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康缓发背后的漏洞

2014年01月14日 04:10  信息时报 

  就在新股发行重启的第一周,就发生了一起A股史上从未发生过的奇事。作为IPO重启后首批8只申购新股中发行价(72.99元)和发行市盈率(67倍)最高者,原计划在1月10日申购的奥赛康,却由于本次发行规模和老股转让规模较大,出于“审慎考虑”突然“主动暂缓”了发行程序,成为近日A股市场的最热话题。

  纵观整个事件,导致发行生变的“转折点”,恰是奥赛康72.99元/股发行价曝光以后,控股股东预备以转让老股的方式直接套现31.8亿元之举。奥赛康刷新了IPO重启后的发行纪录,“三高”定价不但导致新股超募,而且也让新股发行成为大股东高价套现的工具。按照奥赛康的定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仅有8.66亿元,老股东套现却达31.83亿元。

  这里面有两组数据需要关注一下:其一,31.83亿,相当于奥赛康合并报表后11.79亿总资产的近3倍。也就是说,即使企业立马倒闭,控股股东也可以赚得钵满盆满。其二,新股和老股减持的比例为1:4,而且上市后控股股东依然控制70%以上,这样的发行不仅毫无必要,而且可以明确地说,这家公司是为套现而上市,而非是为了上市而上市。

  证监会面对奥赛康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发行前一刻作出暂停发行的决定,应该说是负责任的表现。不过,相比起事件本身的迷雾,奥赛康新股发行火线叫停,究竟暴露了怎样的制度漏洞?或许才是监管层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证监会引入老股转让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封杀”超募资金,同时解决“大小非”解禁的冲击。但目前暴露出的问题却是,老股发行意味着原股东可以在上市之后“一夜暴富”并直接套现。更重要的是,证监会的规定对于老股和新股的发行比例并没有做出安排。

  或许股民该庆幸的是,奥赛康的问题幸好是出现在IPO重启伊始,否则,A股市场极有可能出现又一个海普瑞

  信息时报记者 徐岚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今日起网订火车票票面不再显示姓名
  • 体育C罗力压梅西里贝里荣膺2013FIFA金球奖
  • 娱乐崔永元回呛方舟子:你的黑账敢不敢公开
  • 财经资本瞄上土地流转炒农地就像炒房
  • 科技谷歌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公司Nest
  • 博客女童遭十余村民性侵令人发指细节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偷食禁果结婚 休学生子后重读大四
  • 姚树洁:解放军带头促进国产汽车发展
  • 易宪容:股市制度改革是漫长的过程
  • 叶檀:土地车牌都是高租金
  • 张化桥:印度今天和明天的问题在哪
  • 徐天舒:互联网金融热背后的冷思考
  • 美国客:留美中国学生兴起代购热
  • 姚树洁:张艺谋被罚是没有交代的交代
  • 谢作诗:春运拥堵缘于城乡二元结构
  • 高善文:中国离债务危机有多远
  • 凯恩斯:房地产行业将面临断崖式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