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4日11:47 新浪综合

  来源:南方都市报

  乐视难乐

  供应商追债传闻、股价大跌印证了CEO贾跃亭半年前的“ 资金忧虑”

  半年前,乐视CEO贾跃亭在深圳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乐视的资金的确是乐视发展的一个瓶颈。”半年后,乐视就卷入了“欠款罗生门”。

  近日,乐视资金链紧张拖欠巨额款项的消息引发关注,同时乐视网股价连续下跌———11月2日更是跳水重挫7 .49%。一直对各种传闻置之不理的乐视网昨日火速发布声明,称公司旗下各业务线与供应商均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业务运转良好,并不存在拖欠巨额款项的情况。尽管如此,昨天早盘11点左右乐视网继续大跌逾3%,下午略有提振,收盘报40.63元,跌幅近1%。

  澄清公告也没能让乐视下跌的股价刹车。6月3日复牌后,乐视网股价一度摸高至60.98元,但至昨天收盘,5个月内其市值跌幅已超过30%。对于这一局面,有接近乐视供应商的人士昨日向南都记者透露,近期确有供应商在向乐视追要欠款。

  乐视深陷“欠款罗生门”

  按照乐视拖欠供应商款项的传闻:乐视欠供应商100多亿元,已经被拒绝供货;为了保证随后的电动汽车工厂顺利开工,乐视甚至开始通过缓发员工工资、停止出货用户全款预购的手机来筹集现金流,与此同时,乐Pro3推迟发货。

  不过,乐视在声明中称:部分传闻指称公司因资金链紧张,开始使用缓发员工工资、停止出货等方式筹集现金流,此类传闻为无端造谣。针对上述不实传言,公司已经展开深入调查和取证,对于故意造谣生事,抹黑上市公司,影响资本市场的行为,将采取法律措施,维护公司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我觉得那些自媒体的报道太耸人听闻了”,乐视公司一名内部人士昨日向南都记者透露,自媒体的相关报道感觉都是没有信息来源的。

  值得注意的是,近半年内,乐视进行了多笔大额投资或收购,包括7月份宣布20亿美元收购美国电视品牌V izio等。

  尽管乐视这边振振有词,但供应商那边却又是另一种说法。一名接近手机供应链的业内人士称,不确定乐视是否把资金拿去造车,但可以确认的是,“乐视手机供应链的资金一时难周转开,供应商都在向乐视要账”。

  对于供应链业界人士的说法,乐视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以乐视发布的公告为准。

  “烧融资的钱去做手机”

  从视频网站到影业公司,再到电视、手机、汽车,乐视越来越膨胀,跨界的业务越来越多。贾跃亭引以为傲的乐视硬件模式,哪里出了问题?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给南都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乐视手机2000万的销量来算,每台亏损200元,乐视手机亏损共计达40亿。由于没有利润,乐视的资金周转一直比较困难,但随着乐视手机体量的增大,供应商也在冒险合作。一般情况下,资金周转是“6+ 3模式”:即收货6个月后乐视向供应商支付信用汇票,供应商在收到汇票后3个月拿到现金,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则会出现“9+3模式”。但供应商也有资金压力,尤其年终将至,不把账收回来用于物料支出、员工年终奖等,工厂也会出现倒闭危机。

  “乐视手机不是制造业的玩法,而是资本的游戏,烧融资的钱去做手机,用手机的销量扩大内容用户,内容生态的利润支撑不了硬件的亏损,只能继续融钱补手机的窟窿”,孙燕飚指出。

  资金压力成真:

  上半年亏损增大

  实际上,贾跃亭对资金的风险问题并非视而不见。此前他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乐视的企业价值观是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前提,“这会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

  乐视网2016年半年报显示,乐视终端收入达到51亿元,但成本是66亿元,终端的亏损达到15亿元。2016年半年的亏损幅度快赶上2015财年全年的。按照贾跃亭所说的“乐视模式”,用户提前付款,乐视再用1-2周时间来供货,供完货之后过一段时间再跟上游供应商结算,这样可以减轻乐视进入硬件领域的压力。

  贾跃亭曾向南都记者坦承,乐视未来将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第一是资金风险和挑战,第二是组织能力,“这两个方面都非常非常关键。”为了规避资金风险,贾跃亭还表示,乐视需要不断增强造血能力和融资能力。“外界都说乐视融资能力非常强,其实恰恰相反。”贾跃亭多次强调,乐视不是一个靠融资驱动的公司。

  采写:南都记者 莫柳 马宁宁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OPPO胜利因智能手机技术停滞

OPPO完全地复制了过往二十多年来,在饮料、保健品、家电和服装市场上一再发生过的“营销奇迹”。那么,为什么仍然会出现OPPO式的胜利?

人民币不会也不该大幅贬值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是自我实现的预期在起作用。应对这一措施,短期内必须坚定地管理投资者预期与资金流动。中长期来看,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调低中国的货币存量,从根子上稳定中国的金融。

为何德国对中国投资态度突变

“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个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东北地区已陷入“资源诅咒”

营商环境恶化实际上是东北经济困局的一种表象,是结果而非原因。之所以出现营商环境恶化这一结果,是因为“资源诅咒”、劳动力外流和人口老龄化、体制机制滞后等掣肘性因素的存在。东北要实现振兴,需正视与解决好这三大掣肘性因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