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末114家券商资产达1.72万亿 不敌一个光大银行

2013年05月06日 03:39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张欣然

  1.72万亿,这是114家证券公司2012年末的资产总额,为2004年末的4.2倍。

  但该数字与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子行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1.72万亿仅是银行业资产的1.3%左右,约为保险业资产的23%。而仅一个光大银行[微博]的资产规模,就已超过整个证券行业。

  对此,业内人士称,这主要是券商商业模式同质化问题严重所致,而创新业务收入短期内还难以有效稀释传统业务在券商总收入中的占比。

  创新初尝甜头

  中证协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114家券商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94.71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329.3亿元;2012年末券商总资产为1.72万亿元。

  虽然整个证券业总资产绝对值看似庞大,但与银行、保险、信托等其他金融子行业横向对比则显得寒酸。这个数据约分别相当于银行业、保险行业同期总资产的1.3%、23%。年报数据显示,光大银行2012年末总资产规模达2.28万亿,换言之,单单一家光大银行总资产规模就已超过整个证券业。

  在行业盈利方面,2012年19家上市券商净利润合计为187亿元。而在上市公司中,净利润超过百亿元的就有27家,银行业占据14席。其中,“全球最赚钱银行”工商银行去年实现净利润2385亿元,约相当于最赚钱上市券商中信证券净利润42亿元的56倍。

  虽然如今证券业总规模、净利润均较2002年~2005年连续4年全面亏损的窘境有较大改善,但仍难掩近年来行业下滑之势。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2012年,我国证券公司总资产经历了2.03万亿元、1.97万亿元、1.57万亿元、1.72万亿元的波动,净利润则从932.71亿元降至329.3亿元。

  与此同时,券商“靠天吃饭”的经纪业务也颓势尽显。

  在生死存亡关头,凭创新找出路已摆到了证券行业持续发展的案头。尽管经过一年创新的证券行业暂未走出金融竞争和自身发展所遇到的困境,但业务创新所释放的正能量已让监管部门、行业从业者以及市场投资者达成共识——创新势在必行。

  证监会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中,虽然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和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仍是证券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投资咨询业务、财务顾问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融资融券业务的收入占比却在2012年明显上升。对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样的结果显然与2012年资产管理和融资融券业务的创新力度密切相关。

  融资需求旺盛

  自监管层释放大力鼓励行业开展创新业务的信号之后,去年券商融资需求更加旺盛。

  据Wind资讯统计,去年包括中信、光大在内的13家券商先后提出再融资计划。其中,大型券商以发行短期融资券为主,而兴业证券东北证券等中小券商则涉及定增股本融资,总共计划募资额超过1100亿元。与此同时,不少尚未上市的券商也纷纷加快了谋求上市的步伐。

  证券公司对资本金之所以如此渴求,并不难理解。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抛开传统的承销业务不说,任何一家券商要赶上这一轮业务创新大潮,硬件之一就是需要有较为雄厚的资本金作为支持,因为净资本水平决定了证券公司的业务资质和业务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众多券商为拥抱创新一哄而上的局面,不但引发业界关于行业发展“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担忧,还促使业界的认识重心回归到创新的本质上来。

  中银国际证券在考察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券商的金融创新历程后总结称,未来中国内地证券业要实现创新发展,需要在资产端的产品创新、负债端资金来源的拓展和资本要求的放松这三个方面取得突破。而目前证券公司的负债端资金来源拓展模式明显尚处于相互复制的阶段,引领业界的创新模式并未出现。由此,也让放松券商净资本限制条件的呼声高涨。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证券公司频频再融资,一方面是因为创新业务的扩张导致风险资金持续增加,而另一方面,证券公司“扩大净资本→获取新业务→业务做大→净资本规模制约→再融资”循环的背后,凸显目前以净资本为核心的动态监管体系存在不足。

  风控与创新需匹配

  事实上,本轮券商业务创新除了需要在负债端资金来源的拓展和资本要求的放松方面取得突破外,还需要在资产端的产品创新方面取得突破。目前,许多证券公司的业务部门正积极尝试各类业务创新和探索产品创新的空间。

  不过,如果片面追求产品创新而忽视风控方面的隐患,将会危害整个行业。种种迹象表明,监管层对券商创新业务风险给予极大的关注。

  日前,海通证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于4月22日收到证监会、上海证监局《关于对海通证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正式确认旗下创新OTC(柜台交易)产品“一海通财”系列产品遭遇证监会查处。该系列产品背后对应的是期限较长的债券或其他固定收益产品,具备“资金池——资产池”模式的一般特征,而由于资金与资产之间期限错配,风险也容易就此产生。

  上述事件令业界更加重视风控在创新业务中的价值。有业内人士称,未来业界迎来的将是一个创新与风控并重的“集约式”时代。

  对于如何把握好创新与风控之间的关系,国信证券董事长何如说,如果将证券公司比作一部精密运转的机器,创新发展和合规管理应分别是这部机器的发动系统和制动系统。前者为机器注入活力,后者则为机器实现稳定及可持续运转提供保障,二者缺一不可。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东原副省长黄胜一审被判无期
  • 体育中超-申花0-3后平武汉 鲁能绝杀3-2 视频
  • 娱乐英演员自称杰克逊三子生父愿测DNA
  • 财经上海掺假羊肉疑流入小肥羊等品牌火锅店
  • 科技业内预计4G牌照最快本月中旬发放
  • 博客石述思:圆明园兽首回归是谁的胜利
  • 读书史海钩沉:毛泽东为何不与贺子珍复婚
  • 教育大学女生跨校选修按摩课 为找好老公加分
  • 育儿3岁女童疑遭邻居男子性侵致下体出血
  • 张庭宾:中国不会再有经济刺激计划
  • 叶檀:削山填海平坟的疯狂
  • 陈虎:民间救助雅安该不该越位
  • 陈思进:美国是如何操纵公共舆论的
  • 谢作诗:扫黄只能产生坏结果
  • 董少鹏:中国股市有没有肖钢红利
  • 官建益:实现中国梦不能靠打鸡血
  • 姚树洁:赵红霞和常燕都犯色诱敲诈罪吗
  • 冉学东:中国养老制度改革遭遇强力阻挠
  • 管清友:宏观好微观弱是一种统计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