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三高现象困扰新股发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1日 05:3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今年以来,新股炒作行情逐级升温,高市盈率发行以及上市后高换手率、高价炒作等“三高”现象引起业内广泛关注。“三高”现象困扰新股发行

  见习记者孙宗胜

  昨日,深交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板股票上市首日交易监控和风险控制的通知》,宣布对新股上市首日过度炒作加强遏制,但西部材料、北纬通信和江苏通润三只新股顶着压力逆市而上,涨幅仍分别达到了415.45%、264.66%、221.89%。

  至此,8月以来上市的7只股票全部遭到暴炒。加速新股发行的初衷之一是扑灭市场投机氛围,但却似乎陷入了抱薪救火的尴尬境地,原因何在?

  疯狂的新股

  “见过新股疯涨的,但没见过这么多新股齐刷刷疯涨的”,炒股时间超过10年的股民老王这样说,表情中充满了疑惑和难以置信。过去的一周,新股上市首日动辄400%、500%的涨幅似乎已是司空见惯。

  8月3日,同样是周五。宏达经编、中核钛白上市首日分别大涨538.1%和500.9%,以5.43元、5.58元发行的两只股票当天盘中最高价分别为35.97元、35.10元,最大涨幅达到了562.4%、529.0%。根据统计,这两只股票首日涨幅创下2000年以来中小板首日涨幅纪录,仅次于四川圣达1999年6月25日上市首日830.2%的纪录。被震惊的市场还没有恢复表情,新的冲击接踵而来。

  8月8日方圆支承、荣盛发展上市,结果以8.12元发行的方圆支承开盘即大涨454.2%,盘中最高至51元,收报47元,涨幅478.8%,继宏达经编、中核钛白之后创出2000年以来中小板第三大涨幅。同日上市的荣盛发展开盘也大涨277.4%,盘中最高至58.95元,收报50.8元,涨幅292.88%。

  首日涨幅逐渐攀升

  根据本报信息部对上半年新股发行情况的统计发现,新股首日行情走热呈现出逐渐发展的轨迹,而8月以来的7股狂奔显示炒作新股的气氛达到了一个狂热的顶点。

  截至7月30日,上半年已经发行了59只股票,其中56只上市交易。对56只上市股票的首日涨幅分析发现,从1月到3月2日前发行的18只股票中,有12只股票首日涨幅在100%以下,主要是集中在50%-80%的涨幅上。其中涨幅超过200%的只有两只,威海广泰279%、罗平锌电约207%。

  从3月6日新海股份上市到6月20日期间,上市的25只股票首日涨幅上了一个台阶,基本都跳到了100%以上,达到200%以上的出现了6只,整体上升趋势明显。到拓邦电子上市,出现了今年以来的第一次恶炒,创出了首日472%的涨幅。

  分析发现,在拓邦电子之前上市的安纳达等几只股票首日涨幅已经走高,引起了市场关注,很明显的是,这几只股票对炒作新股气氛起到了很强烈的示范作用,最终对拓邦电子的上涨起到了铺垫作用。

  接下来的7月有6只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大约都在150%以上,相对于今年前几个月,这一水平已经整体翻番,达到一个高位水平。到8月3日新股涨幅开始强力扩大,创出了上周惊人的整体上涨现象。

  三高合奏

  新股的高价炒作引起了行业内的关注,有分析人士认为,高价炒作、高换手率、高市盈率已经成为困扰新股发行的新“三高”现象。高换手率必然会推高首日股价。以本轮最先创纪录的宏达经编、中核钛白为例,其全日换手率分别达77.65%和74.7%。随后上市交易的方圆支承、荣盛发展换手率也达到了69.9%、62.9%。而昨天上市的西部材料、北纬通信和江苏通润三只股票换手率分别为 69.63%、65.7%、64.99%。

  频繁的换手说明了投机气氛的浓厚,最终导致了新股发行的暴涨。北京首放分析师认为,这是由于目前市场炒作新股习惯未改。

  目前行业内对新股高价炒作、高换手率的担忧已经达成一致,但对高市盈率却仍存在争议。银河证券分析师丁向辉认为,一般情况下,机构在参与询价时对新股市盈率心理底线会控制在20倍以下。

  统计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的新股IPO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只有3家,20倍以上的为56家,其中30倍以上的达到了8家。有22只股票的市盈率为29倍,距离30倍市盈率不远,实际上,可以说有30只股票的市盈率为30倍。其中中国远洋中国平安中信银行以98倍、76倍、59倍的市盈率排在前三位。

  丁向辉对此解释,新股发行市盈率达到30倍有些偏高,但是在目前市场总体市盈率偏高的情况下,仍是可以容忍的。实际上,更多的基金经理、投行人士并不认为目前的新股市盈率偏高,恰恰认为这是一个正常水平。但毫无疑问的是,在这种逐渐扩大的容忍中,新股市盈率已经逐渐水涨船高。

  谁是幕后推手

  专家认为,新股上市首日暴涨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市场上有部分资金偏好在一级市场打新,不愿意进入风险更高的二级市场。统计数据证明了他的观点,根据本报统计,上半年发行的59只股票中,机构获得配售家数呈现出明显的逐渐扩大趋势。

  在3月份之前,获得配售的机构家数大多数都在100家左右,最低的只有54家,最高不过252家。但是从4月份之后,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50家左右。大量的机构为获得打新的无风险收益,积极参与配售并且在网上参与申购加剧了新股供不应求。根据业内统计,银行系

理财产品大约有2000亿的资金几乎是逢新必打,不少公司成立了专门用来打新的资金。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游资炒作。丁向辉认为,新股上市首日涨2倍还是能容忍的,但如果达到3-5倍,则证明背后有资金在炒作。此外,散户的积极跟进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在牛市背景下,散户参与炒作新股的热情更加强烈。正是这些不断的跟进者为新股上涨提供了空间。

  高烧导致股价透支

  上市首日的暴涨让中签的投资者乐开了花,但对众多首日跟进的投资者来说却可能意味着另一个结果。根据本报统计,已经上市交易的50多只股票在经过了上市首日的上涨后,已经逐渐趋向价值回归。

  有约40只股票相对于上市首日收盘价涨幅低于42%,而同期大盘指数涨幅也超过42%,这意味着在上市首日剧烈上涨后,部分新股已经无力继续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收益。而且统计发现,有超过12只股票上周收盘价格低于首日收盘价,最大的下跌幅度为38%。

  业内人士认为,新股上涨过快必然会透支未来股价,使股票丧失持续发展动力。最近新上市的几只股票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在上市之后第二天,方圆支承和荣盛发展下跌,幅度超过9%。同一天,中核钛白和宏达经编也下跌近8%,首日恶炒导致股价透支乏力现象明显。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