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28日22:0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将迎来一场“大手术”,原先因监管规则和标准不统一导致的监管漏洞和套利空间将被堵上。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央编办、法制办、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外汇局成立了“统一资产管理产品标准规制”工作小组,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将在国务院原则同意后视情况启动征求意见工作。

  这份《意见》已经在坊间流传。接受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采访的券商人士表示,资管新规若正式落地,现行分业监管体制将转变为统一监管,填补以往不同监管机构对资管业务的监管漏洞,挤压监管套利空间,有利于监管的标准统一与落实到位,未来资管行业将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资管新规”背景:严堵监管套利和空白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快速发展,其作为一项新业务,涉及银行、信托、基金、债券、期货、保险等多种产品类型,规模不断上升。但由于同类业务的监管规则不一致,导致市场主体监管套利活动频繁,催生了大量的多层嵌套产品和通道业务,滋生了金融风险。

  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拿到的《意见》和起草说明显示,《意见》就是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而非按照金融机构的类型统一标准规制,从设定行业底线和最低标准入手,对各类共性问题做出基本规定,最大程度地消除套利空间。

  国元证券研究员冯迪昉表示

  《意见》显示出其对各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纳入同一监管的意图,这与其2016年起开始执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评估体系(MPA)的思路一致,体现央行统领的协调监管意图,以减少跨监管套利。

  当前,银行、保险、券商、信托、基金等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混业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朗。主体金融机构业务之间呈现出既有相互差异化的竞争,又有多方面的协同合作的发展格局。近年来,现行分业监管体制越来越适应不了金融市场监管的新趋势。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

  分业经营在金融市场化趋势下越来越融合,资管产品开始相互渗透,使得单一监管部门的监管规则很难达到防范风险的效果。

  资管业务需要更高层级的统一规范和监管,以避免各部门监管规则的冲突,影响金融监管效率,比如资产负债比率管理、流动性比率管理、准入合格管理人制度明确,期现结构匹配管理,尽管此前一直有相关规则,但需要一个更高层级的统一规范,以避免规则冲突的弊端。

  目的:去杠杆、去通道、防风险

  实际上,一直以来,对金融机构的规范与监管落后于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从2015年股市大波动以及2016年债券市场“萝卜章”事件以来,实际上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就期盼新形式的规范和监管政策出台。(不要有私心,资管新规大有裨益)

  比如,在杠杆要求上,由于相关资管产品标准不一,部分银行理财资金借道其他机构投资结构化分级产品,以规避自身不允许做结构化设计的要求,推升了杠杆率,而部分结构化资管产品借助信用债质押回购等方式循环放大杠杆,一旦债市下行或受违约事件影响,风险将成倍放大,造成市场动荡。为此,《意见》按照产品类型的不同,借鉴现行监管标准,分类统一了结构化分级杠杆和负债比例限制。

  “去通道”也是《意见》的重要内容之一。业内人士表示,

  资管业务监管标准不一客观上催生了通道业务,从通道方看,证券、保险业机构普遍缺少客户资源,资金来源不足,主动管理型业务发展滞后,因而存在“做通道”的冲动;从主导方看,资管产品投资范围的差异,使得一些机构具有强烈的规避监管“借通道”的冲动。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

  为什么有通道业务产生?无非就是逃避监管。

  通道业务就是从表内监管转到表外,从银行监管转到非银金融机构,它的好处是使得在既有监管框架下不能做的业务可以做了,坏处是,一层通道一层手续费,提高了资金成本,其次曲线救国导致了风险的放大。伴随着全球流动性的收缩与中国资产调整压力,通道业务的风险比较大,现在进行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此,《意见》在对投资范围进行总体规范基础上,拟从源头入手,针对通道业务产生的动因,通过“正面清单”方式,分类统一产品的投资范围以降低机构“借通道”的动机,并明确“负面清单”,禁止产品投向非标准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及其收益权、非金融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等,对机构主动“做通道”的行为进行了规范。

  去通道可能带来不可避免的市场冲击。李慧勇表示,去通道给资管业务乃至资本市场带来的冲击是难免的,为了避免和减少冲击,可以“堵后门、开前门”,为这些通道方提供资金获得便利,及新的资金来源,其次也要借鉴此前成功的经验,要有“新老划断”和过渡期,不能简单“一刀切”。

  统一监管要“求同存异”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意见》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各部门对《意见》还存在少量分歧,中国人民银行将在国务院原则同意后视情况启动征求意见工作。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各部门对监管口径、穿透度都有不同的看法,但这次央行牵头就可能比较好的解决这些分歧,使得对资管业务的监管更为有效。

  对资管业务监管要求同存异,如此才能填补大资管监管缺位,由于央行不是一个具体的资管业务监管部门,可能没有办法对具体监管细则做一个明确的规定,未来可以把权力下放至各自具体监管部门,使得新规尽快出台,赋予了三会更大的裁量权。

  业内人士表示

  统一监管是资管业务发展的迫切需要,时不我待,《意见》早出比晚出好。实际上,资管新规并不是“新规”,由于监管不适应资管发展新形势,此前一些部委都在出台新的监管措施,但可能更多的是低一个层次的,这次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意见》也是吸收了之前比较好的办法规定,并非空前的。

  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对资管新规可能带来的影响较为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

  统一监管的目的在于打破刚性兑付、降低金融杠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或对目前开展以通道业务为主的资产管理机构后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更有效控制金融市场风险,更好地发挥资管产品对于促进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机构先“打预防针”

  针对酝酿当中的资管新规,金融机构开始“打预防针”,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罗列了部分券商对《意见》的分析和解读。

  国元证券

  虽同为资产管理业务,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对各自监管的资管计划要求差异较大。央行的内审稿显示出其对各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纳入同一监管的意图,这与其 2016 年起开始执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评估体系(MPA)的思路一致,体现央行统领的协调监管意图,以减少跨监管套利。监管的目的在于打破刚性兑付、降低金融杠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或对目前开展以通道业务为主的资产管理机构后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提升了银行理财业务的产品设计和推广难度。

  上海证券

  目前该文的正式出台内容及时间均未确认,但该文提出资产行业监管从各自为政到一行三会统一监管,部分内容与去年各部门出台的系列监管文件要求相一致,信号意义较强。

  国泰君安证券

  资管监管新规若属实,将是一次重大升级。新规从多个方面加强资管业务监管:

  一是补上了对跨行业跨市场风险的监管,消除监管真空;

  二是按照资管产品类型统一监管标准,防止监管套利;

  三是禁止资管产品投资其他资管产品,消除多层嵌套。

  新规可能的影响:

  一是抑制金融“脱实向虚”,促进资金更多地进入实体经济,实际上对实体经济有利;

  二是实行“新老划断”,短期影响虽然偏空但可控;

  三是减少通道业务冲击非标资产,非标融资可能走低;

  四是放开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股市限制,中长期利好股市慢牛长牛。

  平安证券

  资管监管趋严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竞争格局可能重塑,对银行来说,短期部分现存业务模式或将面临调整,但长期发展趋势依然向上。

  国信证券

  对券商的影响很小,一方面,通道业务收入占比很低,截至2016 年底的资管通道业务规模是14.7 万亿元,券商通道费率在万二左右, 通道业务贡献收益29.4 亿元,占2016 年证券行业收入的0.9%;另一方面,2016 年先后落地了资管八条底线和券商风控新规,都在加强券商通道业务在杠杆率和风险计提方面的监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金黄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