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1日15:43 新浪财经

  声明:此文是网友对相关事件的个人观点和分析,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简介:无为而为 个人投资者)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必然要受到证券市场中的法律法规的约束,约束机制的存在是证券 市场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上市公司走上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可是让人感到奇怪不解的是,万科高管层一系列的所作所为,却能安然的游离于证券的法律法规 之外,却不因违法违规而受到应有的追责和惩罚。

  万科股权之争最不正常的地方:就是违规者挑战法律法规的权威而安然无事?监管者视而不见的少有沉默,以及一些学者以极端站队的方式介入万科之争,失去学者应有的人品和公正立场。

  其实,万科之所以敢置身于法律法规的之外,或者是敢于向法律法规进行挑战的所谓底气何在,不外乎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神化王石及高管层非常具有企业家精神,领导万科成为世界第一大房产企业,是一家管理水平称之为楷模的企业。自恃有违规的资本。

  二是一些媒体竭力拨高王石的高风亮节,言其是一个并不爱恋钱财的优秀企业家,当初放弃放弃万科40%的股份就是一种明证,给人一种不惧违规成本的勇气。

  三是极端夸大王石伟大的领导能力,甚至让学者发出惊世之言,说是王石出局的结果,会导致 中国经济市场的大乱,将王石的作用惊诧的拨高到伟人一般。自然也让王石自认为有违规的身价,试图想让监管层在违规与维稳之间作出选择。

  四是借口为了维持万科公司更大的发展,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以股东利益作为一种要挟的愰子。

  五是就是利用评级机构可能变动影响万科信用等级的举动,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和资本,构成对管理层决策的最大压力,以此来影响决策者的判断和实施方式,以此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挟外信用的影响以对抗法规。

  六是认为万科有非常优秀的企业文化,而王石是万科文化的创建者,则当之无无愧是万科文化的精神领袖代表。一旦王石被迫出走,优秀的万科文化就会流失得荡然无存。

  现实的万科之争真如以上所言的那样吗?

  先来看看王石所谓放弃40%的股份,真象是在万科最初股改的时候,王石放弃的并非万科全部股份的40%,而是摊到其个人名下不足1%的股份。可以清楚的得出一个结论,粉饰所谓高尚的情怀,不过只是为了保全其既得私利的一个借口。

  认为万科一离开王石就会跨掉的言论,只不过是学者的一箱情愿,或者是一种恐吓投资 者的一种策略,也是太高估了王石的价值,那怕你王石即使很杰出,可远远没有到杰出到不可替代的地步,更没可能达到伟人一样影响历史进程的地步,岂不说离开 王石的万科不会跨掉,更不用说王石的出局会造成中国经济市场的剧烈动荡。

  而所谓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则更是一种对中小投资者的嘲笑,从万科违规停牌7个月之久,到许诺回购100亿只兑现1亿的失信,一直到万科利用9000字举报信,来变相的打压万科股价,那一样行为不是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宗旨背道而驰?

  万科组织职工前往深圳市政府请愿的行为,无疑是高管层将自身危机转嫁到职工身上,借职工之口要挟政府,试图给政府增加巨大的压力,影响监管层的决策和判断,其目的就是保住自身以前既得的利益。

  如果万科的文化就是利用非正常方式的要挟,将企业职工作为王石们保全私利的一枚棋子,把职工请愿行为作为反市场经济的一个筹码,让万科之争进程偏向王石及高管利益一方,这样的企业文化无疑是一种悲哀,也是证券市场的一种耻辱。

  目无王法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可怕,可怕的总是法外开恩。法规失语不可怕,可怕的是管理者失语。法律迟到不可怕,可怕是法律总是缺席。

  版权声明:此文属于新浪财经网友独家供稿,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机构或个人均不得转载。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浪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相关阅读

中国中产阶级的虚幻和焦虑

由于贫富差距过大,没有一种抢的心态,在社会竞争中,人和人的差距就会相当之大。这种普遍性的势能形成了一种社会压迫,并造成了一种全社会的焦虑,让所谓的中国中产阶级幻化成一个泡影。

互金发展需控制好试错成本

金融的进步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试错的过程,但由于金融业具有巨大的风险外溢效应,其试错成本更要严格把控。从互联网金融到Fintech,从大数据到区块链,伴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金融创新会日益加快,金融产品也会日趋复杂。

中产收入陷阱才是梗应该关注的

中产收入陷阱最令人担心的后果是,尽管国家整体经济在不断走高,但是却更多反映为高收入阶层的财富以及政府税费的增长。这其中的机理在于,高收入阶层不仅坐拥众多资源和收入渠道,更可以通过无税的资本利得,实现收入的不断增长。

隐藏在银联巨额罚单背后的真相

违规行为何如此猖獗?刷卡手续费低,收单企业正常经营很难盈利是根本原因。银联总裁时文朝曾指出,中国绝大多数问题都出在定价机制上,衍生出所有经济主体的行为扭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