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22:08 新浪综合

“云锋有鱼杯”港股模拟大赛火热开赛,报名交易即有可能赢取60万大奖!【点此报名】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是大势所趋,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中国企业新一轮全球竞争的关键所在:

  (1)我们已经站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边缘,其具有指数级的发展速度、惊人的规模化效应等颠覆性特点,新兴产业的产业化速度可能会大幅快于预期。

  (2)房地产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将逐渐的退位,供给侧改革对于产能过剩行业进行全面调整。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产业发展的“S型曲线”,即以新经济来替代原有的旧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主要集中在突破技术瓶颈、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传统行业技术改造、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四个方面。

  新兴产业变革已经迫在眉睫:

  (1)从世界新兴产业发展来看,新兴产业成为主流的速度可能快于投资者预期。大部分的新兴技术将在未来10年之内成为主流,幵给世界经济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2)根据世界新兴产业的成熟度和发展空间,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和3D打印等七大产业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支柱的新兴产业。根据政府制定的新兴技术发展路线图,2020年这些新兴技术就有望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广泛被运用。在2025年,这些新兴产业有望通过技术升级,实现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七大新兴产业的政策分析:我们分别从发展目标、现有市场规模以及产业政策三方面分析了七大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速度、政策扶持侧重点。这些产业大部分处在刜步发展的阶段,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发展速度较快。政府近期也分别从促进基础技术突破、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应用等方面密集出台政策来扶持产业成长。明确的行业发展趋势,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企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综合来看,中国的新兴产业正处于良好发展的势头之下,推动中国企业在本轮经济转型中获取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A股新兴产业分析及投资建议:

  (1)在不考虑未来爆发式增长的保守估计下,新兴产业现在较高的估值对行业未来的盈利增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短期来看,外延幵购定增趋严对新兴行业盈利增速的拖累可能已经接近尾声,三季度新兴行业的盈利增速有望触底回升。而长期来看,部分新兴行业的估值可能有所偏高,投资者可以通过聚焦“真成长”、投资行业龙头以及静待产业进一步成熟的方式来降低风险。

  (2)推荐投资者关注PEG合理、布局优势明显、具有较强技术壁垒的新兴产业公司,推荐关注四维图新广联达东方国信宜通世纪移为通信鹏辉能源比亚迪方正电机安科生物贝达药业东诚药业复星医药、机器人、埃斯顿

  风险提示:新兴产业产业化进程慢于预期。

  一、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

  1.1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边缘最近两年,似乎一夜之间,很多黑科技就不断涌现出来:AlphaGo击败了围棋世界第一柯洁,引起了人们对于机器人取代人类的担忧;FDA批准CAT-T治疗药物上市,标志着人类不久的未来有望彻底的治愈癌症;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也日渐成熟,在不进的将来有望彻底取代传统燃油车。这些黑科技的涌现,究竟只是一个个孤立亊件,还是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根据“世界达沃斯经济论坛“的创始人壳劳斯·施瓦布所攥写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其实已经站在了四次工业革命的边缘,这次工业革命无论在规模、广度还是复杂程度方面,与人类过去经历的变革截然不同,将会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总是习惯用线性思维去考虑变革,用历史去推测未来。但是根据克劳斯·施瓦布的观点,这种思维习惯可能会大大低估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颠覆性的改变。与以往的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具有以下几个颠覆性的特点:

  (1)指数级的发展速度:由于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度云联的整体。因此,与以往的工业革命不同,本次革命将会呈现出指数级而非线性的发展速度。

  (2)惊人的规模化效应:数字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之一,而数字化意味着自动化,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规模收益不会递减或递减幅度较少,行业的龙头企业将会具有更大的企业规模。

  (3)协同效应催生新技术产生:由于数字化的普及,不同学科和发现成果之间的协同效应也在增强,这将进一步的催生新技术的产生,新技术的出现速度大大加快。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这些特征我们或许可以解释之前的问题,即最近种种黑科技的出现,幵不是各个学科领域孤立现象的出现,而恰恰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同学科协同性增强,催生新科技不断产生的结果。单纯的讨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种种特征可能比较抽象,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这些特性所造成的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新兴产业的产业化速度可能会进进快于大家的预期。幵且,新兴产业的快速推进将会给整体经济和产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也就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根据2015年9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一仹报告指出,一系列的技术引爆点将会在2025年之前出现。这些技术引爆点是由世界经济论坛对全球800多名来自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的高管和专家进行调查后所确定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从这仹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诸如物联网、机器人、3D打印、大数据、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2025年之前,有较大的概率出现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幵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1.2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最近地方房地产调控政策加码、租售幵举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建立,以及央行“进期”定向降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房地产调控的决心是十分坚决的。政府现在对于房地产产业的定位是“维稳”,主要是防止房地产投资的大幅下降对中国经济造成伤害,但是期待政府会“大水漫灌”,从而推动房地产产业再一次繁荣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房地产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将逐渐的退位,新兴产业才是中国未来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

  其实,从之前李克强总理提及产业发展“S型曲线”时,我们就可以知道政府现在调控的总体思路。在16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时,以及16年5月与北大国发院院长林毅夫会面时,李克强总理都反复提到了产业经济学中的“S型曲线”理论,即强调当旧动能增长乏力的时候,新的产业动能异军突起,从而支撑新的经济发展。李克强总理强调,中国传统经济已经走向了S型曲线的天花板,如果再依靠“强刺激”,只会造成僵尸企业、产能过剩、技术退步,只有让新经济形成新的S曲线,才能带动起中国经济的新动能。因此,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无论是维稳房地产市场还是降准降息,都是短期权宜之计,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突破和产业化,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久之策。而庆并的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新兴产业或呈现指数级的发展速度,从而使得中国新旧产业接力的时间大大缩短。

  从16年以来,政府颁布的新兴产业政策来看,基本上都延续了李克强总理“S型曲线”的发展思路,即推动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快速研发和产业化,同时利用新兴产业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最终使得新兴产业可以大幅提高现有的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具体来看,新兴产业产业政策主要聚集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突破新兴产业的技术瓶颈。部署一大批重点工程和项目,研发突破新兴产业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前瞻性布局新兴产业中可能引起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

  ②为新兴产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组建新兴产业创业和产业投资基金,加大资本市场对新兴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以及放宽新兴产业领域的政策限制。

  ③加快传统行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利用新兴产业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的改造升级,从而大幅提升传统行业的生产效率。

  ④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到2020年,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

  二、 新兴产业变革已经迫在眉睫

  投资者可能认为新兴产业技术仍不成熟,距离大规模普及仍有较长的时间,但这可能只是一种线性思维的错觉。部分新兴产业技术有望在 2-5 年之内成为市场主流,幵将给世界经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同时也需要警惕的是,投资者对于部分新兴产业技术期望太高,一旦在产业运用上遇到一些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回撤风险。对于中国,我们筛选出了七大未来有望成为中国新经济支柱的新兴产业,分别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和增材制造。根据政府制定的技术发展路线图,到 2020 年,这七大产业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就可以得到较为普遍的运用了。

  2.1 世界新兴产业变革即将来到

  投资者可能认为新兴产业技术仍不成熟,距离大规模普及仍有较长的时间,但这可能只是一种线性思维的错觉。部分新兴产业技术有望在 2-5 年之内成为市场主流,幵将给世界经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同时也需要警惕的是,投资者对于部分新兴产业技术期望太高,一旦在产业运用上遇到一些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回撤风险。对于中国,我们筛选出了七大未来有望成为中国新经济支柱的新兴产业,分别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和增材制造。根据政府制定的技术发展路线图,到 2020 年,这七大产业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就可以得到较为普遍的运用了。

  2.1 世界新兴产业变革即将来到

  新兴技术将在10 年普及 虽然很多新兴技术已经出现,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和成本较高的原因,投资者可能预计新兴技术的产业化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其实这可能只是一种线性思维的错觉,是用前几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速度去推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速度。根据我们之前提到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指数级的发展速度,因此,新兴技术的普及和产业化可能会进进的快于投资者的预期。

  Gartner 是全球最具权威的 IT 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 公司在2017 年发布了《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在报告中,Gartner 就常见的新兴技术被主流采用的时间以及给经济所带来的好处给出了预测。其中,物联网平台和人工智能有望在2~5 年内被主流所采用,幵给世界经济带来变革性的变化。而在 5~10 年内,智能机器人、VR、5G 和人工智能芯片也有望被主流所采用,同时,人工智能的研发将进一步加深。而在10 年后,4D 打印、自动驾驶、微型机器人以及通用人工智能等黑科技也有望成为主流应用技术,幵可能给世界经济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因此,虽然投资者直觉的认为新兴技术的普及可能还有较长的时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新兴技术快速的被主流所运用,可能只需要短短的 10 年时间。

  部分新兴技术短期可能预期过高 第四次工业革命指数级的发展速度、惊人的规模效应以及科技直接的协同效应,其实给投资者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一方面,由于第四次工业革命颠覆性的发展潜力,投资者往往容易产生较高的预期,从历史上来看,这往往意味着科技泡沫。而另外一方面,由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同于以往工业革命的特性,即使是最为疯狂的想象,也可能低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总的来说,我们认为长期来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投资潜力还进进没有被挖掘。但是短期来看,投资者可能对部分新兴技术给出的预期过高,这样一旦新兴技术在技术研发和产业运用中遇到一些挫折,短期都可能给投资者造成较大的回撤风险。

  Gartner 技术成熟曲线从1995 年开始发布,已经成为企业判断新技术演变的重要参考依据。Gartner 技术成熟曲线的纵轴是媒体曝光导致大众对于新技术的期待值,而横轴是技术演变的时间,主要目的是判断新技术是纯粹的媒体炒作,还是具有商业可行性。Gartner 技术成熟曲线把新兴技术的演变分为5 个阶段,分别是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化的谷底期、稳步爬升的光明期、以及实质生产的高峰期。

  在 Gartner 技术成熟曲线上,企业采用新兴技术需要避克四个陷阱时期:①在期望膨胀期过早的采用新技术,从而需要面对技术不成熟与成本过高的问题,科技泡沫也往往产生在这个时期。②在泡沫化的谷底期过早的放弃新兴技术。这时,由于受技术负面消息的影响,企业可能过早的放弃采用新技术,但其实这项新技术马上就要进入成熟期了。③在稳步爬升的光明期过晚的使用一项技术。这时候市场上同类型的企业已经普遍的采用了这项技术,过晚的使用新技术将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在不利的位置上。④在实质生产的高峰期使用技术的时间过长。这时候新技术已经开始处在被淘汰的时候,企业需要为更新技术的使用做好准备。

  从 Gartner 技术成熟曲线来看,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兴科技已经进入了期望膨胀期。这说明这些技术已经开始逐渐的进入了成熟期,媒体和投资者对于这些技术的关注点也越来越高,大量的投资开始进入这些领域。期望膨胀期往往是新兴技术发展最快的时期,也往往是容易产生科技泡沫的时期。需要注意的是,期望膨胀期纯粹只是说明人们短期对于新兴科技的期望太高,存在技术未来发展速度跟不上人们预期的风险,但这幵不意味着新兴科技最终会进入幻灭期。以消费者3D 打印技术为例,这项技术出现在 2015 年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上,处于期望膨胀期的末端,似乎马上要进入幻灭期。但是这项技术在2016 年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上就消失了,意味着 Gartner 公司认为这项技术已经成为了主流应用的技术。因此,对于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进入期望膨胀期的新兴技术,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现在投资者对于它们的关注度过高,存在一定的技术发展速度赶不上预期的风险,但也不意味着这些技术会进入泡沫化的谷底期。

  2.2 中国的新兴产业革命也即将来到根据

  Gartner 公司给出的新兴技术成为主流技术的时间,以及给经济所带来的好处,我们筛选出了七大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支柱的新兴产业,分别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和增材制造。我们认为这些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市场潜力较大,在未来的 10 年之内有望替代传统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支柱产业。

  投资者可能认为这些行业的关键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瓶颈,未来的产业化也存在的较大的不确定性,成为中国经济未来支柱行业的速度可能不会那么迅速。但是我们认为,投资者有可能仍低估了这些行业快速发展的速度。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在 2015 年10 月制定了《中国制造 2025 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这仹技术路线图动员了 48 位院士、400 多位专家及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因此对于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从这仹路线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到 2020 年以前,这七大新兴技术就有望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得到普遍运用。而到了 2025 年,这七大新兴技术不但将会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普及,而且还可以通过技术演进,实现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具体来说,到 2020 年以前,这些新兴产业就可以刜见成效了。对于人工智能,刜步研发出人工智能的软件技术,使得人工智能可以实现知识获取和运用、情景感知、模式识别等一系列功能;对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研发出具有储存和处理功能的云端工业数据处理软件;对于物联网,实现 RFID 芯片和读写设备的大规模运用;对于新能源汽车,则实现私人领域的小批量运用,而在公共服务领域则实现大批量普遍运用;对于生物医药,则是在 2025 年之前,实现对于重大疾病治疗药品和技术研发的关键突破;对于机器人,可以实现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大规模运用,实现服务机器人与智能家电的融合;对于增材制造,则实现一般装备的 3D 打印,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在 3 倍以上。

  而到2025 年之前,这些新兴产业还可以通过技术演进,实现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对于人工智能,可以自主进行决策和执行,可以进行视觉感知;对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则实现覆盖全产业链生产的工业大数据平台;对于物联网,则在制造业得到广泛运用;对于新能源汽车,则实现在私人领域的大批量运用;对于生物医药,到 2030 年前,自主研发出一批防治重大疾病的重大新药;对于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整体小型化,可以实现无人生产,而服务机器人则与人工智能结合,实现类人功能;对于增材制造,则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精密复杂件的打印。

  三、 七大新兴产业的政策分析

  我们之前筛选出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以及增材制造这七大未来 5-10 年内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支柱的产业。中国政府对这七大新兴产业也十分的重视,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文件以扶持这些产业的发展。我们分别从发展目标、现有市场规模以及产业政策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这七大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以及政策扶持侧重点。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这些扶持政策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3.1 人工智能从未来的发展目标来看,政府十分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把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进行培养。根据《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政府计划在 2020 年,使得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核心产业规模超 1500 亿元,相关产业规模超万亿。而在 2025 年,则把人工智能作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核心产业规模超过 4000 亿元,相关产业规模超 5 万亿元。

  从现有的产业规模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仍处在刚起步的阶段,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16 年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仅为96.61亿元,距离2020年1500亿的政府规划目标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15 年、16 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 42.69%、 37.93%。幵且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增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预计到 2020 年之前,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都有望保持较高的年均增长率。从产业政策来看,政府对于人工智能的产业扶持主要集中在发展基础技术、加快产业融合以及建设智能化社会三个方面:

  ①发展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包括发展前沿基础理论、建立人工智能海量训练资源库等。

  ②培育人工智能产业。主要是加快人工智能和产业领域融合、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化升级等。通过人工智能来大幅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

  ③建设智能化社会。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推进智能产品创新,加快人工智能在家居、汽车、无人系统、安防等领域的运用。事是加快人工智能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融合,包括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等方面。

  3.2 云计算和大数据

  从未来的发展目标来看,政府计划在 2019 年,使得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 亿元;计划在2020年,使得我国大数据产品和服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从现有的市场规模来看,我国云计算和大数据市场仍在发展刜期,发展增速较快。云计算和大数据 2015 年的市场规模仅为378 亿元和116 亿元,距离政府规划的云计算千亿市场、大数据万亿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云计算和大数据市场规模一直维持高速增长的局面,2015 年以来的市场规模增速都维持在 30%以上。未来这种高速发展的局面也有望持续。从产业政策来看,政府对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基础技术、产业主体、行业应用和安全四个方面:

  ①发展基础技术。 主要包括推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在关键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的发展,建立大数据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国家实验室。

  ②培育产业主体。主要包括支持软件企业向计计算和大数据转型,培育一大批龙头和骨干企业。

  ③促进行业应用。主要包括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在工业、农业、医疗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运用。

  ④建立安全保障体系。主要是完善云计算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制度的发展,推动相关行业安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3.3物联网从未来的发展目标来看,政府的产业政策主要是强调物联网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幵没有制定一个总的发展目标。物联网的应用行业主要包括车联网、智慧交通和农业云联网等。对于车联网,政府计划在2020年达到国际同步水平,而在2025年进入世界先进前列。对于智慧交通,政府计划在2018年实现重点车辆(船舶)的“一网联控”。对于农业物联网,政府计划到2020年,农业云联网的应用比例达到17%。从现有的市场规模来看,我们物联网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已经刜步的形成,2015年的市场规模达7500亿元。从规模增速来看,随着云联网市场规模的不断发展,规模增速也是有所下滑的。但是直到2020年为止,我国物联网的规模增速有望一直保持在15%以上,预计在2020年的市场规模可能会达到1.83万亿,是2015年7500亿市场规模的2.44倍。从产业政策来看,政府对于物联网的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车联网、智慧交通和农业物联网建设这四个方面:

  ①推动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建设物联网管理平台和物联网通信网络系统,以及实施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推动物联网应用区域试点。

  ②推动车联网建设。包括建立车联网标准体系、推动关键零部件研发,同时建立应用试点。

  ③推动智慧交通建设。包括打造泛在的交通运输物联网、加快公共车辆和船舶的物联网建设。

  ④推动农业物联网的建设。包括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建立农业云联网的应用试点等。

  3.4 新能源汽车从未来的发展目标来看,政府计划到 2020 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 200 万辆,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 1.2 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 480 万个。培育形成若干家进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而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产销的 20%以上。

  从现有的市场规模来看,我们新能源汽车产量和公共充电设施建设仍在发展刜期,未来的发展潜力较大。从新能源汽车产量来看,2016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 45.5 万辆,距离政府 2020 年 200 万辆的产量目标仍然相差甚进。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在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局面,17~20 年的年均产量增速可能在 50%以上。从公共充电设施来看,我国公共充电设施建设仍在起步阶段。

  2015 年累计建设充换电站3600 座、充电桩4.9 万个。而根据政府2020年新增充换电站1.2万座,充电桩超过480万个的建设目标,未来公共充电设施的发展潜力巨大。从产业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扶持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充电设施建设和锂电池研发三个方面:

  ①扩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逐步提高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扩大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鼓励京津冀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发展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②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加强现有居民区充电设施改造,推进在公共服务领域、用户居住地、单位内部停车场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便利高效的充电网络体系。

  ③加大对锂电池的研发。建设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实施动力电池提升工程,到 2020 年实现大规模应用。

  3.5 生物医药

  从未来的发展目标来看,政府计划在 2020 年医药工业销售达到 4.5 万亿,打造 10-20 个产值过 100 亿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

  策略·策略专题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21 / 31从现有的市场规模来看,2014年我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为2.4 万亿,根据政府计划,到2020 年我国医药销售收入有望在 2014 年的基础上几乎翻一倍。从2014 年至2020 年,我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年均增幅可能维持在11%左右。而2014年我国生物药品销售收入为2747亿元,占所有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11.26%,占比仍然较低,未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随着生物药品销售占比的提升,预计生物药品 2014年至2020年的年均增速要高于医药工业销售收入11%的年均增速。从产业政策来看,政府对于生物医药的产业政策支持基本上都集中生物新药开发、生物类似药开发、以及精准医疗三个方面:

  ①生物新药开发。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利用生物技术,实现在肿瘤、重大传染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慢性病及罕见病等领域的新药开发。事是加快在制新型抗体、RNA 干扰、CAR-T 等生物治疗产品上的研发。

  ②生物类似药开发。促进单克隆抗体、长效重组蛋白、第三代胰岛素等高技术含量生物类似药的发展。

  ③发展精准医疗。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实现胎儿遗传病精准预防。同时也可以对特定患者量身设计最佳诊疗方案,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3.6 工业机器

  人从未来的发展目标来看,政府计划到2020年,我国自主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技术水平和关键零部件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工业机器人的集成应用取得显着成效,完成30个以上典型领域机器人综合应用解决方案。从现有的市场规模来看,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已经达到了6.7万台,2010~2015年的年均增速达到了59%,从这方面来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较大,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在策略·策略专题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23/31年6.7万台的工业机器人销售中,国产机器人的市占率只有31%,也就是只销售了2.1万台。国产机器人2015年的销量距离2020政府计划的10万台的销量仍然相差较大。如果要达到政府规划的2010年国产机器人销量目标,那么2016~2020年,国产机器人销量的年均增速要在36%以上。

  因此,国产机器人在未来5年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从产业政策来看,政府对于自主品牉机器人的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建立标准体系、发展重点产品和关键部件、以及推进产业应用三方面:

  ①建立标准体系。主要是建立机器人以及机器人示范企业的评选和检测标准,这有助于提高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整体质量,防止粗制滥造机器人“劣币驱逐良币”。

  ②推进重点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主要包括弧焊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等10种机器人标志性产品,以及减速器、电机和驱动器等5种关键零部件。

  ③推进产业应用。主要是通过建立机器人应用和试点示范、建立机器人创新平台等手段来推进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运用。

  3.7 增材制造(3D 打印)

  从未来的发展目标来看,政府的规划更多的还是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是重点解决增材制造工艺、装备和专用材料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这说明国内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产业化增材制造的技术,现有的国内增材制造产业化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国内增材制造的产业化可能更多依靠进口的装备和材料。从现有的市场规模来看,虽然中国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产业化增材制造的技术,但是国内对于增材制造的需求还是相当旺盛的,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国内增材制造的总产值分别为20.3亿元和11.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7.50%和50.50%,呈现爆収式增长的局面。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增材制造产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局面,2016年全球增材制造产业已经达到了60.6亿美元,2011~2016年的年均增速约为30%。而美国的Stratasys、3DSystems、EOS等增材制造的龙头公司都已经成功的实施了产业化运作,成为世界增材制造产业化的运作楷模。因此,增材制造的产业化是可行的,并且有了美国的经验作为参考,中国的增材制造产业在未来10年也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从产业政策来看,政府的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制造工艺、标准体系建立以及行业应用三方面:

  ①完善增材制造的制造工艺。重点解决增材制造在制造工艺、装备制造和专用材料所存在的问题,占据增材制造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②建立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增材制造在材料标准、设计标准、工艺标准等7个方面的标准体系,为增材制造的广泛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③推动增材制造行业应用。针对航空航天、汽车、文化创意、生物医疗等领域,重点研収一批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并在这些领域展开应用。

  四、A股新兴产业分析及投资建议

  4.1短期业绩触底反弹,长期估值略微偏高我们认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以及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下,七大新兴产业成为中国未来经济新支柱的发展速度以及最终的市场空间有可能会超过投资者的预期。但是在不考虑爆发式增长的保守估计下,新兴产业现在较高的估值对于未来的盈利增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旦盈利增速不达预期,则股价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回撤。从可能导致盈利增速大幅下滑的风险因素来看,短期主要是外延并购定增监管趋严,而长期则是行业内生成长性不达预期。我们认为,短期外延并购定增趋严对新兴行业盈利增速的拖累可能已经接近尾声,三季度新兴行业的业绩增速有望触底回升。而长期来看,在未出现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部分新兴行业的估值可能有所偏高,投资者可以通过聚焦“真成长”、投资行业龙头以及静待产业进一步成熟的方式来降低风险。

  短期新兴行业业绩有望反弹随着并购重组趋严以及再融资监管趋严,A股并购类定增金额在1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因此部分投资者开始担心外延并购的大幅减少可能会对新兴产业的盈利增速产生较大幅度的负面影响。从新兴产业并购类定增金额的累计同比增速来看,新兴产业的并购类定增在17Q1有较大幅度的下跌,但是随后开始反弹,在17Q2后基本上稳定在-40%左右。而部分新兴行业在17Q2的盈利增速相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因此,我们认为外延并购减少对于新兴产业盈利增速的负面作用可能已经体现在新兴产业事季度的盈利增速上了。

  而从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17Q3的业绩预报上来看,大部分新兴产业指数70%以上的上市公司都公布了业绩预报,因此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我们取各个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预报平均值进行市值加权计算,我们发现大部分新兴产业17Q3盈利增速预报要好于17Q2的盈利增速,只有基因检测、云计算17Q3盈利增速预报要差于17Q2。因此,我们认为新增外延并购定增减少对于新兴产业短期盈利增速的负面影响可能已经接近尾声,在新兴产业已有外延并购标的业绩不出现大幅不达承诺的情况下,新兴产业短期盈利增速继续出现较大幅度下跌的概率较小。

  长期新兴产业的估值略微偏高总的来说,如果以较长的投资周期来看,我们认为新兴产业的现在整体估值可能还是略微偏高,所有的新兴产业的PEG都在1以上,部分行业的PEG更是达到3以上。新兴产业过高的PEG不一定意味着股票估值过高,有以下原因可以解释估值的合理性:

  ①研发周期过长导致业绩还未释放。在新兴产业中,可以发现和医药相关的基因检测、抗癌和生物医药的PEG较高,这些行业的研发周期较长,产业还未进入高速成长期,所以短期的PEG可能较高。

  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指数级发展速度和规模效应。在对新兴行业未来三年盈利增速进行预测时,假设了盈利增速是逐年递减的。但是根据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可能是不断递增,并不断向龙头聚集的。因此,新兴行业的盈利增速预测可能低估了行业,尤其是行业龙头未来的盈利增速,从而高估了PEG。

  但是即使有以上的原因,出于提高安全边际的考虑,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来降低新兴产业的投资风险:

  ①选择具有真实业绩的“真成长”公司。选择新兴产业业务收入占比较大,且具有一定技术壁垒的“真成长”公司,而不选择炒作转型概念的“伪成长”公司,“真成长”和“伪成长”的分化可能会大幅加剧。

  ②持有新兴产业行业龙头。由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具有较高的规模化效应,行业龙头未来可能具有更高的盈利增速。

  ③可以静等新兴产业化进一步成熟的时候进入,这时候行业的盈利增速会有所下降,但PEG可能下降的幅度更大,从而带来更高的安全边际。

  4.2 投资标的推荐对于新兴产业的推荐标的,我们推荐投资者关注 PEG 相对合理、在新兴产业布局优势明显、具有较强技术壁垒的上市公司,推荐投资者重点关注四维图新、广联达、东方国信、宜通世纪、移为通信、鹏辉能源、比亚迪、方正电机、安科生物、贝达药业、东诚药业、复星医药、机器人、埃斯顿。

  五、 风险提示

  新兴产业在技术研发或产业化过程中,短期遇到一定的瓶颈,从而导致新兴产业产业化进程慢于预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白仲平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股市直播

@@=it.user.name$$
@@=it.publish_time$$
@@? it.islive$$
@@=it.content$$
@@??$$

网友提问:@@=it.question$$

老师回复:@@=it.answer$$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