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市场研究 > 正文
 

中国证券市场欺诈行为研究-股票被谁操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 17:29 21世纪经济报道

  ·再思录·

  中国股市,庄家、坐庄由来已久。股价操纵大行其道,证券市场欺诈成风,而且屡禁不止,原因何在?

  法律缺陷乃是根本。虽然立法机构制订了《证券法》,并几经修改,而监管部门也发
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和《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但对惩治违法违规行为的规范条款却并不细致,为搜集证据进入司法程序带来很大的难度。《刑法》对“故意提供虚假信息”、“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转嫁风险”等行为虽有定罪量刑的规定,但如何确定罪名在衡量标准上,刑法与证券法规衔接存在很大问题。

  其二,证券市场违法欺诈行为在实践中很难也极少进入过司法程序,各种利益阶层、利益集团往往与证券违法犯罪行为有千丝万缕联系,查处违法行为,遭到各种阻挠。而且,经济性惩罚措施亦不合理,对投资者遭受侵害补偿极低,高昂的成本令投资者兴味索然,惩罚制度名存实亡。违规者的违规成本太低,助长了欺诈行为的滋生。

  其三,即使进入司法程序,最后的判决结果也难有威慑作用。相互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通过内幕交易、联手欺诈、操纵市场等手段进行违规操作的,多为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国有机构大户,由于取证困难,再加上保护国有资产的考虑,监管部门对违规者经常从轻发落。

  更重要的是,中国证券相关法律对证券欺诈行为的量罪往往针对法人,而不是个人,但中国证券违规者多是个人特别是高管,假借机构之名行私利之实,对法人的惩罚根本触动不了根本。只有个人承担刑事罪名才能真正起到威慑作用,可惜这一环节缺失了。

  结果可以想象,证券市场的欺诈行为如顽瘤一般难以根除。

  但也不用过于悲观,美国30年代之前证券市场正如今天之中国,如今美国证券市场却相当完善。

  中国证券市场正在经历重生。目前券商的整治和重组开始深入根本,而证券市场投资理念开始萌生,《证券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正在继续,这些校正工作可能带来一场深入的变革。

  相信证券市场的“阳光之路”不会太远。

  (文/敬艳)

  证券市场中存在众多的欺诈行为,《证券法》主要界定为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虚假陈述和欺诈客户几种类型。

  这些欺诈行为歪曲了市场价格,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证券市场的国际吸引能力,削弱了证券市场信心和吸引力,加大了市场波动,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市场崩溃。

  尽管各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对证券市场欺诈行为的监管防范,但内幕交易与市场操纵却仍时有发生,有时甚至非常严重。而中国股票市场上,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更不少见。

  截至2003年4月底,中国证监会已经查处并公布结果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案例总共涉及到24次股票和1次基金(见表1)。其中,涉及到内幕交易的股票11次,涉及到市场操纵的股票16次、基金1次。

  近年来,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内幕交易与市场操纵。

  在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过程中,不同的主体人所采用的具体手段、违规程度及对市场的影响不同,从频繁、众多的交易中识别、检测出这些行为非常困难。因此,尽管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对这两种行为都倾向于反对态度,但是在防范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时,各个国家基本上采取一些传统的方法,包括对价格的波动设置最高幅度、禁止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或强制内幕人披露交易信息等等。目前,各国还没有一套有效的针对这两种行为的判别体系,以起到预警作用,从而减少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对市场的影响。因此,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判别体系的建立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

  Scott和John1998著有《Fraudulently Misst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Insider Trad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一文率先对内幕交易的判别进行探索,他们从财务虚假陈述角度建立了一个判别体系以区分内幕交易,但是他们的正确判断率仅为56% -60%(以50%为临界值)。汪贵浦(2002著有《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信息含量研究》一文)从换手率指标出发,判别内幕交易。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市场欺诈 相关网页约36,81636,81636,816618,63618,63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