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霜降:本土投行守候并购大潮 备战IPO开闸(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6日 09:35  东方早报

  2007至2008年,被投行视作“边角料”的债券市场,将成为明年的大餐。

  由于证券创新速度比较平缓,眼下国内投行的大头依然是承销费。华泰证券相关负责人说,在2007年井喷行情中,首发和再融资项目占投行业务总收入的比重超过80%。而对于债券市场的发行,本土投行鲜有参与。

  债市之所以成为边角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公司债市场规模不大,各家券商可分得的份额非常小,如要参与竞争,投入的竞争成本将使得这桩买卖成为蚀本生意;其次,目前本土投行基本采取“包销”模式,换而言之,如果股票和债券发行不出去,那么将由承销人(也即投行)买下。

  此外,债券的收益率过低也使得该业务在牛市中缺乏吸引力。

  “但时过境迁。大家也看到了,以稳健投资著称的海通证券今年就因包销浦东建设的再融资股份,业绩遭到严重拖累。” 长江证券固定收益部一位高级投资经理说,在熊市中,能有公司债这样固定收益的利润已经很好了,“关键是它不会亏”。

  但广发证券一投行部人士却并不那么乐观:“公司债肯定是明年的兵家必争之地。但有多少家能够吃到这块红烧肉就不好说了。”

  债券市场发行的垄断程度远甚于股票市场。

  上述投行人士说,虽然公司债、企业债正面临空前扩容。但细看之下不难发现,能发债的公司基本上都有一定政府背景。换句话说,都是大企业。“大企业就有他的绑定承销机构。市场的竞争程度会更低。”

  据了解,2008年1-7月,有20家券商参与了公司债、可转债及企业债的发行,仅占保荐机构总数的30%。

  曾参与大秦铁路135亿元公司债项目的一家大型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曾向记者透露,在大秦铁路公司债的发行材料递交给证监会之际,主承销商的席位就已经确定,“仍然是中信证券、中金公司、银河证券等6家强势券商。那时我们的努力就宣告失败了。”

  上述负责人说,决定加入竞争之初,就明白了这个结果。但促使其继续挺进的原因在于要为今后谋出路,“这个圈子门槛很高,只要有机会就要加入,以便能在大公司债券市场发行上占据一席之地,从而获得一定市场份额。”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