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把脉新股疯牛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1日 09:3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万鹏 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新股发行不断加快,新股上市后也屡屡出现大幅炒作的现象,上市首日涨幅的纪录不断被刷新。与此同时,部分新股、次新股也不断走强,成为市场中的“明星”。新股“疯牛病”为何愈演愈烈?如何辨别非理性的炒作与价值发现之间的关系,成为摆在投资者面前的一道新难题。 炒新之风渐盛行 6月29日,拓邦电子上市,在以38.50元开盘后,一度暴涨至70元,最终报收60元,较发行价上涨了472.52%;随后该股便连续4个跌停,中工国际当年的一幕再度上演。 时隔一个多月后的8月3日,宏达经编、中核钛白两只新股上市首日,再次遭到市场的爆炒。当天,两只新股分别大涨538.10%和500.90%,不仅刷新了此前拓邦电子保持的中小板公司上市首日涨幅纪录,也创下询价制度以来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的新高。 不仅如此,二级市场上苏宁电器式的新股“神话”也不断上演,即新股以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价格上市后,股价又不断创出新高。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7月12日上市的西部矿业。当日西部矿业一举开出35元的高价,次日探至29.58元后,便一路走高。昨日该股封牢涨停,以61.45元报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股价便实现了翻番。 新股股价缘何测不准 上述两种现象均反应出市场对于新股的分歧较大,即便是专业的研究机构,也难以对新股给出一个合理的定价。 西部矿业上市前,市场普遍预计其合理定价在20元左右,最高不超过30元。但随着其股价逐步走高,某大券商在对公司进行调研后迅速调高了对该股的评级,将目标价提升至45元。 与之类似的还有中国远洋,该股上市之初,各大机构的定价均维持在17元左右。不料,其上市刚满1个月后便立即停牌,拟实施资产注入,大大出乎市场的预料。此时,中国远洋的股价已经站在了近22元的高位。 近年来,由于询价制度的实施,各大机构对新上市公司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上市公司在发行前也在全国各地频繁路演推介,以加深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的了解。按理来说,经过这样的流程,机构投资者对新股的定价能力应该大为增强,为何仍屡屡出现“测不准”的情况呢? 新牛市新思维 对于上述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排除市场恶性炒作因素,本轮大牛市中出现的一些新特点,是市场对上市公司定价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 首先,新股在市场不同时期上市,受市场情绪的影响很大,在本轮牛市中这种特征表现得十分明显。2006年8月,中国国航上市,盘中一度跌破2.80元的发行价。时隔一年后,同样是高油价,同样是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中国国航却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以15.07元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较上市首日上涨了438%。 其次,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大股东对旗下资产进行整合的意愿增强,而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的时间又难以准确预测,从而加大了新股定价的难度。 最后,中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一些中小型上市公司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当机构普遍将目光聚集在一些大型龙头公司上的时候,也经常会忽视那些中小型企业的增长潜力。 加强监管遏制投机 新股上市首日大涨看似风光,却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从历史上看,上市当日疯炒的新股,其隐含的风险一旦爆发,杀伤力相当巨大。 针对新股上市首日的大肆炒作,有关监管部门连续出台了多项监管措施。昨日,深交所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板股票上市首日交易监控和风险控制的通知》,其中不仅增加了临时停牌次数、延长了停牌时间,还进一步加强了交易监控的手段,对出现通过大笔集中申报、连续申报、高价申报等方式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的重大异常交易情况的账户,将采取限制交易、上报中国证监会查处等措施,并对盘中限制交易措施规定了特殊的实施程序。 从昨日上市的3只新股表现来看,均出现高开低走的现象,而且股价的波动幅度明显收窄,可以说,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投机的作用。 相关报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