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催生600亿券商集合资管 主动管理类业务有望逆袭

2015年04月14日 01:19  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本文     

  本报记者 李维 北京报道

  集合类券商资管的规模正在呈现出新的增势。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年内已完成发行的券商集合资管计划累计已经超过580亿份,较去年同期增长162.81%。

  在发行规模的结构上,除股票及混合型资管产品发行规模占比最大外,“其他型”资管计划也成为规模增长较为明显的产品类型。

  业内人士认为,牛市的持续或将对券商投向二级市场的资管规模及业绩产生进一步的带动效应。

  而除传统私募类资管业务外,另有部分已取得业务资格的券商也在向公募基金业务领域发起冲锋。在业内人士看来,不断增长的集合类规模或成券商资管业绩的新增长点,并一改此前部分券商资管侧重定向类业务的发展模式。

  年内近600亿集合新增

  除经纪、两融等业务外,牛市的红利正向券商资管袭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发现,从去年年初至4月13日,已发行的券商集合计划累计规模已达586.31亿份,而按照近三个月以来增速静态估算,该规模在月底突破600亿份的可能性较大。

  而在去年1月至6月份期间,集合资管发行规模仅为551.81亿份。这意味着,今年以来的新增券商集合资管规模已超过去年上半年的总和。

  具体到增长结构方面,股票市场不断上涨的吸引力已让债券类集合计划的发行规模占比不断走低。

  数据显示,2015年1-3月份的债券型资管计划规模发行额分别为66.80亿份、23.94亿份和51.95亿份,但发行占比却依次为32.34%、25.06%和22.19%,呈递减趋势。

  分析人士认为,债券类集合增长占比的下降或与牛市下,部分风险厌恶型资金追逐打新等其他与股市相关的低风险类投资有关。

  “并不是说债券型资管的钱都流向了股市,只是市场向好的情况下,许多资金有了更好的选择,比如用来打新,”广东一家大型券商资管部研究员认为,“如果牛市持续,券商在资管产品发行上可能会更侧重权益类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债券型资管占比不断走低,但投向股票型及混合型产品份额的占比也在下降。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股票型及混合型产品发行规模达228.95亿份,占比达39.05%;而在去年同期,该比例曾高达45.76%。

  事实上,造成这一占比差距的原因正是来自“其他型”产品的变化。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属于“其他型”集合计划完成发行165只,规模高达191.68亿份。而在去年,该类产品发行规模仅为50.62亿份,同比增长高达278.66%

  “这和券商的许多场外类投资有关,现在开放券商资管场外非标直投的文还没发,但已经有许多券商在用嵌套模式发产品了。”广东一家大型券商资管部研究员指出,“由于新三板一季度也是牛市,所以其中还有部分产品投向了新三板。”

  而在产品收益方面,截至4月10日,在1763只集合资管产品中(不含未披露产品),虽有1497只产品的回报率为正,但能够跑赢同期大盘涨幅(+27.43%)的产品数量仅有212只,占前述样本总量的12.02%。

  此外,亦有189只产品出现了浮亏,不过亏损率超过-10%的产品数量仅为13只。

  其中,“广发多空杠杆创业板指数看跌份额”损失最高,达56.23%;而亦有“东海全债双利进取型”、“第一创业创金安享收益2期”、“国信鸿道对冲限额特定1号”3只产品亏损超过了30%。

  或反超定向业务

  事实上,自2012年券商资管业的一法两则发布以来,多数券商曾较多以定向资管计划开展对接银行资金曲线放贷的通道业务。

  在这一侧重下,定向资管业务规模曾取得较快增长。据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2014年券商受托管理资金本金分别达1.89万亿元、5.20万亿元和7.97万亿元,而定向资管规模在其中的占比超过9成。

  然而,在监管层对影子银行采取新一轮监管政策之下,该业务或正处在碰触天花板边缘。

  今年1月16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中有关 “委托贷款为抵质押担保的,抵质押权人应为委托的人”、“谁委托、谁付费”等规定,正在对券商资管担任委贷委托人构成影响。

  “例如在涉房产抵押项目上就会受到影响。”北京一家AMC系券商资管部投资经理坦言,“像券商没有《金融许可证》,无法成为国土部门认定的土地资产的抵押权人,这对券商定向资管搞房地产项目带来很大麻烦。”

  而在分析人士看来,去年年底牛市的启动伴随着权益类资管产品规模的井喷,券商“主动管理”为主的集合业务规模及收入的增速有望反超近年来较受市场热宠的定向业务。

  “定向业务主要做融资,而集合则主要是投资,今年后者的市场响应度将明显强于前者。”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研究员认为,“牛市下券商客户增多,而投向二级市场等的集合计划会借助营业部渠道扩大发行量,其中一些能够放大收益的结构化资管产品可能会更加受到市场认可。”

  此外,有关集合资管计划有望扩宽投资范围政策的落地预期的临近,以及券商对公募业务的破局,均预示着券商资管正朝主动型业务加速转型。

  有分析人士预测,中国基金业协会于去年底征求意见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登记备案和自律管理办法(试行)》近期有望下发,集合类业务的投资范围有望再次得到松绑;而另据报道,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东方红中国优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更是在三天时间内募资超过百亿元。

  “主动型业务在券商资管中的占比会更大。”前述研究员认为,“横向上,集合的(投资)范围将会扩宽,券商能甩开基金子公司和信托的通道,主动投向新三板、四板等场外市场;纵向上,一些渠道资源优势明显的券商则会从公募业务上分羹。”(编辑 巫燕玲)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收益新三板投资证券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 山西落马副省长病亡后被开除党籍
  • 体育切尔西夺U19欧冠 利物浦2-0距曼城4分
  • 娱乐史上最高!《速激7》首日票房近4亿超变4
  • 财经党报评北上广月入8千仍月光:别掉钱眼里
  • 科技一号专车评测:贵但品质中庸 专题
  • 博客希拉里真能成美国第一位女总统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校一宿舍6个漂亮妹子全考上研究生(图)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向小田:为何这么多资金疯狂买科技股
  • 占豪:中国大牛市是一场世界大戏
  • 魏凤春:A股速度与激情大戏拉开
  • 金岩石:两个“亚行”的历史使命
  • 叶檀:不要幻想人民币崩溃
  • 洪榕:A股进入猜结局阶段
  • 管清友:稳经济增长必要性在加大
  • 马光远:亚洲经济的未来在于创新
  • 明天:把开发商当作战友是最大的笑话
  • 徽湖:国务院为何下军令状稳定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