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3日07:41 证券日报

  93%的上市公司享受政府补贴

  理性分析或有新三观

  ■袁 元 

  在投资者的眼光里,能够成为上市公司,绝对是有一把刷子的,要么是产品的技术研发力度雄厚,要么是产能上了规模,即使产品利润较低依靠巨额产能也能活得很舒服,否则怎么能够成为上市公司的一员?

  的确,在国内上市公司的行列里边,这样的具有产品技术优势和产品规模优势的上市公司不少,特别是大盘蓝筹股,类似号称日进亿元的中石油以及京东方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这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你会发现,即使是非常赚钱的上市公司,在一件事情上也是绝不含糊,那就是领取政府补贴。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A股共有2752家上市公司拿到政府补贴,这个数量已经占到了上市公司总数的93%,其中,中石油共收到政府补贴为35.92亿元,居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之首。紧随中石油其后,京东方A上汽集团美的集团收到的政府补贴分别为17.91亿元、11.33亿元和10.42亿元。

  好家伙。看看这些数据,上市公司赚钱的能力有多大是一回事,可是上市公司领取政府补贴的能力我们可是领教了。不过是今年前三季度,这4家上市公司中每家公司领取的政府补贴就已经超过10亿元,已经是中国首富王健林所说的“实现一个小目标,先赚一个亿”的10倍了。对于国内很多由于缺少发展资金导致发展速度缓慢的中小公司而言,上市公司所领取的政府补贴是“多么地”令这些中小企业“羡慕嫉妒恨”。

  当然了,如果你仅仅看到这些上市公司领取的政府补贴,眼红是肯定的了,但是如果你仔细地理性地分析一下这些上市公司领取政府补贴的理由,或许你的看法会有所改观。就拿中石油来说,外边的人只是看到了中石油日进亿元的风光,但是却没有看到日进亿元的背后,中石油面临的困难也是大的。今年以来,全球原油市场价格低迷不振,进口原油的价格大大低于中石油的生产成本,迫使中石油不得不降低石油产量,巨大的生产成本摊销在日趋降低的产量上,亏损是注定的。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政府补贴不能及时到位的话,日进亿元的中石油照样难逃亏损的厄运。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京东方。尽管京东方已经称得上是老牌上市公司,但是其领取的政府补贴依然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如果没有政府补贴,京东方的生存就很艰难,甚至撑不下去而关门。而如果没有京东方的存在,国内液晶面板行业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京东方的掌门人王东升曾言:“如果没有像京东方这样的企业,华为、联想、小米、魅族们得给牢牢掌握面板行业话语权的三星、LG、夏普这些日韩企业多贡献多少营收?”。单纯从这个角度解读,京东方所领取的巨额政府补贴,颇有些“活了京东方,就活了整个液晶面板的产业链”的意味。

  面对93%的上市公司领取政府补贴的现实,投资者在投资这些上市公司时,要仔细分析这些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贴的理由,如果政府补贴的原因仅仅是暂时的市场价格因素,那么一旦市场价格有所回暖,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就会迅速反弹,就像近来的煤炭股一样,随着煤价的上涨,煤炭股的股价也是飞云直上,一扫去年煤价低迷时的雾霾。如果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贴的理由仅仅是为了保壳,企业业绩并没有实质性增长的话,这些企业就没有什么投资价值了,只能是寄望于并购或者重组了。

  由此来看,不能因为上市公司领取了政府补贴就把它打入另册,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有可能练就出投资的“火眼金睛”。

责任编辑:李子聪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此时换美元小心被二次伤害

过去四十多年里,美国经历了非常重要的几个周期,对于投资者来说,最近一次能够抄底美元的机会实际上已经错过。从美元指数看,最近一次抄底美元的机会是在2010至2011年,目前看美元存在二次上涨的可能,前提就是其他货币的崩溃。

人民币不会也不该大幅贬值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是自我实现的预期在起作用。应对这一措施,短期内必须坚定地管理投资者预期与资金流动。中长期来看,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调低中国的货币存量,从根子上稳定中国的金融。

为何德国对中国投资态度突变

“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个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东北地区已陷入“资源诅咒”

营商环境恶化实际上是东北经济困局的一种表象,是结果而非原因。之所以出现营商环境恶化这一结果,是因为“资源诅咒”、劳动力外流和人口老龄化、体制机制滞后等掣肘性因素的存在。东北要实现振兴,需正视与解决好这三大掣肘性因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