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4日08:18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近日,成都游戏公司炎龙科技被A股上市公司升华拜克以16亿元收购的消息,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游戏行业作为成都科技产业的名片,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收购、并购时有发生。从去年到今年,至少有四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收购成都网游企业的公告。而升华拜克16亿元收购炎龙科技,使得炎龙科技成为成都目前交易价格最高的游戏公司。

  分析人士认为,游戏公司独自进入资本市场存在很大难度,被收购则是一条捷径,未来类似收购和并购案还会继续发生。

  升华拜克16亿跨界“玩游戏”

  5月20日晚间,升华拜克公告,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有条件通过了升华拜克收购炎龙科技100%股权。升华拜克拟16亿元(8亿元现金+ 8亿元股份)收购炎龙科技,并向升华拜克实控人沈培今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不超15亿元。炎龙科技是成都一家网络游戏开发商和代理商,升华拜克主营新型农药、兽药,此次收购旨在拓宽业务范围,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经营战略转型。

  5月23日,炎龙科技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证实了收购一事,并表示,收购完成后,仍将继续致力于游戏业务的发展。成立于2007年的炎龙科技主营网络游戏的研发、代理发行及IP与源代码合作等,其游戏研发等业务在成都。对于收购的具体细节,以及今后的合作意向,炎龙科技表示不方便透露,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16亿的收购价,也使得炎龙科技成为目前成都交易价最高的游戏公司。

  多家上市公司瞄上成都游戏业

  炎龙科技并非第一家被上市公司收购的成都游戏公司。2015年,至少有两家成都游戏公司受到资本青睐。2015年9月,主营移动网络游戏研发和运营的天上友嘉被凯撒股份收购,交易价12.15亿元。当年12月,骅威股份收购成都游戏发行公司掌娱天下,交易价8.58亿元。更早前的2015年2月,金亚科技拟22亿元收购成都天象互动,但由于金亚科技及实际控制人周旭辉涉嫌证券违法违规,收购协议被解除。

  近年来,网游概念持续受到资本追捧,上市公司收购游戏企业的热情也不断高涨。2015年A股的游戏公司并购市场,涉及金额超600亿元。

  /业内说法/

  为何游戏公司频频被收购?

  独立走资本市场有难度

  成都高新移动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张正刚分析说,游戏公司独立进入资本市场难度很大,被上市公司收购不失为游戏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捷径。“按理说炎龙科技应该登陆创业板了,但很可惜,由于受到股市调整影响(没有成功),另一方面,现在新三板功能也有所弱化。”

  在他看来,游戏公司之所以难以独立进入资本市场,一个原因在于游戏公司的发展可持续性较差。不少创业型游戏公司遭遇猝死命运,曾开发出《战神之怒》的成都游戏公司卡尔维就在2015年2月突然宣布破产解散。

  “另一个原因是游戏公司的市场估值,没有一个比较准确、合理的估值办法。”张正刚说,“被上市公司收购或并购,反倒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张正刚说,游戏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进入资本收割期,升华拜克收购炎龙科技正属于这种情况。而主营农药和兽药的升华拜克跨界收购,是否会影响游戏公司的独立发展?“这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游戏公司需要资金用于开发更好的产品;上市公司收购游戏公司,达到企业布局和战略意图,无可厚非。”张正刚说。

  成都另一家游戏公司的负责人王先生也认为,上市公司收购游戏公司后,“一般不会控制游戏公司的发展,反而会充实游戏公司的资金,推动游戏公司发展。”张正刚预计,未来几年,“还会有更多大的集团、财团和上市公司收购或并购成都的游戏公司。”

  成都游戏业转型

  游戏泛娱乐化成为大众消费

  张正刚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2015年,成都游戏行业收入在80亿到100亿之间,“这个收入不算太高”。但由200多家游戏公司和上万从业人员组成的成都游戏行业,“仍然是一个非常有生机和活力的行业”。

  在张正刚看来,成都游戏公司正在不断“求新求变求生存”。“比如成都一些中小公司专注儿童教育、儿童益智类的游戏,做得不错。”另一方面,目前成都游戏行业,有不少向海外市场拓展的公司,“不少游戏公司主要面向海外市场,游戏产品本身就是全球化的,只要产品足够好,在海外市场比在国内竞争压力还要低一些。”

  他还发现,成都游戏市场正在变成一种“真正的大众消费,与大众娱乐结合得非常紧密”。“这也是泛娱乐的现象,游戏产品不再是单纯的软件和互联网产品。”张正刚举例说,成都一家游戏公司去年开发的“花千骨”,创造了阅读流水过亿的纪录。“大众文化市场流行的元素融入到游戏中,会收到不错的市场效果。”

  华西都市报记者 董兴生实习生邓梦娇

责任编辑:宋真真 SF020

相关阅读

房地产开发商的房价操控术

中国当今排名前十的房地产开发商,无一不是周期游戏的高手。在经济低迷和宏观调控时期,他们大胆从政府手中低价吸纳土地,形成财务上的高杠杆性,而在经济复苏及货币宽松时期,则快速出售,积累现金,等待下一轮紧缩周期的到来。

学徒制能帮中国完成产业升级吗

德国近一半的高中生从16岁起就被分流到职业教育领域,有40%的德国年轻人成为学徒。如果能被戴姆勒,博世或是宝马这样的企业选中所学徒,可以成为一件毕生值得骄傲的事情。

台湾还配列入亚洲四小龙吗?

中国台湾经济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排名在亚洲四小龙中垫底,引以为傲的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危机重重。当年诺基亚被苹果手机击败,导致芬兰经济大退步的悲剧,难道又要在台湾重演么?

银行如何面对员工离职潮

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本行发展相匹配的薪酬增长机制,以业绩论英雄,凭数字说话,多劳多得,增强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推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市场化激励模式,以市场化的薪酬吸引人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