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30日16:16 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

  《红周刊》特约作者 文国庆

  如果说上周的持续阴跌表明反弹行情已经过半,那么,本周的破位下行则宣告了这轮发动于五月中旬的“吃饭行情”彻底结束。

  “吃饭行情”变“腹泻行情”

  尽管投资者对我国经济的中长期走势了然于胸,尽管都知道下半年是我国债券市场风险暴露期,但出于股市的博弈周期和各大投资机构生存的需要,在各方力量的默契下,五月以后还是启动了这轮“吃饭行情”。

  这个行情发动的三大前提是:第一,一季度市场跌幅非常大,技术上有超跌反弹需要;第二,宏观经济数据暂时企稳,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第三,英国脱欧冲击告一段落,全球市场涨声一片,美国股市迭创历史新高。按理说,在这种背景下,A股市场发动一轮几百点的反弹行情并无太大问题,然而,某些因素意外影响,导致了反弹提前结束。

  首先,随着“三去一补一降”的“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企业债务违约迅猛增长。今年上半年,债券违约金额接近去年全年的2倍,而进入下半年,债务偿还进入密集区,违约增速可能再度加快,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债务违约的数量可能达到去年的4到5倍。如此高的债务违约,必将引发债市和股市的剧烈震荡,而到底何时发生震荡,谁都难以预料,因此对股市行情,大家尽管有心栽花,但都心存几分忌惮,准备随时撤退的,并不在少数。

  其次,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节节攀升,真实利润本应腰斩,但各个股份制银行都把希望寄托在降低不良资产拨备比例上。以往银行业的拨备比例在150%,但今年很多银行把该比例降到140%以下,并期望降到120%,以维持表面的利润不降。可银监会近来态度似乎有变,希望银行加速核销不良资产,如果这样,银行利润就会大幅下降。

  第三,银监会本周发布新的理财业务规定,禁止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对股市形成巨大震慑。大家清楚,理财产品高达十几万亿,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股市的比例不小,一旦这部分资金撤出,对股市肯定是釜底抽薪。

  所以,本周三股市出现百点巨震,收盘有效跌破3000点大关,宣告本轮反弹行情正式结束,“吃饭行情”也因气温骤降,变成了“腹泻行情”。

  水落石出,风格转换行情并不现实

  股市如舟,资金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理财资金流入股市的时候,行情活跃,题材生辉,一旦资金撤离,肯定水落石出,裸泳者现形。周三股市暴跌前,正赶上证监部门打击股市造假和题材炒作,因而中小创和题材股暴跌,平均出现10%~20%的跌幅,场面较为惨烈。不少机构人士认为,在新的形势下,低估值股票具有相对优势,市场初现新一轮的风格转换,于是出现了小盘股跌大盘股涨,成长股剧烈震荡,价值股稳步攀升的短暂情况。其实,这种情况很难维持下去。

  应当说,这只不过是一种由于机构被动调仓出现的短期结构调整,并不会成为中长期趋势。由于这次市场震荡之源是银行不良资产攀升和债务违约暴涨,限制理财产品入市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危机还在金融系统,所以当第一轮小盘股下跌过后,大盘股会引发新一轮的下跌。另外,尽管本周银行股表现坚挺,但保险和券商板块已经破位下行,按照历史经验,下一周就该轮到银行股破位下行了。

  依然看好成长股

  这一轮反弹行情既然已经结束,持续震荡下行将是未来两个月的主流趋势,板块的结构性行情会出现,有些股票也会创出历史新高,但应该在调整之后出现。从大盘指数看,上证指数调整到2800点一线应该是比较中性的目标,下周的第一支撑位在2880点附近,在这之前,投资者暂时不要过早亢奋。

  从结构上看,中小创大体完成了必要的调整,下周即使再次破位,相信也不会有很大下行空间了。相反,由于公募基金的制度性约束,本周小盘股下跌导致大盘股的阶段性走强,下周就会轮到大盘股的补跌。因此,小盘股的减持行为可以暂时停止,下一周开始卖出大盘股,并择机寻找有潜力的成长股。

  监管部门打击忽悠式重组和题材股炒作,这是净化市场环境的有力举措,但我们不必因噎废食,把成长股和新兴产业均视为垃圾股抛弃。尽管前期市场有过度炒作题材之嫌,但挖掘成长股是股市永恒的主题,调整期的市场尤其如此。我依然看好增强现实和量子通信板块的投资机会,尽管任天堂股价回落,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推迟,这些都不影响我对两大板块的看好,至于介入的时机,可能在下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梁焱博

相关阅读

香港证监会“夺权”港交所?

不论哪一个监管机构主导上市审批,提升港股市场素质最终仍需落实到企业管治的改善和规范中来。改革上市架构,在推动改革的漫漫长路中,只是第一步的尝试,未来无论法律条例的修改,监管和执法的加强,还是投资者教育的改进,无处不关键,也无处不艰难。

商务部为何棒打“美年大健康”

假如商务部这一大棒狠狠砸下来,不是打蔫了“美年大健康”,而是窒息了中国医疗市场健康发展的活化因子、消解了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市嘲供给侧”改革能量,中断了医疗服务市场多层次需求与多层次供给的有效循环。

华润才是结束万科宫斗的钥匙

很久以来,华润并没有太多的声音,可能是囿于央企的身份吧。但王石主动敲门来了,华润该如何表示呢?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快要打开了!

日元为何能成为避险货币?

半年来,日元对人民币的涨幅已接近30%,促进了人民币在没有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有序释放了对一篮子货币的贬值压力,并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推动了中国出口的企稳。在日元币值趋稳之后,一旦美联储加息预期重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可能再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