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14:18 新浪综合

  来源:微信公众号 山石观市 作者:曹山石

  这一届新财富评选,近2000家机构1万多位机构投资者申请参加。最后1000余家机构的4000多位机构投资者获得评选投票权。

  1000多机构,卖方每天路演服务一家,剔除节假日,得巡演3年。

  无怪乎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在之前的一个周末感叹:花了一个多小时,把周五到现在微信上所有报告统计了一下,发现80%的报告只有200阅读量,甚至不少只有几十阅读量。大家都应该集体思考,卖方的报告,意义何在?卖方的价值,意义何在?

  但,在每年深秋,看着各卖方为新财富这么拼,都是一件美好的事。

  因为这会让人坚定的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

  为了吸引投票,各家卖方必须把压箱底的家当拿出来。

  个人捋了些印象深刻的,功利性的瞄准一个点:从新财富拉票信中,筛选出这些力争第一的卖方眼中未来的十倍股。

  首先是光大策略组的500页归纳《掘金次新股,寻找Ten bagger》。

  光大针对2013年底IPO开闸以来上市的490家上市公司,主要从主营业务和产品、下游应用、商业模式、行业格局、业绩指标、发展战略等几个方面做了系统梳理,然后,综合考虑了公司基本面、成长性、行业前景、竞争优势等关键因素,进一步筛选出了70家值得重点关注的优质标的。

  光大的逻辑是:尽管新股上市后长期表现不佳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次新股是牛股集中营却毫无疑问。

  投资时间上,整体而言,新股上市1年内难有较好表现,新股上市1年后开始出现超额收益,此时进行次新股投资时机较佳。

  过度包装很有可能是造成A股新股上市后长期表现弱势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新股上市前特别是上市当年业绩增速较高,但上市第二年就出现大幅下降,其后会逐渐触底并缓慢回升。之所以新股上市后业绩很快变脸,很大程度上可能是IPO 之前的“过度包装”所造成。而且由于供给的稀缺性,新股上市之初容易受到市场的关注和热炒,往往估值处于较高水平。此后高估值和高业绩的回落,甚至会使新股在上市后面临“戴维斯双杀”的可能。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A股历史上的大牛股大多出现在次新股中。统计结果也表明,6成以上十倍股的股价起飞点集中在上市后的1-2年内。

  次新股中牛股多,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原因:1)次新股更容易形成“戴维斯双击”。前面讲到,新股IPO 之前的过度包装容易造成业绩变脸,但上市一两年后业绩往往会触底反转,叠加估值回升,更容易形成“戴维斯双击”;2)次新股更小、更新、更炫,更具成长性;3)次新股资金充足,更具外延收购和高送转潜力;4)次新股会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关注。

  谈完策略,回归行业,今年最具诚意的行业拉票信,来自赵晓光的电子行业7万字深度分享,5天写就的十年研究总结。

  除了新财富拉票,这也是赵晓光6年来连续跳槽选择第五家新东家,本月正式履新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后纳的投名状,发出的江湖号召令。

  限于篇幅,扼其精要。

  评价企业的两个标准:幸运和能干。在幸运和能干之间,幸运,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否能干,只是决定在一个幸运的浪潮到来后是否被选择的问题。

  在分析企业中,还原产品如何研发、如何制造、如何卖给客户的过程,形成对行业属性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场景还原”方法。

  行业属性必然不同,否则,为什么不同行业企业在集中度、周转率、利润率、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会有不同?而这些不同,究其本质,是由产品本身决定的,而不是企业决定的。因此,要围绕产品产生的全过程,进行还原。

  在游戏规则没有变化的时候,永远是龙头的时代。产业格局的逆袭,并非不会发生,但必须要有“游戏规则变化”的机遇和背景。另外,这么多年经验看,整体而言,最有爆发力的,存在且只存在于消费电子领域。非消费电子领域,在工业、银行、军工等领域,作为一个整体,很难整体爆发。需求的弹性,只存在结构化领域。

  中国企业发展历史,是一种又一种红利的历史,从早期的土地红利、资源红利、改革红利到劳动力红利、资源破坏红利,产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商业机遇。而工程师红利,是过去五年中国企业崛起的又一次红利。以中国工程师30万成本和海外65万成本的差别对比,足以解释大多数IT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所在。

  未来,随着中国企业的红利从工程师红利进入创业者红利时代,在创业市场,会出现一批优秀的企业成长壮大。而平台型上市公司,也将成为创业企业的孵化地。

  未来,各种角度反馈,电子行业全球并购会加速,而优质企业的资本运作质量会显著更高,谁能利用好资本市场,通过海外整合,掌握汽车客户的渠道或者芯片、材料、传感器的技术,谁将是下一代的赢家。

  A股成长股本质还是产业主题为核心风格,对产业趋势按图索骥的分析,是最为重要的。

  在赵晓光看来,电子行业未来最好的三个机会是:虚拟现实、汽车电子和半导体,需要追踪天线、滤波器、视频技术和光学革命、汽车供应链和采购体系的革命、后模组时代材料、设备和芯片的长足发展。

  汽车供应链

  如今的汽车供应链,和当年诺基亚摩托罗拉时代手机供应链何其相似。

  如今的汽车和当年的手机,都是分工专业化体系下的封闭模式。在手机行业封闭时代,中国企业是不可能获得机会的。苹果打破这一体系,引入并培育一批优秀的大陆供应商。

  汽车工业体系是严格按照分工专业化模式,在汽车电子,主要的总成系统被博世、德尔福、法雷奥、大陆、伟世通等。这些系统厂商掌控了上游电子零组件的采购和定价,并获得相当可观的超额利润,同时也要为产品质量高度负责。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两个:

  其一,汽车上游的超额利润,被系统分包商获取,音响为例,经过系统商后,价格增长2倍以上。

  其二,由于要维持价格体系稳定性,中国电子厂商很难获得进入的机会。台湾电子产业发展这么多年,能够成功进入汽车工业体系的也凤毛麟角。而一旦进入,利润水平相比消费电子业务,都有大幅、甚至几倍的增长。

  而特斯拉、未来的苹果的进入,将采用垂直采购的模式,打破这一体系。一二级供应商数量从200家增加到600家。传统的系统厂商的抵制和特斯拉的模式(按照传统厂商,100万的售价,特斯拉售价50万,必然要降低成本),决定了传统体系的冲击。而中国电子供应链,正好在苹果五年的扶持后,如沐春风,加速崛起。

  必须意识到,手机供应链的生产难度是高于汽车的,汽车的核心在于稳定性,而稳定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工业生产体系的导入解决的。之前无法突破,核心的秘密就在过去分工专业化的体系。

  大陆电子企业,正在加速进入汽车生产体系,大陆电子企业的筹码,左手是苹果培育出来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智能化技术,右侧是资本运作实现海外优秀产能的整合。

  基于此逻辑,有理由相信,下一个五年,将像智能手机一样,产生一批新的200亿市值的汽车供应链公司,中国制造业将在智能汽车时代崛起。

  而这,是比单纯讲无人驾驶、讲新能源电池、讲车联网,更宏大的机会。

  另外,汽车的创新,智能化、互联网化是长期方向,但按照“人机交互是创新第一法则“的原则,外观创新可能是未来最重要的方向。很多外资车厂的经典车型,都是十年没什么变化的。未来,如何把车做的更酷、更炫、更时尚,是车厂竞争的关键,因此激光技术、3D打印技术、玻璃技术都面临机遇。3D打印,就是典型的过去一直缺乏杀手级应用带动,无法跨过产业临界点的行业。

  VR和AR

  科技产品的成功,究其根源,要么是提高社会效率,要么是提升用户需求。硅谷创业者思考问题,总是以此目标为导向的,而非以赚钱和商业模式为导向。

  因此,对VR和AR,研究再多,不如去年初谷歌战略的朋友一段话“你想,如果每个领域最好的老师,能够同时对全世界上千万学生讲课,每个学生都感觉老师在面对面讲课,整个世界在某个领域的教育水平就将获得大幅提高”。

  而这,是比看电影和玩游戏,更有价值的事情,相信社会将因此获得生产力的新一轮革命。

  大道至简。

  VR和AR最终会走向融合,以MR形态展现。但AR代表的投影和光场显示技术,最终将替代VR代表的显示屏技术。

  视频革命

  回顾电子行业这十年,我们看到各种创新的故事和技术,最终,真正为消费者认可和买单的,都是在人机互动。而真正有爆发力的机会,也是做人机互动产品的公司。

  苹果是深谙此道的专家。从触摸屏、声学、摄像头、土豪金、双摄像头,到未来的玻璃外壳、人脸识别、oled、微投等,持续沿着人机互动、输入输出革命展开。

  而每一个输入输出的创新,也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双摄像头,未来将带来的世界从二维向三维的升级。而人脸识别,带来的是图像识别和视频识别技术的一大步。

  人机交互中,能让人感受到的环节在听说、在观看、在触摸,而“看”是最能带来直观感受,也是包含信息最多的环节。未来硬件技术的创新,很大一部分都是围绕光学展开的。

  互联网的本质是人和人的连接,过去人的连接是文字和语音,未来是视频。站在社交高度理解视频技术创新的价值,才是最高的高度。

  上一轮移动互联网中,有且只有一个金矿还未挖掘,即图像数据和视频数据的提取。

  未来,通过视频革命,重新定义人和人的连接,重新定义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社交、互联网商务。

  半导体

  十年一个轮回,十年前作为电子分析师,第一个工作就是要搞清楚各种纷繁复杂的封装工艺和制程技术,然并卵?十年后,可以发现,半导体发展的各项条件都又过了临界点:

  1、人的因素,主要全球半导体公司中国区甚至亚太区总裁或高管离职,加盟本土公司。半导体人才是最聪明的,他们的走向代表了产业的趋势。

  2、资本的因素,资本市场提供足够的估值溢价和资金,用于扩产和资本运作。资本是逐利的,A股的溢价,自然吸引优秀的海外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

  3、市场的因素,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崛起,苹果和三星之外,清一色中国企业的身影,而模组产业也为中国企业的崛起提供坚实的下游保障。而在军工、工业等领域,也培育出本土供应链。

  4,技术的因素,半导体技术进步逐步放缓,为后进者追赶提供天时。人才的加盟,也补足技术的差距。技术进步的放缓,是最被忽视的因素。

  5,商业模式的变化。当半导体与人工智能结合后,芯片和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外资企业单靠技术的优势难以打开多样化的本地市场,中国企业在渠道和生态的优势,补足在产品的差距。

  从产业看,短期的供需向上景气周期,长期的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的紧密结合,都是半导体价值被重估的因素。

  材料产业

  关于材料产业,有三点很重要

  1、材料和设备息息相关,很多材料企业的设备都是自制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在日本封闭起来,导致中国必须同步追赶。

  2、新材料的发展往往是一个较长的周期。一个更现实的机会,哪些材料,日本企业在做,中国企业还不能做的,替代空间足够大。材料的替代,先易后难,逐步深入。

  3、模组产业中国崛起后,材料产业发展难度大幅降低。而伴随人才引入和资本整合,速度会加快。先有人的变化,才有企业的变化。

  过去一年,传统的化工和机械行业,越来越多企业在消费电子领域开始突破,材料产业,这就是五年前的模组产业。

  成长股的投资时点

  对于成长股的投资时点,赵晓光采用的是过往案例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成长股投资,一季度报告比上一年的年报更为敏感。

  2008年5月,大华股份和歌尔声学先后上市,并在2008年业绩实现高增长。

  简单的说,比较双寡头垄断格局的行业,三一中联、格力美的、蒙牛伊利,会发现老大和老二收入或者市值呈现3:2的格局。而在不同阶段,老大和老二的比例,会出现波动,比如行业初始极端和结束阶段,比例会高于3:2。因此对研究安防行业海康和大华的相对超额收益,也是有迹可循。行业第一和第三阶段,首推海康威视,行业第二阶段,首推大华股份。

  而歌尔声学的研究,也是来自于麦克风和扬声器市场集中度显著不同的比较研究,由此得出歌尔声学在声学行业必将加速替代的预测。

  对歌尔声学而言,2009年,经济反弹了,但其净利润仍然保持2008年1个亿水平,以至于市场对其成长能力和诚信度表达担心。但客观分析,2009年公司资本支出大幅增加,为后续增长大量投入,诺基亚和苹果新客户进入并非一蹴而就。2010年,公司业绩260%高速增长。

  大华股份案例告诉我们,行业总要有个老二,但别指望太多老三老四。我们总是希望英飞拓中威电子这样的小市值企业后来居上,但事与愿违。行业格局的变换,除非意外事件发生,只会在游戏规则变化时候发生。

  从2008年9月到2013年9月,大华股份和歌尔声学分别列A股涨幅第一名和第二名,涨幅都在40倍。此后,同时进入三年的调整周期。

  客观的说,2008-2012年,大华股份和歌尔声学都是在重大分歧中上涨,年初都跌到过当年20倍PE,年底会到当年40-50倍PE,然后估值切换到第二年。但到了2013年上半年,预期中的30%收益,在半年以100%的上涨实现。连赵晓光自己,也在以平台型企业和企业家精神,可持续的产品复制能力在说服自己和客户。此时,无分歧的上涨,往往意味着高点的加速到来。特别两家公司都已经以40倍涨幅成为A股过去五年涨幅第一名和第二名时候。

  企业从持续高增长突然放缓时,特别是2-3季度,一定要高度重视,是否只是偶然性。

  其实,如果客观的分析,歌尔声学2012年报和2013年半年报,资本开支显著下降,一方面可以知道公司自己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没有投入何来产出?

  到了2016,庆幸的发现,歌尔声学经过三年储备了大量新产品和新战略,我们对企业的能力判断没有错,优秀企业的基因没有错。错的是时间,任何一个企业,发展都非线性的,都是先投入后回报,进五休二。欲速则不达。

  同样如果客观分析大华股份,行业龙头海康威视2012年即进入大投入时期,对大华来说,要么不投入,要么投入必要承担利润的下滑和海康的威胁。事实在那里,只是我们是否足够客观。

  客观,不夹带个人感情,是最重要的研究态度。

  同样庆幸的是,大华股份2016年结束投入期,也进入新一轮成长轨道。

  记得2009年,看海外前辈一段话:“不要相信企业财务报表下行时会在下个季度很快复苏,也不要希望行业趋势下行时,企业能杀出血路且不受影响,只是影响小一些”。白马的案例,印证了前半句话;LED封装的案例,验证了后半句话。两家白马公司,都花了两年多时间,重新进入成长轨道。

  值得多说的是,当两家公司进入收获期后,收入和利润同步保持50%的增速,可以判断,公司的业绩是有所保留的。收获期,利润增长要超出收入增速。

  研究,就是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把握主要矛盾。

  投资研究,最大的痛苦在于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同时,这也是其魅力和乐趣所在,要及时发现不同风格之间的变化,不断找到新的洼地。

  寻找异常值和异常趋势,是证券研究的最主要工作。均值回归,是信念问题,

  经历2016上半年的各类创新机会的轮番带动,赵晓光发现一个现象,中间市值的子行业龙头是领涨公司。到6月份,100亿市值1亿利润,200亿市值公司5亿利润,400亿市值公司20亿利润。也就是是100、200、400亿市值公司估值比为5:2:1。可以明显看到,投资机会跟市值的异常现象,表明,在中间市值公司上涨后,机会在偏大市值公司。

  也正在此背景下,过去一个季度,信维通信欣旺达长盈精密长电科技歌尔股份、大华股份获得更多超额收益。

  反复强调的是,看业绩不等于低估值。你很难指望20倍估值买到50%增长的公司,如果有,也是短暂的黄金机会。印象中,2014年四季度金龙机电单季度1亿利润了,公司市值在70亿。当时风格切换提供了长达三周的买点,此后公司股价上涨超过300%。

  重要的是成长性和成长趋势。特别对成长股而言,岁末年初估值切换是确定性机会,每年都会发生。

  2009年9月,调研水晶光电,公司各项基本面向好,三季度运营满产,未来虚拟投影和光学镜片业务有吸引力。当时股价19元,盈利预测0.7元。由于还停留在熊市思维,27倍动态PE,似乎不足以有吸引力。要么等调整到20倍再推荐?

  纠结之时,一位客户的话,点醒梦中人:现在价格买,如果跌20%就只有20倍左右PE,足够的安全边际,如果上涨,考虑估值切换和市场对新方向的认可,有可能到明年30倍,会有50%的空间。因此目前价格就是配置价格。

  确实,没有人是预测家,能够知道准确的价格。大多数时候,我们做的事情是两个:第一,对基本面的把握和未来产业趋势的预测;第二,策略,向上的空间和向下的风险的权衡,风险收益比的考量,进行大概率的预测。

  水晶光电此后价格最高上涨到54元。

  从投资角度,追求纯正的好企业是最佳理想,但又是可遇不可求的,特别当我们要求好企业还要有好的价格的时候。因此,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风险收益比,需要思考安全边际,需要考虑向上和向下空间的可能性的比较。

  新兴产业的上涨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基于预期的上涨,第二个过程,基于数据和逻辑兑现的上涨。

  2009年,是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次集体憧憬。2009年2月开始,磷酸铁锂行情一飞冲天。只要是到有磷酸铁锂可能性企业调研,都获得市场高度关注。

  而新能源电池,真正由基本面驱动的机会,2015年8月份,真正开始。

  从0到1,从磷酸铁锂,到三元材料,时隔六年。

  由此引发的思考是,新兴行业从市场开始炒作预期到基本面兑现,为什么有些立竿见影,有些要三年,有些要六年,而有些,一直在炒作,从来未实现呢?

  这么多年,新兴产业,最后成为真正产业趋势的,大致有以下共性:

  1、要有一个带头大哥,创新的破坏者的带领,重新定义产业。

  2、不仅下游买单,上游和下游的下游,也要支持。

  3、如果只是带来相比传统技术30%的边际增长,而非非线性增长,考虑路径依赖和替换成本,一般较难实现。

  4、在消费电子领域,由用户的社交关系带来的指数级增长;在政府为代表的ToB领域,属于必须要解决的安全问题,而非只是增加效率问题,去IOE、量子通信、芯片国产化实现的就是安全问题。

  新兴产业第一波的机会,把握的核心要素是:股价尚未反映、预期开始形成,但本质是很难把握的,只能试错。

  但第二波的机会,当有基本面数据拐点时,一定要客观的正视现实,不可错过。不能在数据已经出现,还要找各种理由来否定。因为,大多数人,看的不是逻辑,是数据。

  而在宏观方面,当诸多卖方宏观首席和房市纠缠不休时,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将目光投向了日本和欧洲在低利率时期的大类资产表现和金融市场结构演变。

  过去十六年来低利率演绎下,日欧金融机构行为变化的共同点:

  a)为保收益机构提高海外配置力度,同时提升权益类资产比重;

  b)从资产规模占比来看,银行下降,非银上升;

  两方面的因素推动金融机构相对规模的变化: 1)银行自身受坏账问题困扰,叠加实体经济需求弱,导致银行信贷收缩; 2)零利率环境下,由于存款利率较低,居民部门的资产也开始逐渐从存款转向保险、证券等其他资产。

  日欧金融机构行为变化,会否就是中国下一步的镜鉴?

  10月17日早8:30分(周一),曹山石将通过新浪财经在线直播,对影响当前资本市场的热点事件做出犀利点评,分享投资心得,解密上市公司那些事,精彩不容错过!猛戳查看直播地址。

  “山石密语”为收费观看内容,只针对少数的高净值用户。应广大投资者的迫切要求,现特送出10个免费收看名额,名额有限,先到先得,详情戳》高净值用户首选 曹山石独家猛料等你来分享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梁焱博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限购之后房贷还会不会快速增长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一方面可以积极借助个人住房贷款更快地实现买房梦,更好地改善居住质量;另一方面要科学使用贷款等手段,将个人和家庭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一般而言,每月还款本息总和不宜超过月收入的50%,最好控制在三分之一以内。

IMF为何调高中国GDP预测

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的耸人听闻的报道,和IMF所作的“美国经济将强劲增长,中国经济将严重放缓”的预测两相呼应,导致这样的判断在西方大行其道。然而,10月初IMF自己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却无可置疑地证明,IMF年初的这些预测是完全错误的。

港股市场将迎来持续投资机会

随着深港通的推出,沪港深三地统一大市场即将建立,机构投资者将迎来极佳的投资机遇。在国内流动性充裕、资产荒进一步加剧和人民币贬值预期强化的背景下,内地大量资金将加速南下,港股市场短中期将迎来持续的投资机会。

用债转股国企混改可一箭三雕

债转股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契机。以债转股的形式实现国企混改是一箭三雕的举措,既推动了国企改革,又降低了经济的杠杆率,而且还为民间资金提供了一个投资机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