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宁波银行内部持股疑云 高管集体巨额房贷买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7日 08:13 财经时报

宁波银行内部持股疑云高管集体巨额房贷买股

  宁波银行被视为员工内部持股的一个典型案例。但一场既得利益者和未得利益者之间的博弈,牵出宁波银行的一些“老账”,在其高管持股的具体运作上,呈现出可疑之处

  据相关规定,上市金融企业员工持股设限5%以下,也包括城商行。

  此前上市的宁波银行员工持股达到约20%,更有7位高管身价超过1亿。

  截至9月4日,宁波银行(002142.SZ)收盘价为26.35元。宁波银行董事长陆华裕账面身价超过1.8亿,行长俞凤英账面身价约1.6亿。

  7月9日,宁波银行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大量持股的宁波银行高管上演“一夜暴富”的同时,也被认为是银行实行员工内部持股的典型案例。

  《财经时报》近日接到宁波银行内退员工的“爆料”,称银行高管增资扩股的操作过程中,利用手中权力违规操作、中饱私囊。

  据悉,这些内退员工被排斥在员工内部持股计划之外,由此引发的,是既得利益者和未得利益者之间的博弈。

  为了获得翔实的资料和公正的结论,《财经时报》记者亲赴宁波采访调查,发现宁波银行亿万富翁的“出炉”过程,确有可疑之处。

  贴息房贷买股票?

  “你现在后悔吧,不离开,就成几百万富翁了。”虽然对现在工作环境挺满意,但原宁波银行职工赵女士听到同事的这番话,“心里也有点伤伤的”。

  赵女士曾经拥有20万宁波银行股权,她告诉《财经时报》,购买这笔股权的资金来源于2004年初从宁波银行获得的购房贷款。

  2004年1月21日,宁波银行下发了甬[2004]37号文,即“关于印发《宁波市商业银行职工购房(装修)贴息贷款暂行办法》的通知”,称发放职工购房(装修)贴息贷款是“为进一步增强宁波市商业银行凝聚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蓬勃向上的团队精神,真正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居住条件,实现安居乐业的生活目标”。

  申请购房贴息贷款的最高额度标准是:总部行长级为150万元,总部副行长级为120万元,依级别递减,直到基层员工25万元。

  巧合的是,购房装修贷款的额度和日后可购买的股权额度非常接近。

  根据2004年9月16日印发的甬商银[2004]364号文中《宁波市商业银行内部员工投资入股有关规定》,行总部行长最低入股额150万元,最高入股额180万元,依级别递减,基层员工最低入股额20万元,最高入股额25万元。

  宁波银行一些员工反映,2004年起宁波银行高管们和普通员工购买股票的资金,就是来自此次发放的购房装修贴息贷款。

  按照员工们的说法,很多人贷款后并没有购房,而是存在银行,之后用来交付购买股权的费用。

  上述赵女士是第一拨获得贷款的,据她描述,当时已经听到“有点风声”,就不敢用这笔钱,把25万元存在银行。此后,这笔贷款中的5万元被用于装修,另外的20万元则变成了宁波银行股票。

  另外,这笔以购房和装修名义发放的贷款,在实际操作中从有息变成了无息。《财经时报》得到的宁波银行员工当初签署的购房《个人担保贷款合同》显示:“借款人授权贷款人有权按合同约定的还本付息日,从借款人在贷款人处开立的账户中直接划收借款本息。”合同规定,月利率4.32‰,折合年利率为5.184%。

  参与此次贷款的孙女士称,在自己贷款后并未缴付任何利息。按照合同规定的贷款利率计算,贷款25万元的年息约为1.3万元,每月约为1000元,按季度付约为3000元。但孙女士坚称:每个月拿到的工资都很正常,而且未收到过任何利息清单。

  曾有宁波银行员工就无息贷款一事上访宁波银监局,该局的答复是:“经核查,宁波银行职工贴息贷款利息从历年累计的应付工资结余中支付,银行按期收到贷款利息,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此也进行了核实。同时,中介机构还查明,该行员工贴息贷款利息计入每位员工的薪酬总额,按规定代扣个人所得税。”

  北京奥迪特会计师事务所邓江红认为,企业用历年累计应付工资结余支付员工贷款利息,有侵害股东权益之嫌,应当通过股东大会批准,如果国资持有较大比例,则还有侵害国有资产嫌疑。据公开资料,宁波银行上市前,宁波市财政局仍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3.17%,而2004年增资扩股前,宁波市财政局持股比例为22.44%。

  对于宁波银行的上述做法,宁波银监局也曾要求做出整改,即自2006年12月1日起发生的利息由贷款员工直接支付。

  内退员工的反映信称:“即使贴息贷款从2007年被纠正,但最起码宁波银行高管们明知故犯,集体挪用巨额资金5亿近三年时间。”

  质押股权换贷款?

  宁波银行上市招股说明书称:部分员工受让本行股份的资金,来源于其向鄞州农村合作银行股份质押贷款。

  经过2004年的第一波内部股权认购之后,在随后的两年,宁波银行一些员工进行了增持。

  据宁波银行提供给《财经时报》的资料,2005和2006年股权增持人员为支行行长助理以上的管理人员,其中部分人员入股资金来源于增持股份前已经认购的宁波行股份质押给鄞州农村合作银行获得的贷款。

  宁波银行为本报提供的该份资料中还有这样的描述:虽然员工15名受让股份的资金来源于其向鄞州农村合作银行的股份质押贷款1346万元,不符合有关监管机构关于贷款使用的要求,但这些人员已通过合法途径全部偿还了鄞州农村合作银行的贷款。

  宁波银行员工认为,由于基层员工股权认购额度为20万元,而购房贷款已有25万,购买股权已经足够。用宁波银行股权向鄞州银行作质押贷款的是宁波银行大额度持股的管理人员。

  董事长陆华裕的房贷额度是150万元,而最终持股额为700万股;行长俞凤英的房贷额度是120万元,而最终持股为600万股。其他几个高管房贷额度为12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但最终持股为600万股到500万股不等。

  据招股说明书,截至2006年12月31日,宁波银行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宁波银行股份仍大额度质押在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其中陆华裕质押500万股,俞凤英400万股,其他人员除应林军无质押外,皆质押了从400万股到100万股。招股说明书称“质押贷款的用途均为购房贷款”。

  如果此用途属实,则加上前述宁波银行的购房贷款,若以质押一股贷款一元计(2005年的每股净资产为1.22元,2006年每股净资产为1.56元),陆华裕用来购房的贷款已高达650万元,俞凤英用来购房的贷款已高达520万元。其他高管用来购房的贷款从520万元到200万元不等。

  宁波银行高管集体用巨额贷款购房,的确令人心生疑窦。

  低价购股?

  宁波银行员工向《财经时报》表示,宁波银行在2004年增资扩股后,进行了“突击提取”,致使此后的员工购股价格偏低。

  宁波银行2004年增资扩股后,每股净资产为0.8元。这是在2004年中期提取了一般准备金、专项准备金和特种准备金共计8.0815亿元的情况下所取得的。

  提取上述准备金之后,宁波银行总资产降低到298.85亿元,而净资产则变为-1.49亿元。加上房屋建筑等实物资产评估增值4.4亿元及下半年预计净利润5840万元后,宁波银行下半年净资产降到3.5亿元,每股净资产0.83元。

  内退员工提供的宁波银行2004年财报中显示,宁波银行2003年度净资产已达8.16亿元,每股净资产为1.94元,加上评估后的实物增值及整年度税后净利润约1.1亿元;2004年度实际净资产应为13.66亿元,按照原股份总额4.2亿股计算,折合每股净资产为3.26元,再乘以1.2的招股系数,入股价应约为4元,而不是1元。

  高管股权如何翻番?

  在宁波银行上市后,有7位高管身价过亿,其中董事长陆华裕持700万股,行长俞凤英持600万股,监事长张辉持600万股,副行长洪立峰持600万股,行长助理任智水持537万股,行长助理罗维开持522万股,行长助理陈雪峰持520万股。

  按初始增资扩股时下发的甬商银[2004]364号文规定,行总部行长最低入股额150万元,最高入股额180万元,行总部经理最低入股100万元,最高入股120万元。

  上市前高管股票怎样实现翻番的呢?

  据宁波银行提供的资料,在此次发行的3.6亿股内部员工股中,预留了6030万股计划用于以后新进管理层和员工激励计划。经董事会同意,这些用于认购代持股份的资金均在宁波银行应付工资结余额中暂付。

  宁波银行称,2004年底增资扩股后,当时经营状况还没有完全好转,风险还很大,雅戈尔、杉杉、华茂、富邦等入股企业仍普遍认为管理层入股太少,与企业的命运还是不够紧密。鉴于主要股东的强烈要求,为了表明对股东的负责精神和经营好银行的决心,管理层才同意增持股份。经2005年3月24日第二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讨论决定,同意将1790万股股权按增资扩股时的价格1:1转让给7名高级管理人员。

  其中董事长陆华裕增持350万股,行长俞凤英、监事长张辉、副行长洪立峰各增持280万股,行长助理罗维开、任智水各增持200万股,陈雪峰增持152万股。

  但《财经时报》并未查阅到此事通过了股东大会决议的资料。

  高管股票的另一重大来源是宁波彬彬文具有限公司所持712.5万股及宁波特克轴承有限公司所持3065.2万股,分别以1元/股及1.15元/股转让给宁波银行一级支行行长助理以上管理人员,董事长陆华裕、行长俞凤英、监事长张辉、副行长洪立峰各增持200万股,行长助理罗维开增持222万股,任智水增持239万股,陈雪峰增持268万股。

  宁波银行提供的资料亦显示,此事只在第二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中通过,《财经时报》并未查到通过股东大会决议的资料。上述增持似乎剥夺了其他老股东应有的投票权和优先受让权,老股东中就包括一些内退员工。

  至于这两家公司转让的原因,宁波银行提供的资料称:2006年,宁波彬彬文具有限公司因到美国上市,不允许持有国内商业银行股份,急于要求转让;宁波特克轴承有限公司则考虑到投资房地产的收益要高于投资银行,也要求转让。

  对于宁波特克轴承有限公司的理由,宁波银行内退员工认为并不成立,因为2006年7月14日宁波银行第二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开上市的议案,巨大收益摆在眼前。

  宁波银行提供的资料则称:实际上,当初各位企业股东包括我们自己根本没有想到我行能够在2007年上市,因为没有一家地方银行上市过,南京银行2004年年初上报证监会,三年多也没有结果。

  相关策划:

  宁波银行高管暴富神话

小调查
您认为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员工是否应该持股?
应该
不应该
不好说
您认为是否应当出台政策,限制银行内部员工持股?
应该
不应该
不好说

   相关报道:

   宁波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四成

   宁波银行股价狂飙 高溢价引估值争议

   宁波银行7高管身家过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