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王砚丹
本周二,沪指连续失守5000点和4900点两大关口,绝大多数投资者,特别是融资融券投资者正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达到2.23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但融券余额却从上周五的93.02亿元下滑至87.85亿元,下滑比例达到5.56%。
融资者一日损失或超千亿
事实上,近期随着沪指攻破5000点大关,券商对于融资融券业务的态度越发趋于谨慎。多家券商于近期先后收紧了两融杠杆。比如,兴业证券(601377)6月1日宣布,暂停中信证券(600030)、中国平安(601318)、兴业银行(601166)的融资买入。
此外,国盛证券将所有创业板股票调出了融资融券标范围;广发证券(000776)、海通证券(600837)则采取上调保证金比例的办法进行降杠杆。
但这没能阻碍两融业务依旧如火如荼的扩张。证金公司数据显示,由于各大券商收紧杠杆,6月15日A股融资融券交易额占A股交易比重下降至12.5%,但仍高于5月29日12.1%的水平。融资买入金额也高达2186.6亿元,与上周五基本持平。6月15日融资融券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为3.99%,较上周五的3.89%还略有提高。
当然,激进的背后,肯定需要承担风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按照同花顺iFinD系统估算的6月15日融资余量计算后发现,在6月15日,所有融资者所持股市值为3.5337万亿元,如果6月16日融资余量不变,由于大盘暴跌,融资者持股市值缩水至3.3970万元,仅一个交易日就减少了1367.11亿元。
两融仍有35%扩张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们一方面在细节上不断收紧杠杆,以力求控制市场波动带给两融业务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则不断提高融资融券的天花板,显示出对此项业务所寄予的厚望。
6月15日晚间,华泰证券(601688)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从不超过1500亿元提高到不超过2000亿元,并同意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在上述额度范围内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或调整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具体规模。
华泰证券成为近期首个公开扩大两融规模的券商——而上一次券商密集调整两融额度还要追溯到4月中旬。
海通证券在4月13日董事会上,决议上调融资类业务(包括融资融券、约定式购回等)总规模至2500亿元;4月18日中信证券称将两融业务规模上限由目前公司上一年度经审计净资产值(合并口径),提高至公司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值(合并口径)的3倍。按照2014年年中信证券净资产786.84亿元计算,理论上中信证券融资融券规模可达2360.52亿元。
上周末,证监会[微博]就《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方正证券(601901)就指出,虽然征求意见稿对两融业务的个人准入门槛收紧,但对两融业务限制放松,证券公司的自主性提高,例如两融展期及担保物处置等。本次修订对两融业务的态度总体偏正面,前期市场对监管层两融业务增长过快而调控两融的担忧解除,可谓两融监管“靴子”落地。
国泰君安(601211)则指出,本次征求意见稿要求券商两融规模整体不超过净资本的4倍,按照今年1季度末净资本规模能支持的两融规模约3.1万亿元,同时根据资金需求(海外可比阶段)/供给角度(净资本/负债/流动性限制)两融上限约3.1万亿元,即使不考虑目前券商新增股权融资,目前两融业务规模仍有35%以上的上行空间。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