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俊东 杨颖桦
·编者按·
他们在经历6100到1600的惨烈下跌之后,仍然坚持持股,不离不弃,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A股市场最后多头的精神!
江湖上那些最后的多头们,充满着悲剧色彩。
光大保德信说:“市场不可能永远跟我们走在一起”,幸运的是,他们没有说:“我们永远不可能跟市场在一起”。
中邮基金说:“现在肯定要高仓位”,但是,他们做的,似乎宣称“我们永远要保持高仓位”。
至于QFII马丁居里,看起来更像一匹迷途的老马。他们用事实证明,生活中总有失败者,哪怕它是QFII的一员也不例外。
但斌,这位股神巴菲特的中国忠实学徒,他看上去希望与万科和贵州茅台厮守终身,遗憾的是,牛市如同爱情一样短暂,只有两年的保鲜期。人们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是我们总不能让自己的爱情死无葬身之地吧?选择坚守,也许是为追随巴菲特的信念找一个最终的藏身之所。
还有万科的刘元生,泛海建设的黄木顺、阳光股份的王崇九,他们则愿意毫不吝啬地用大笔的金钱来捍卫自己的理念。
没错,谈到这些时我们不免带着些戏谑的口气,但是,对于这些坚持自己理念,毫不动摇的人们,我们在戏谑之余内心深处仍然有一丝的尊敬。最起码,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跟他们相比,市场上有太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在A股市场,有这样的一个群体,虽然熊市带来的“深寒”已经笼罩A股,但是牛市的余温仍然让他们难以忘怀。
在悲观气氛笼罩的A股市场,曾有好事者在今年6月12日在论坛上发出了一份名为《敦促股市最顽固的多头残余部队投降书》的檄文,此文目的虽然只是博君一笑,但是“多头主力于是日全军覆没,QFII兵团已沽空仓惶出逃,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和基金们,已在上周就连续四天向我方投诚”,文中的类似这些表述却道出了当时市场环境对于多头的不利。
这一檄文发表时,市场对“大小非”的担忧还未散去,通胀接力成为市场担忧的焦点,但是彼时多头还有着最后的寄托——在他们的眼中,中国经济形势仍是一片大好。但是一晃又过去了5个多月,其间国际形势风云激荡,次贷危机变成了金融海啸并朝着全球的经济危机演变。A股市场也继续朝着不利多头的方向变化,6月12日当天开盘,上证指数尚有3024.24点,但是随着世界形势的演化,上证指数最低时也已经跌至1664.93点。
但是此时的市场上仍有一些无所畏惧,或者说从不畏惧的投资者,我们姑且将他们定义为“最后的多头”。
相关报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