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券商新轮大规模调研 创新业务三条路径显现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7日 06:36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潘 侠

  为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监管层在5月举行的创新发展研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随后也从思想层面进入到实际操作层面。券业创新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的景象。券商普遍预期,七、八月份有望成为政策密集出台的时间窗口。

  本报记者从受访的券商人士了解到,经营模式改变、同业并购和差异化发展几乎是业内认可的改革大方向。某大型券商资深投资顾问对记者说到:“不改变经营模式,价格战就没有完结的那一天,恶性竞争不仅对降低券商收入,更不利于券商吸引和储备人才,长此下去,行业依然没有发展可言。”

  公司内部集思广益

  据记者了解,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监管层及证券业协会在全国各地召开新一轮调研会议。与前一轮调研主要是各家券商一二把手呼吁改革不同,此轮调研主要针对单项业务和完善征求意见稿细节进行摸底。

  而创新大会闭幕1月多来,证券公司自上而下集体动员,内部启动流程清除新设业务障碍,计划备战优势项目,抢跑创新业务。“我们领导参加完创新大会回来后,第一时候把会议资料的电子版发给相关部门,让我们每个部门消化后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无论是业务模式方面或是产品创新方面均可。”南方某知名券商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到。

  不过并不是所有券商都会如此大规模的征集员工意见,记者询问过两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小券商的普通工作人员,对方均表示“感觉公司没啥新动作”。

  其实多家券商早已提前酝酿并开始抢跑创新业务。如中信证券日前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公司申请代销金融产品业务资格,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办理相关手续。现金管理业务方面,国信证券等早已进行产品研发。而近期开闸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和场外市场等创新业务,多家投行业务占优的券商先期也早已投入大量资源。如南方某券商场外市场业务部门的人员储备短期内从数十人扩张至200人,随时等待创新政策落地。

  业内人士称,此轮创新发展告一段落后,券商服务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将大大拓展。一方面,通过场外市场业务的开展,直接融资的比例会大幅上升;另一方面,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联通,特别是发展中小企业私募债,引入做市商的雏形,都对拓展证券公司业务链条大有裨益。

  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认为,券商新政的深刻意义是促进经营模式的变革,使传统业务获得新内涵,开辟新利润源。如全面放开后券商营业部将成为金融产品销售终端,客户资源成为竞争的关键点。他测算,在1-2年后创新业务收入可达500亿元以上,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0%-40%。3-5年后进入成熟阶段,收入可达2500亿元,使券商收入成倍增长。

  同业并购或成趋势

  除经营模式的变化外,同业并购也是大家关注的方面。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券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在经纪业务竞争日渐市场化之下,此前单纯依靠通道服务存活的部分券商将面临生死抉择,因此,行业并购大势所趋。

  目前,证券行业购并案并不多,除西南证券(微博)和国都证券的并购正在进行外,中信证券并购国联证券等都还尚属传闻,但想做大战略布局的券商绝非少数。国际上,兼并重组、甚至混业经营都是国际投行快速做大做强的一条有效路径。参照海外市场发展经验,证券行业发展初期基本都是从通道驱动型业务起步,逐渐向资产驱动型业务扩张。

  除改变经营模式和并购外,还有第三种改革路径普遍被券商接受,即依据自身特点,形成差异化竞争发展。经纪方面如还继续做通道中介的话,这种模式下的券商处于金融市场运行价值链的末端,不可长期为之。

  比如国开证券因为其出身特色,它短期发展方向便是协同国开行的“母子效应”,做好债券承销这一块。再如,南方的一些券商,因离得深交所近,便在中小板和创业板项目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大而全并不适合所有券商,尤其非发达地区券商,再则每家券商的出身也不尽相同,还不如依据自身特色深挖掘,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前述资深投顾对记者说。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