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小气候生变 成长股投资进入微观阶段

2014年03月13日 04:10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程俊琳

  过去两年是成长股投资的好年份,对于一位操刀85.5亿规模的基金经理来说却并非如此。作为华泰柏瑞投资总监,汪晖除了为掌舵的基金谋取收益外,还肩负着管理主动投资团队的重任。2011年以来,在其带领下华泰柏瑞旗下主动股票基金业绩表现良好,据晨星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2月21日,华泰柏瑞行业领先股票型基金最近一年、最近两年的收益率分别为31.45%和43.61%,全部闯入晨星排行榜同期同类基金业绩回报的前1/4。而华泰柏瑞价值增长股票型基金、华泰柏瑞盛世中国股票型基金最近一年、最近两年的回报率也都进入同类排名的前1/3。

  汪晖做投资,除大背景外,更为看重投资气候。站在当前时点,汪晖认为,今年投资小气候不同于去年,由业绩提升助推的成长股行情风险偏好上升,今年的投资重点虽然仍在成长股,但已进入分化阶段。

  周期股熄火

  成长股再燃

  汪晖认为,传统的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周期性蓝筹股依然看不到投资时点。

  这种大周期性概念的投资正经历转型考验。2013年是颠覆的一年,无论股市、债市还是货币市场,都是如此。股市上,沪深300指数与创业板指数表现冰火两重天,估值体系出现巨大分化,主板4-5倍市盈率(PE)和创业板40-50倍PE长期并存;债市在三季度出现很大变化,CPI与国债收益率的历史关系在5月份之后发生明显背离,通胀和经济增长均没有大幅上升,国债收益率却节节攀升,甚至突破2011年高通胀、货币紧缩周期中的高点;货币市场6月份出现了钱荒,商业银行超储率一直维持在2%左右的合理水平,但银行间资金价格则出现中枢上移。

  在他看来,非常态钱荒的出现,不是由于资金供应紧张,而是来源于旺盛的融资需求,背后是中国经济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方面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的显性化。一是“美国居民消费、中国居民生产”的循环,其背后的基础是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和美国的杠杆率水平;二是“中国居民储蓄买房子、地方政府借钱搞基建、开发商借钱盖房子”循环,其背后基础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以及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杠杆率水平。但眼下,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城镇化增速放缓,维系这两个循环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由于两个循环趋于结束,部分高负债率、产能过剩严重的传统行业,例如地产、金融、钢铁、有色煤炭、航运等等,尽管估值便宜,但受限行业公司自身面临景气度下行、潜在风险高等原因,仍将在较长时间内缺乏趋势性的投资机会。

  成长股投资

  注重小逻辑

  对于2014年投资,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2014年成长股投资将更为考验基金的操作,并且,成长股的投资收益也不会再延续去年的盛况。“去年预期太满,今年的投资空间就被压缩。”汪晖分析。

  这是因为,支持成长股投资的逻辑已经在发生改变。支持2013年成长股大幅上扬行情的是背后业绩预期的推动,基金对于成长股中有业绩预增预期的个股把握带来了相对靓丽业绩。“今年投资的主题依旧是成长股,但必须明确的是,年初以来的成长股行情是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带来的上扬,必然伴随着泡沫的产生。”

  在这种逻辑下,近期市场调整就是一个去泡沫的过程。从今年市场表现来看,成长股投资正迈入结构中的结构阶段,即个股把握更多是收购以及转型等概念,这种逻辑下,成长股投资突破了原有估值的限制。汪晖认为,2014年是结构中的结构性行情,个股会比较活跃,主题投资也有表现的空间,适宜波段操作。

  他分析认为,例如同样的环保主题投资,去年集中在固体废弃物处理等上市公司中,而今年则主要是新能源等。“基金经理在同样的成长股主题下,如何根据事物发展选择标的异常关键,这种逻辑不仅适合环保,也适合于医药等行业。”

  具体而言,有两条投资线索特别受到华泰柏瑞内部关注:改革与转型。他认为,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正直播马来西亚航空飞机失联事件 专题
  • 体育亚冠迪亚曼蒂世界波恒大1-1 人和连败
  • 娱乐奶茶妹妹起底:5任男友有才又有财(图)
  • 财经专家:老龄社会养老吃饭靠国家改善靠自己
  • 科技IBM深圳罢工工厂半数工人离职
  • 博客马未都:写给下手打狗的人(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90后美女高考状元开情趣用品店(图)
  • 陶冬:余额宝革命加快利率市场化
  • 叶檀:上交所找不到北 不靠谱突围
  • 皮海洲:A股发求救信号 救还是不救
  • 郭施亮:该不该鼓励优先股?
  • 华生:土地制度改革的焦点分歧
  • 吴晓波:北京没有“纸牌屋”
  • 水皮:T+0是谁的救命稻草?
  • 董少鹏:一行三会掌门人为何携手答问
  • 徐斌:地产不崩 天下无忧
  • 叶檀:警惕实体经济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