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7日09:47 界面

  南玻A高管称双方在股权激励方案上有分歧,前海人寿方回应原高管扭曲本意,蓄意辞职。

  杨芮YR

  年底时分,大戏轮番上演,这次上场的是保险业黑马——前海人寿。

  1月16日,上市公司南玻A(000012.SZ)高管辞职事件不断升级,围绕辞职原因和股权激励问题,公司大股东前海人寿和南玻A辞职高管各执一词。

  11月15日晚,南玻A发布风险提示公告,2016年11月15日,公司董事会收到董事长曾南、董事兼CEO吴国斌、财务总监罗友明、副总裁柯汉奇、副总裁张凡、副总裁张柏忠、副总裁胡勇辞去其在南玻集团担任职务的辞职报告。以上相关人员职务将发生重大变动。

  对此,前海人寿发布的声明如下:“自成为南玻股东以来,本公司对南玻管理团队给予充分信任和期望,从未干涉南玻的日常经营。本公司获悉相关高管辞任后,积极与其他股东方进行沟通,并与其他股东方共同向相关南玻高管表达了多次诚挚的善意挽留。对于上述高管团队最终的辞职决定,本公司深表遗憾。”

  剧情不断翻转,11月16日晚间一则董事会秘书丁九如就辞职事件所做声明的视频在朋友圈刷屏。视频中,丁九如表示:“要求我立马辞职,这是书面的东西,我不得不辞。南玻A准备向深交所披露其辞职的文件信息都已经准备好了,就只等我点‘按钮’。”

  据界面新闻记者多方了解,南玻A高管辞职事件或主要是由股权激励方案引发。在前海人寿回复界面新闻的“关于股权激励的情况”一文中,对于争论问题中的核心点:激励比例、激励范围、激励方式和9月30日是否是时间节点等均进行了回应。

  前海人寿在文件中还强调,前海人寿和其他股东方一直和南玻管理层保持着良好有效的沟通,不存在“找各种理由回避、拖延”,更不存在“步步紧逼”;此次事件中,前海人寿、其他股东一直和南玻管理层尤其是高层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但据南玻其他股东和南玻内部员工反映,南玻管理层尤其是高层未将前海人寿和其他股东的善意和真实想法(如提高对一线员工的激励比例)传达给员工,而是隔离,甚至歪曲、误导股东对股权激励的反馈意见,人为地将员工与股东对立起来;前海人寿和其他股东,与南玻管理层就股权激励方案进行过良好有效的沟通,此事不构成南玻部分高管辞职的原因。

  与此同时,前海人寿还质疑“南玻高管是将此次股权激励计划作为其早已蓄谋辞职的借口,掩盖其涉嫌对外输送南玻核心技术、核心机密和核心人员的行为”。

  剧情几度翻转,事实终将浮出水面。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宝能系”意欲“入门”时,南玻管理层曾十分戒备,公司于2015年3月的董事会会议上还通过了修改公司章程等多项议案,增加了反恶意并购条款。

  去年开始,前海人寿作为宝能系旗下金融平台,就已接连举牌上市公司和持有数十家上市公司股权。由于高调、激进的投资风格和保费端的不断飙升,前海人寿成为保险业的一匹“黑马”。从前三季度保监会披露的人身险保费收入情况看,前海人寿的规模保费排名在12位,规模保费792.75亿元,增速为43.17%。其中,保户投资款、投连账户新增交费保费规模为638.49,占比达到八成。对比看,安邦人寿、华夏人寿、富德生命人寿这两项业务占比都略有下滑,而前海人寿则略有增加。

  一片喧嚣中,新浪财经11月16日又曝出宝能系及实际控制人姚振华通过违规代持,实现对前海人寿100%控盘,80后女员工台前代持。对此,前海人寿相关人士回应界面新闻称,“前海人寿重视监管,有法律合规底限。”

  据前海人寿披露的2015年年报显示,2015年公司资产规模为1559.43亿元,一年时间增长近乎三倍,保险业务收入173.75亿元,银保渠道占比高达99%。其投资收益达112.9亿元。

  在流动性风险一栏中,前海人寿称,在资产负债久期匹配方面,因市场缺乏足够长期限且具备一定收益水平的资产可供投资,导致了资产与负债的期限不能完全有效匹配。随着股权不动产等另类投资业务的逐步展开,公司将逐步加大长久期资产的配置比例,资产负债匹配将得到有效改善。

责任编辑:梁焱博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