绩

  本报记者 任明杰

  在过去三年的并购重组高潮过后,不少公司开始吞下高溢价、高业绩承诺并购带来的“苦果”。2016年,由于并购标的业绩承诺不达标,多家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业绩由此大受影响。部分公司股价的下跌甚至引发大股东股权质押平仓风险。业内人士指出,并购高潮过后往往伴随商誉减值的集中爆发风险。未来两年,商誉减值风险或集中爆发。对此,监管层开始不断加强对于商誉减值风险的关注。

  多家公司受冲击

  从目前情况看,吉艾科技勤上股份东华软件威海广泰理工环科等多家公司受到商誉减值冲击,甚至“业绩变脸”。

  以吉艾科技为例,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同比下降17%;净利润亏损4.39亿元,同比下滑666%。业绩大幅下滑的“罪魁祸首”是2015年被吉艾科技收入囊中的安埔胜利。安埔胜利2016年度盈利2875.5万元,不到承诺净利润的30%。据此,吉艾科技对收购安埔胜利产生的商誉计提减值达3.29亿元,严重拖累了公司业绩。

  2015年5月,吉艾科技以现金8亿元收购安埔胜利100%股权,评估增值率为849%。作为高估值的捆绑措施,交易对方承诺,安埔胜利2015年-201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443.55万元、1.086亿元和1.1946亿元。2015年度,安埔胜利实际盈利9611.5万元,涉险过关。不过,2016年,安埔胜利的业绩承诺“炸弹”还是被引爆。

  国泰君安指出,外延式并购,尤其是现金收购,能够为每股收益带来增长。但并购过程中产生的溢价逐渐积累到商誉这一会计科目。商誉反映的是并购者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需要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当被收购资产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时,公司面临计提减值并冲抵利润的风险。商誉越重,计提减值对利润的冲击可能越大。

  2014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掀起并购重组高潮,并由此积累了大量商誉。由于并购标的业绩承诺不达标,2015年以来,商誉减值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杀伤逐渐暴露。深交所当时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深市上市公司的商誉总值3544亿元,210家公司的商誉增长幅度超过100%。而到了2016年,商誉减值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杀伤案例逐渐增多。

  商誉减值甚至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以勤上股份为例,4月15日,勤上股份发布业绩修正公告称,由预期盈利4787万元变更为亏损3.96亿元,原因则是去年耗资20亿元收购的广州龙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业绩承诺不达标,存在4.2亿元的商誉减值。此外,勤上股份收购成都七中实验学校90%股权可能折戟。公司已经收到交易方发出的相关终止协议讨论稿。

  受此影响,勤上股份4月25日复牌后即告跌停。勤上股份随即停牌,并称控股股东勤上集团持有公司股份的99.03%被质押;实际控制人李旭亮持有公司5.81%的股份全部质押;关联人李淑贤(李旭亮妹妹)持有公司总股本的4.65%全部质押。截至2017年4月25日,相关质押股份已接近平仓线。

  未来两年或集中爆发

  商誉减值被市场重点关注始于蓝色光标2015年年报业绩预告。蓝色光标预计,2015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00万元-1亿元,同比下滑85%-93%。对于净利大幅下滑的原因,公司称,除了“三费”影响外,公司收购的博杰广告尚处业绩承诺期。受传统电视广告行业收入整体下滑等因素影响,博杰广告2015年度实际经营业绩完成情况与承诺业绩差距较大,预计所形成的商誉及无形资产需计提减值准备,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较大。

  随后,商誉减值造成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的案例不断出现。招商证券指出,在业绩承诺期,业绩完成率相对较高。2014年,只有8.6%的被收购标的未完成业绩承诺;2015年严重一些,23%的被收购标的未完成业绩承诺,但实际业绩比承诺业绩低于90%的为17.5%,低于70%的只有4.8%,大部分被收购标的想方设法完成业绩承诺。

  不过,在业绩承诺期过后,商誉减值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杀伤力可能增大。招商证券认为,业绩承诺期过后,不少被收购对象能否继续保持业绩承诺期的盈利水平存疑。从境外市场情况看,每一轮并购大潮后,可能出现商誉减值高峰。2014年到2016年是A股市场并购重组高峰,而并购业绩承诺一般是三至四年。这意味着2017年和2018年或将成为商誉减值集中爆发期。

  对于依靠并购重组进行扩张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商誉减值的杀伤力或更大。在2014年-2016年的并购重组高潮中,不少公司积累了大量商誉。其中,中小板商誉占总资产比例超过4%,达到近2000亿元;创业板商誉占总资产比例高达12%,达到1700亿元。招商证券指出,参照2016年约740亿元的净利润,如果创业板计提商誉减值比例占总商誉每增加1%,则会拉低2017年业绩增速2.2个百分点。

  对于部分公司而言,商誉减值可能成为业绩的长期拖累。以特变电工为例,公告显示,公司为发展高压、超高压、特高压GIS业务,2011年全资子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受让了上海中发超高压电器有限公司51%股权,沈变公司在合并报表时确认商誉11410.12万元。2013年、2014年,对该商誉分别计提了减值准备1653.32万元、2385.42万元。2015年对该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对剩余商誉全额计提减值准备7371.38万元。

  监管趋严

  面对商誉减值的风险,监管层重点加强了事前监管,特别是高溢价并购以及高业绩承诺的“双高”问题。2016年以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向新文化哈投股份远方光电深天地A唐德影视等多家公司发出问询函,关注的焦点集中在高溢价并购是否合理,较高的业绩承诺能否实现等。

  以唐德影视为例,去年3月28日,公司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收购爱美神51%股份。资料显示,爱美神成立不到一年,注册资本仅为300万元,而唐德影视给出了7亿元的估值。随后,深交所向唐德影视发出问询函,要求唐德影视对爱美神的估值情况进行说明,并进行重大风险提示。最后,唐德影视终止收购爱美神。

  今年以来,监管层对于商誉减值的关注有增无减。监管机构相关人士称,近年来,上市公司向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控制的关联人之外的特定对象购买资产的并购行为日益增多,标的资产的估值增值率逐步攀升,导致上市公司商誉不断提高。为此,监管部门确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充分披露估值合理性及相关风险,规定重大资产重组应充分披露采用不同估值方法的基本情况、估值差异的原因、确定估值的理由。

  监管机构相关人士表示,被收购企业的业绩承诺随着上市公司商誉增长而相应增多,承诺主体能否如约兑现业绩补偿承诺存在不确定性,极大影响了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此,证监会在并购重组日常监管中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充分揭示风险。若公司实际经营业绩低于或高于盈利预测20%以上的,应当从收入、成本、费用、税负等相关方面说明原因。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承诺失信行为。

  同时,证监会指出,大额商誉减值将直接吞噬企业经营利润,拖累上市公司发展。对此,证监会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是否存在滥用会计政策、会计差错更正或会计估计变更等情形,尤其关注应收账款、存货、商誉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形等,并要求中介机构对业绩真实性和会计处理合规性进行专项核查。

  强监管威慑“忽悠式”重组

  本报记者 张玉洁

  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短时间内提升业绩的重要手段。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并购重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目前A股上市公司仍以制造业、重资产为主。在经济增长“换挡期”阶段,强周期行业公司业绩容易受到经济周期影响,而并购重组有助于寻找新的增长点,对冲行业周期风险。

  不过,物极必反,慧极必伤。A股此轮并购大潮中,高业绩承诺、高估值的“双高”现象突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上市公司商誉规模的大幅增长。2013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商誉规模以每年接近一倍的增速跃进。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上市公司商誉规模接近万亿元大关。影视、游戏等热门领域成为“双高”重灾区。有投行人士指出,这类并购并非产业逻辑,存在不少上市公司与非上市资产之间的证券化套利。

  高估值并购意味着巨大的商誉减值风险。2015年以来的众多案例显示,巨大的商誉累积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的风险源头,由此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逐渐从黑天鹅变成常态化。从目前情况看,已有多家公司“中招”商誉减值,其中不乏因此业绩变脸的公司。

  监管机构已经意识到“双高”并购的风险。2016年,证监会颁布了重组新规,交易所则通过重组问询来“刨根问底”。重组问询逐步由“软约束”转变为“硬手段”,确保重组不偏离正确轨道,引导资本同实体更紧密对接。在重组新规的“威慑”下,诸多公司知难而退,“双高”现象得到明显遏制。

  对于2017年并购重组的监管动向,监管机构相关人士近期表示,将继续重点遏制“忽悠式”、“跟风式”、“盲目跨界”重组,引导资金更多投向有利于产业整合升级的并购重组。

  “不死鸟”喜用四大招

  *ST公司保壳大战各显神通

  本报记者 戴小河

  2016年年报披露接近收官,*ST公司保壳成绩单逐渐露出真容。Wind终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A股59家“披星戴帽”公司皆已发布2016年年报。其中,20家公司扭亏为盈,有望摘星脱帽;其余39家公司继续亏损。梳理发现,*ST公司进行保壳各显神通,甩卖子公司、出售房产、剥离亏损、资产重组等成为重要途径。

  卖子公司

  “卖子续命”是保壳的重要套路之一,尤其是对于亏损额较大的公司。通过转让手中的资产,一次性获得一笔巨额资金,以解燃眉之急。

  以\*ST恒立为例,公司因主业不振,不得已只能“卖子”扭亏。2016年,*ST恒立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81万元,同比下降14.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99万元,同比增长202%。因2014年度、2015年度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ST恒立的股票交易自2016年4月29日开市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公司称,过去一年公司勤勤恳恳地拓展汽车空调以及相关零部件市场,使出了洪荒之力开发新产品,仍不能改变主业羸弱的事实。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5120.55万元,且2015年亏损4967万元、2014年亏损3705万元。

  *ST恒立主业不振,利润却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出售了子公司股权。2016年11月,公司将全资子公司岳阳恒通实业80%股权出让给长沙丰泽,通过此项收益,公司一举实现扭亏为盈。值得注意的是,该举动引来了监管机构的问询。不过,“卖子续命”毕竟不是长久之策。公司2016年刚刚扭亏,今年一季报预计将再次陷入亏损境地。公告显示,2017年1-3月,*ST恒立预计亏损240万-320万元;而去年同期亏损额为386万元。

  2016年,\*ST宇顺实现净利润2985万元,扭亏为盈。公司此前连亏两年而披星戴帽。*ST宇顺实现保壳主要在于公司股东林萌承诺的业绩补偿款3.78亿元在2016年四季度实现,公司扭亏为盈。不过,*ST宇顺还留有后手,那就是甩卖子公司。*ST宇顺拟出售其持有的深圳市雅视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雅视科技”)100%股权。目前确定合适的交易对方为华朗光电,并就雅视科技股权转让事宜初步达成一致,交易价格约为1.7亿元。即使股东在四季度没有全额兑现业绩补偿,公司通过转让子公司股权,获得的收益也可以弥补亏损的业绩。

  \*ST钒钛在连亏两年后,2016年年报显示继续亏损近60亿元。当年8月底,公司公布重大资产出售预案,拟向控股股东攀钢集团和实控人控股企业鞍钢矿业出售攀钢矿业100%股权、攀港公司70%股权、海绵钛项目以及鞍千矿业100%股权、鞍钢香港100%股权、鞍澳公司100%股权,上述标的资产预估值合计为89.41亿元。出售子公司目的明显,保壳为当务之急。

  出售房产

  \*ST生物经历过四次“戴帽”历程,此次也是公司第四次为保壳而战。不过,其选择的方式有些粗暴,直接向控股股东出售房产。2016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25万元,同比增长402.84%;净利润2175万元,扭亏为盈。值得注意的是,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年报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ST生物2016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截至2016年底,*ST生物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4048.60万元。公司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了拟采取的改善措施,但其持续经营能力仍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细看年报发现,*ST生物的业绩主要来自转让海南房产和债务重组。2016年11月,*ST生物将位于海口的部分闲置房产转让,交易对象为湖南国投。而湖南国投持有*ST生物25.58%的股权,为其控股股东。根据房产评估结论,此次转让房产账面价值为2100.25万元,评估值为3017.20万元,增值率43.66%。

  对于已连续亏损两年的*ST人乐,2016年度的6048.06万元净利润尤为重要。经历卖房保壳之后,*ST人乐2016年终于实现盈利。2016年10月,*ST人乐同意将公司全资子公司长沙市人人乐商业有限公司持有的长沙天骄福邸物业项目,出售给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浩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房产交易总价款为4.36亿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长沙公司已收到交易价款4.06亿元。该资产出售为人人乐贡献1.35亿元净利润。

  统计数据显示,除上述公司外,\*ST新梅\*ST宁通B等公司也在变卖房产以解燃眉之急。其中,*ST新梅、*ST宁通B分别出售1.5亿元、2272万元房产,为当年扭亏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剥离亏损资产

  对于将自己拖下水的亏损业务,不少公司选择“大刀阔斧”地剥离进行“止血”。

  2016年,獐子岛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1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59万元,扭亏为盈。獐子岛在2014年海洋牧场灾害损失及2015年年审会计处理原则调整影响下,因连续两年亏损,股票于2016年被ST。

  2016年6月,獐子岛公告称,将旗下的土地、码头资产,以及分别经营客运、旅游和海鲜酒店的三家公司出售给控股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上述资产评估值及交易价格为1.93亿元,评估增值率49.04%。

  对于出售上述资产的原因,獐子岛称,盘活资产,增强公司偿债能力。这也意味着獐子岛将不再从事休闲旅游、客运运输等业务。

  在2014年“冷水团”黑天鹅事件后,獐子岛连续两年陷入巨亏。2016年一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为-1582万元,经营仍未见起色。若2016年继续亏损,公司股票将被暂停上市。

  统计数据显示,剥离资产以求保壳的ST公司并不在少数。以\*ST烯碳为例,2016年12月13日,公司连发9份公告,其中两份为资产处置。公告显示,预计产生股权转让收益合计超过2.99亿元。*ST烯碳2014年、2015年均为亏损,2016年三季报继续亏损8097.70万元,已站在暂停上市边缘。

  \*ST八钢同样连续两年亏损。2016年12月9日,公司公告称,拟作价30.07亿元将全资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预计形成收益约27.65亿元。*ST八钢称,这对公司2016年末净资产转正有重要影响,降低公司被暂停上市的风险。

  \*ST昆机2016年三季报大亏,公司此前已连续两年亏损。2016年11月,公司公告称,挂牌转让多项资产,包括子公司西安赛尔45%股权,挂牌价格为5000万元;子公司昆机通用100%股权,挂牌价格为300万元;计划出售其卧式镗床和刨台式镗床资产和业务,挂牌价格为1.26亿元;拟出售刨台式铣镗床系列、卧式铣镗床系列商标使用许可项目,挂牌价为4200万元。

  重组突围

  变卖家当或许只是权宜之计,由于治标不治本,不少*ST公司摘帽后没几年,又重新披星戴帽。通过资产重组进行改头换面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经营不利的局面。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有\*ST天仪\*ST新都\*ST川化\*ST三维等多家ST停牌,大多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部分*ST公司重组成功涅槃重生。以\*ST五稀为例,公司连续两年亏损,2016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继续为负数。2016年年底,公司用3.13亿元现金完成了一笔收购。交易完成后,2016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858万元,同比增长104.68%。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ST五稀称,收购股权并表增加了公司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14亿元。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ST五稀拥有货币资金5.49亿元。上述交易动用了3.13亿元现金,相当于将57%的资金做了这笔买卖。

  不过,*ST五稀2016年成功扭亏,但由于年报中存在诸多疑点,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4月21日,*ST五稀收到深交所下发的问询函,就公司2016年年报提出了多个问题。其中,*ST五稀季度营收波动较大成为关注的首要问题。

  \*ST煤气2016年实现净利润3.84亿元,实现扭亏保壳。公司以截至2016年1月31日,除全部应付债券及部分其他流动资产、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外的全部资产和负债(置出资产),与晋煤集团所持有的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蓝焰煤层气”)100%股权(置入资产)中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置出资产由公司现有控股股东太原煤气化承接。2016年12月23日,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获得证监会核准。2016年度,公司合并报表包含蓝焰煤层气2016年度利润表,因此扭亏为盈。

  *ST蓝丰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4.57亿元,实现净利润1.07亿元,净资产为25.11亿元。其中,方舟制药雪中送炭,贡献97%的净利润。*ST蓝丰从2015年就开始筹备保壳,当年12月以11.8亿元并购陕西方舟制药有限公司,形成商誉8.03亿元。公司主营业务格局转变为农化+医药双主业模式。

责任编辑:高艳云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