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霜降:本土投行守候并购大潮 备战IPO开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6日 09:35  东方早报

  戴上望远镜的人们最近总是生活在忐忑中。全球金融危机祸起美国投资银行,按理说,本土投行业应该受冲击最大。

  事实是,大洋彼岸一重接一重的海啸拔地而起,打湿了全世界。但生活在中国的老投行们仍在谈笑风生。生活于其间的投行们咀嚼出来的是另一番滋味——等待并悠闲着。

  编者按

  曾经每日奔波于全国各地的投资银行家古强(化名),现在每天能睡到自然醒,然后打开电脑交易。收盘后,约上三五好友打球喝酒。

  为自己工作,成了古强现在的生活写照,他很满意自己的状态,甚至带点庆幸的成分。用他的话说,他是幸运的,幸运在掐算好了投行起伏的时差,实现了事业的“软着陆”。

  回味>>> 10年来最短的一晚

  古强历数之前的点点滴滴,总是觉得一切近在眼前:“主要是工作节奏太快。每天出差,找项目,看报表,演算模型。”

  古强感慨,从去年6000点到今年的2000点,是入行十年来垂直感最强的一次“蹦极”。那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让古强深切体会到,2008年是十年来最短的一晚。

  古强回忆说,第一轮冰火两重天发生在三四月份,也就是新股首发突然暂停审批的时候。“因为IPO(首次公开募股)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像开在高速公路上时速200码的保时捷,前面突然拦起了路障。”

  几乎所有的券商投行部老总都在那段时间频频光顾监管机构,为手上已经准备得非常成熟的项目争取名额。

  “而我们投行部的工作在这段时间内几乎戛然而止。”古强描述,他们每天都很紧张地捏着一大叠上市资料,边赴标的公司(即拟IPO公司)跟踪进展,边打听IPO的发牌情况。“这行的‘老’人们那时都在害怕一件事,就是重新回到2005年长达一年的IPO‘真空期’。”

  真空时间越长,投行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就越发事倍功半。“标的公司的财务状况会变化,经营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如果碰上经济周期大转折(事实上也确实已经出现端倪了),各路数据都要推倒重来。包括对该公司的估值,也要重建模型。”古强坦言,最大的压力就是眼看着可以到手的承销费用被无限期拖延下去。

  古强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监管层开始严控新股发行节奏,并一直延续至今。

  “到了年中,部门同事都不再对开闸抱有什么希望。开始埋头更新上市资料。”古强在那段日子里过得非常悠闲。

  “不怕告诉你,券商这个行业的特性就是‘开张吃三年’。我们公司去年年终的税后利润就达到了80亿元。怎么发都发不完啊。”古强透露,他们公司的中层员工,去年的税后年薪就可以达到150万元。

  “但进入这个行业,我们都有了心理准备。因此也没觉得太不舒服。”古强甚至笑称,去年百年一遇的大牛市,倒让他们领薪水领得有些忐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报道:

    隐性IPO增加9成流通股 A股扩容压力冠全球

    全球IPO规模降至五年低谷

    投资者避开股市 全球今年IPO规模降至5年低位

    IPO关闸 券商或裁保荐代表人以过冬

    IPO停批三个月今年重启几无可能

    IPO冰冻 迎对大小非解禁高潮

    今年以来IPO募资下降近八成

    IPO退出渠道急剧收窄 创投业收缩过冬

    券商IPO年内破冰成难题 乐观估计要到春节后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