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李扬帆
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披露工作即将于本周末启动,为了交出一份靓丽的业绩报表,一些公司正费尽心思地扮靓业绩,从出售旗下资产到争取政府补助、从回笼投资收益到申请债务豁免,各种招数层出不穷。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依靠上述这些“一锤子买卖”粉饰出的业绩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因非经常性损益事项而左右业绩的公司也很难获得市场的认可。
业绩预喜率勉强过半
按照证交所的规定,存在业绩预披露义务的上市公司必须在1月31日以前公布业绩预告,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截至昨日,沪、深两市已有1068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2年年报预告,其中发布“扭亏”、“续盈”、“预增”、“略增”等预喜类公告的公司有615家,占已披露年报预告公司总量的57.58%。
虽然从总体来看,2012年上市公司的年报业绩预期可谓“喜忧参半”,但就预喜比例而言,2012年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却较往年出现了大幅下滑。本报数据中心的统计显示,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预喜比例为80%,这一数据在2011年时为67%,考虑到绩差公司的业绩预告披露时间相对较晚,2012年上市公司的年报预喜比例可能还会继续下滑。
在年报预喜比例明显下滑的同时,2012年面临亏损风险的上市公司数量却在大幅增加,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2011年表示“首亏”的上市公司各自有85家、110家,分别占当年发布年报预告公司总量的6.61%、7.12%。而目前预测2012年将遭遇“首亏”的上市公司却已多达93家,占比约8.71%,如果再加上16家预测“续亏”的上市公司,目前面临2012年业绩亏损风险的已多达109家。
上市公司四招粉饰业绩
面对差强人意的业绩预期,上市公司纷纷祭出“非常手段”试图为全年业绩“增光添彩”,从目前的情况看,甩卖旗下资产、争取政府补贴、回笼投资收益以及申请债务豁免成为上市公司粉饰财报的主要方式。
甩卖旗下资产:进入2012年12月之后,涉及上市公司出售股权或子公司的公告明显增多,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自去年12月以来,已有中兴通讯[微博]等37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资产出售公告,而在2012年10月~11月期间推出资产出售方案的A股上市公司总计不过28家。在上述甩卖资产的上市公司中有相当部分2012年的业绩不容乐观,如中兴通讯在2012年前三季度就巨亏17亿元。
争取政府补贴: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仅在2012年12月份便先后有大康牧业、长安汽车、鲁西化工等110家上市公司宣布获得政府补贴,补贴总金额高达40亿元。就具体公司而言,拿到最丰厚政府“红包”的当属银鸽投资,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舞阳银鸽纸产有限责任公司在2012年12月收到的政府补助资金共计33314.59万元,值得注意的是,银鸽投资2012年前三季度亏损高达1.32亿元。
回笼投资收益:面对2012年实体经济的回落,不少上市公司都将赢利点转向了资本市场,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2012年上市公司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总计约420亿元,而上市公司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投资资本市场主要还是因为能从中获取较为丰厚的投资收益。如远光软件之所以在上周二将2012年的净利润预增底线从20%上调至30%,除了公司“电网企业财务信息化深化应用项目”进展良好、“发电集团财务信息化项目业务顺利开展”等因素外,公司投资收益的增加也有很大的功劳。远光软件在业绩修正公告中表示,公司四季度的投资收益较三季度预测时更佳。
申请豁免债务:债务豁免是部分上市公司改善业绩的利器,特别是对于基本面摇摇欲坠的ST公司而言,债务豁免更是助其“起死回生”的神药。以ST德棉为例,公司第四大股东山东德棉集团豁免了公司高达6344万元的债务及连带责任,此次豁免的债务将依据会计准则直接计入ST德棉2012年度损益,这对于2011年全年及2012年前三季度分别亏损9900万元、540万元的ST德棉而言无疑是“救命稻草”。
业绩包装非投资者福音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资产甩卖、政府补贴等“一锤子买卖”的确能在短期内对上市公司业绩改善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这类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的实际业绩存在一定的干扰,因此对于非经常性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公司,投资者需慎重看待其业绩的走向。
广发证券投资顾问郑有利指出,净利润指标可反映一家公司的赚钱能力,但如果衡量收益质量还需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对于那些2012年年报中非经常性收益占比较大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最好多加观察,以免被表面的业绩数据所误导。特别是在通过外延式收入增厚利润的方式盛行之下,那些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明显超过净利润增幅的上市公司在发展稳定性方面更为踏实可靠。
浙商证券投资顾问赖艺蕾认为,在2012年宏观经济降温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业绩出现整体下滑是大概率事件,非经常性收益在上市公司业绩中所占的比重可能进一步提升,因此投资者在关注上市公司2012年业绩的同时更应注意分析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质量。通常而言,最近3年非经常性损益在上市公司净利润中所占比例均控制在5%以内的上市公司其业绩真实性较高,投资者届时可选择其中净利润稳步增长的上市公司予以跟踪。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