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出轨式经营 农业第一股衰败

2013年06月17日 02:26  21世纪经济报道 

  徐亦姗

  “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和苇塘。”历经五十余年的开垦建设后,昔日诗人聂绀弩笔下衰草遍生的北大荒,如今已是良田无际,稻麦飘香。

  依托三江平原广袤富饶的黑土地,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下称“农垦集团”)旗下唯一上市平台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600598.SH),一度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凭借农垦集团中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土地优势,北大荒上市时共从大股东手中获得62.4万公顷耕地和24万公顷可垦荒地的承包经营他项权利。承包期限50年,1998年11月29日至2048年11月28日。而高达86.4万公顷的耕地面积,几乎相当于1996年青海省耕地面积总和(数据源于北大荒2002年招股说明书)。

  谈及上述耕地资产,一位北大荒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2002年上市时,大股东农垦集团在东部4个农垦管理局中,每个局抽出资质相对较好的四个农场,一共16家打包注入上市公司。”

  除资质优良外,为力保上市盈利,大股东更减免北大荒租地费用。据《农业承包协议》披露,对于上述近90公顷的土地租金,北大荒自2000年开始,无须向集团公司缴付农业承包费。这意味着,2000年至今的13年中,北大荒的土地承包业务几乎不存在成本开销,每年依靠土地收租即可实现上亿元稳定纯利。

  丰富的土地资源无疑是北大荒核心利润来源。

  据本报记者统计,2008到2012年五年中,北大荒每年土地承包收入分别达12.92亿元、13.61亿元、14.96亿元、17.28亿元和20.07亿元,同期营业成本仅数十万,几可忽略不计。

  但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土地承包收入逐年递增,至2012年几乎翻倍,但同期北大荒实现的净利润却呈波段下滑趋势,甚至倒退至十年前上市时的盈利水平。

  祸不单行的是,去年10月至今,北大荒频曝房地产拆借丑闻,在未经公司决策批准,也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情况下,北大荒违规拆借资金近10亿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存在逾期3.08亿元。

  2013年4月25日,北大荒交出上市11年来最糟糕的业绩报表。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76亿元的情况下,公司净利润亏损1.87亿元,主要原因为计提房地产拆借坏账款和存货跌价准备。

  这不禁让人咋舌,手握15.63亿元上市首发募集资金,坐拥三江平原几乎最为优质的60余万亩土地的A股农业上市第一股的北大荒,近年来到底遭遇到何种经营发展梦魇?

  近年来北大荒业务版图扩张凶猛,从单纯土地承包企业扩展至粮食加工销售,同时涉及尿素化肥生产、纸制品加工生产,最终偏离传统农业轨道进军房地产行业,营业收入从2002年的14.71亿元至2012年的135.76亿元,几乎跃增近10倍。

  5月下旬,本报记者亲赴黑龙江哈尔滨调查发现,偏离传统农业后,北大荒的“出轨式”经营正成为拖累业绩的罪魁祸首:受粮价控制影响,近年粮食加工、销售为主的米业公司遭受大幅亏损;此外,由于以前年度经营策略失误,多家“遗留”工业企业连年亏损吞噬利润;而日常管理粗放和松懈,导致大量存货贬值、账款混乱;最后房地产拆借资金管理失控,致使3亿多资金存在逾期风险。

  上述偏离主营的亏损业务,成为今年管理层动手主要方面,“攘外必先安内,这一年,我们要对现有的公司亏损止血,对所有的工业企业没有边际利润的全部停产。”一位北大荒管理层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被低估的农业第一股

  作为A股农业上市第一股,北大荒拥有的86.4万公顷土地一直是同行业公司最为羡慕的资源。

  “同行业公司中,北大荒耕地面积几乎是亚盛集团(600108.SH)十倍,而亚盛集团地处西北盐碱地,和北大荒肥沃的黑土地怎么比。”一位长期关注北大荒的券商研究员向本报记者感慨。

  更有北京地区券商人士向本报记者强调,“要知道近90万公顷的耕地面积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这在欧洲几乎相当于数个小国加起来面积总和。在中国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大背景下,作为A股上市公司中最后一块自留地,北大荒的土地价值不可小估。”

  据信达证券一份报告显示,除现有60公顷土地外,北大荒还有20万公顷可开发荒地,后续发展动力十足。

  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在农用地资源严重紧迫的背景下,未来土地政策也将朝着有利于农业资源价值回归的方向倾斜。

  “确切说,86万公顷耕地中,其中的20多万公顷属于荒地,就是当年开发建设时候,地势低洼、没有经过开垦的土地,不过随着近年来土地开化,有些荒地已经被逐渐开发,部分已经变成耕地,不过由于产出能力较差,收费标准比较低,相对于最高400元每亩的租金,这些荒地有些只能达到80-90元每亩的价格。”前述公司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机构人士看来,我国粮食长期上涨的趋势较明显,农民种植积极性也将随之上升,而公司土地租金收入将保持稳定增长状态。

  然而,北大荒珍贵的土地价值并未体现在二级市场股价上。受资金违规拆借和管理层瘫痪丑闻影响,北大荒去年四季度盘中一度跌至6.58元年度低位。

  尽管公司二季度停牌前股价回升至8元左右,但据大智慧行情软件计算,其一季度市盈率约为20倍,可比同行业上市公司亚盛集团、金健米业(600127.SH)市盈率分别高达56.15倍、126.3倍,北大荒估值明显低于同行业企业。

  “多元化”经营之殇

  股价长期低点徘徊背后,是机构对公司工业板块连年亏损的担忧。此外,伴随大额违规拆借资金浮出水面,公司管理层经营能力受市场质疑。

  “无论是工业企业的大幅亏损还是资产减值大幅增加,根源都在于过去决策过于草率缺乏合理论证,监督机制缺位,而这些沉疴长期积蓄导致今年公司业绩的大幅亏损。”前述北京地区券商人士指出。

  从北大荒主营业务构成看,土地承包为主的农业板块利润近年稳定增长,但工业板块却全军覆没。其中,米业公司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工费上涨影响,尽管实现营业收入83亿元,却亏损5.6亿元。而麦芽公司、浩良河化肥分公司、纸业公司、希杰公司亏损额,也分别达2.29亿元、2.2亿元、7936万元、4750万元。

  由此,北大荒工业板块去年合计亏损高达11.36亿元。而同期,以土地承包收入为主的传统农业板块营收,仅为20.07亿元。工业板块大幅亏损严重吞噬了农业收入带来的利润。

  “由于过去管理的粗放和松懈,导致现在各个环节都失控。”对于工业板块的亏损,前述公司管理层人士向本报记者坦承的确存在管理失误,“这三年来,甚至是近五年来,一直是农业的利润来弥补工业上的亏损。”

  其中,米业公司作为北大荒粮食生产销售主要平台,近三年来营业收入一直占公司半壁江山,分别达61.77%、70.76%和61.09%,但伴随成本不断上涨,销售端受制国家粮食限价的两头挤压,其近三年亏损额分别达4713万元、1.7亿元、5.6亿元。

  本应从事粮食经销和加工的鑫亚公司和龙垦麦芽,近年来为追逐资金拆借的高额利润,已实际沦为北大荒拆借资金流出通道。

  审计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北大荒通过鑫亚公司、麦芽公司,向外拆借资金高达69375万元,涉及乔仕房地产、秦皇岛市弘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中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海南鹰力不动产投资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忠信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五家企业,其中对乔仕房地产拆借资金最多,达5亿元。由于迟迟未能将上述该拆借资金收回,北大荒期末共计提15185.84万元坏账准备。

  此外,由于日常管理粗放和松懈,存货贬值、账款混乱时有发生,2012年报告期末,鑫亚公司就因库存亚麻和煤炭等部分商品存在减值风险,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增加2.02亿元。

  而亏损额相对较小的浩良河化肥分公司、纸业公司、希杰三家公司情况同样不乐观。

  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北大荒上市时募集6.17亿元投向浩良河化肥分公司“油改煤”工程项目,但因募投计划不合理,该项目建成后并未按原计划中实现盈利,反而连年亏损。

  “没投入之前是小亏,投入之后反而变成大亏了。”有知情人士向记者感慨,“改造的时候思路和方向错了,原材料用的是精煤,但精煤做原料的成本很高。化肥厂离矿区比较远,还得加上运费成本,一来二去总成本就比较高,同时大庆还有一家同样生产化肥的厂子,人家用天然气做成本,远低于煤化工,我们根本竞争不过。”

  “纸业公司的亏损也很严重,造纸的纸浆来自当地农业分公司收的稻草,本身成本较高,一加工就亏损,造纸产业又是高污染,并不好处理。”该知情人士指出。

  而生产米糠蛋白和米糠油的希杰公司,则因销售成本高,早已停工。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北大荒下属多家工业公司管理松懈,经营乏力,但大股东仍要求北大荒扩大工业投资,以寻找新利润增长点。最终,大股东工业扩张意愿遭到4名独立董事强烈反对不得不作罢。

  2012年4月25日,北大荒两份扩大工业投资的议案,因4名独立董事反对或弃权未能通过。其中,拟参股克东腐乳公司的议案,遭到4名独立董事一致反对。

  独立董事朱小平、李一军直接表明,“公司应集中全力搞好主业,不应以大股东意志经营,可行性及法律文件都不够深入。”

  独立董事于逸生也指出,“(该议案)经营风险估计不足。”独立董事赵世君则认为,“对民营企业注资且不控股,可能影响到投资安全,损害股东利益。”

  当天另一份拟以5000万元成立物流公司的议案,也遭到3名独立董事反对。

  其中,朱小平、李一军认为,方案分析可行性不够,公司这几年投资欠稳健,机构重复。于逸生则认为,应缩小工业经贸投资规模,对扶余粮库收购的资产缺少详尽评估资料。

  赵世君则选择弃权,其认为,目前工业子公司效益普遍不佳,应将力量集中在现有子公司管理控制上来,待有成效后再择机创办新的子公司,建议此议案暂缓表决。

  转型难题

  对于北大荒的多元化经营之殇,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在粮食加工行业盈利弱势的情况下,老牌农业生产加工企业为了求生,必须寻求转型之路。

  “归根究底,北大荒经营混乱实质上是体制弊端,作为农垦集团背景,公司确存在信披违规,决策欠规范等老国企问题。” 前述券商人士颇为感慨地指出,“但客观地说,以大股东为代表的前管理层选择涉足房地产、资金拆借甚至扩大工业生产,都是因为传统农业经营难以实现高速增长和盈利,想要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

  不同于盈利稳定的土地承包收入,2012年北大荒农产品销售虽能实现近104.29亿元的收入,但主营毛利率却只有4.14%,利润贡献微薄。

  “近来国家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水稻保护价提高,而农产品初级加工终端产品大米的价格涨幅有限,大米加工毛利率微薄。北大荒以大米加工销售为主,虽然背靠优质土地资源,但如果后续没有资产注入,业绩仍难有看点。”前述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

  与北大荒情况类似,金健米业2012年粮油食品行业的毛利率仅为8.94%,而2011年的毛利率更低,不到6%。“粮油食品产业由于受国家收购和对产品销价宏观调控的影响,在产销量增长的情况下,经营毛利率难以提升。”金健米业在财报上表示。

  不过伴随去年12月以来北大荒新管理层逐步到位,一轮资产运作或已经如火如荼展开。

  2013年5月31日,停牌四天的北大荒再发公告,拟进行重大资产出售。

  本报记者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推断,拟置出资产或为米业公司(详见本报《北大荒策划出售米业资产 开启资产整合序幕》)。

  前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新任管理层上任后,对旗下资产进行重新梳理,加紧盘活各类占用资金和资产,此外,对所有没有边际利润的工业全部停产,以止血亏损,力争解决工业亏损格局,主业归农。

  不过,该人士也指出,由于北大荒工业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剥离盘活存在一定困难。“以龙垦麦芽为例,公司当初采用德国先进设备,厂房建设的时候成本挺高,但现在降价转手都难以找到接盘方。”该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之前也找过其他企业谈出售,但终因原材料产区位置较远、公司远离港口导致后续运输成本较高等问题未能谈拢。”

  “受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包括存货在内的资产处置、整顿、回收过程中都可能存在阻力和风险,亟需母公司的鼎力支持。”前述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公司部分工业企业债务问题比较严重,其中部分对外债务涉及到上市公司资产担保,问题较为棘手,只能通过大股东出面回购解决。

进入【北大荒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美国特工曾混入成飞集团窃取歼20情报
  • 体育央视3问:国足尽力吗? 联合会杯意大利2-1
  • 娱乐默多克离婚有惊人内幕?后悔娶了邓文迪
  • 财经专家称地方债可能通过房产转嫁给老百姓
  • 科技谷歌疯狂项目:用热气球提供无线网络
  • 博客徐达内:痛打落水狗是中华民族传统
  • 读书既热闹又出故事的王朝:大宋往事
  • 教育2013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四六级真题答案
  • 育儿一定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两男童溺亡
  • 龚蕾:影子银行产生与风险分析
  • 姚树洁:斯诺登是中国还是美国英雄
  • 洪榕:高层关心股市比不上关心足球
  • 孙立坚:为何一有危机 热钱就去美国
  • 陶冬:市场又去杠杆 联储再谋退出
  • 姚树洁:邓文迪劈腿的代价与收获
  • 洪榕:中国特色股市心病还需心来治
  • 太友:2岁杰出人才暴露安居房滥象
  • 谢百三:中国股市是世界上最差的股市
  • 张明:美国不会突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