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佳瑞

  上市乳企2016年年报陆续揭晓,乳制品行业整体难言乐观。一线乳企方面,伊利营收超过60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1.80%;蒙牛重回“500亿俱乐部”,但增收不增利。部分二线及区域乳企如天润乳业燕塘乳业等实现利润增长。奶粉企业业绩则出现分化,合生元、澳优两家以奶粉加工为主的乳企业绩稳健增长,但昔日的奶粉龙头企业贝因美大幅亏损。

  伊利蒙牛继续领跑

  3月31日晚,伊利发布2016年年报。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06.09亿元,同比增长0.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69亿元,同比增长21.80%;基本每股收益0.93元。同时,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6.58%,再创行业新高,已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

  尼尔森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伊利股份在整体乳品市场的零售额份额为20.0%,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位居市场第一。

  具体来看,伊利股份液体乳产品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5.22亿元,较上期增加23.71亿元;冷饮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94亿元,较上期增加0.96亿元;奶粉及奶制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56亿元,较上期减少9.91亿元。

  2016年,伊利股份新产品表现颇为引人注目,其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2.7%,较上年增加约7个百分点;金典、安慕希、畅轻、金领冠、巧乐兹、甄稀等重点产品的收入占比达49%,较上年提升3.2个百分点。凯度调研数据显示,伊利股份常温液态类乳品的市场渗透率达到77.1%,比上年度提升了0.3个百分点。

  蒙牛乳业年报显示,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537.8亿元,同比增长9.7%,重回乳企“500亿俱乐部”。不过,尽管业绩上涨,蒙牛2016年账面上却出现7.5亿元亏损。

  2016年12月15日,蒙牛曾发布公告称,雅士利2016年度将会产生亏损,不仅会冲减蒙牛的营运利润,而且经审慎考虑其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蒙牛将一次性对投资雅士利进行商誉减值计提,因此利润会出现亏损。

  2013年6月,蒙牛以120多亿港元溢价收购雅士利,给公司带来了近50亿元的商誉。2016年上半年,雅士利又以12.3亿港元收购连续多年亏损的多美滋中国,再次给蒙牛新增了7.18亿元商誉。截至2016年上半年,蒙牛商誉达到65.69亿元。

  高商誉并没有给蒙牛带来利润流入。雅士利自2013年被蒙牛并购开始,业绩逐年下滑。2015年,雅士利对蒙牛的利润贡献为1.18亿元,同比下降64.4%;2016年上半年,雅士利净利约1500万元,同比下降86.2%。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本次年报亏损低于此前盈警公告。财报显示,计提投资雅士利的商誉减值、出售库存大包粉导致的一次性亏损并未对公司财务造成大的影响。公告表示,公司财务情况非常健康,经营现金流亦大幅增长。

  二线及区域乳企业绩增长

  多家二线及区域乳企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3月28日,光明乳业公布2016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光明乳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02.07亿元,同比上升4.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3亿元,同比上升34.63%。

  分析人士指出,光明净利润同比大涨超30%,主要得益于原奶价格下行降低了乳制品企业的营业成本。光明乳业2016年营业成本为102.48亿元,同比下降3.32%,毛利率同比增加3.61个百分点至42.48%。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此前曾表示,光明乳业的优势在于高端产品和冷链技术。布局新莱特使光明乳业能利用国外上游优质资源,引进先进配方、理念、技术,从而有助于高端产品的发展。不过,光明乳业在除大本营上海之外其他区域的增长仍面临挑战。2016年,光明在上海一地实现51亿元的营业收入,占其全国总营收的30%。

  其他区域乳企则通过区域深耕提升业绩。作为一家老牌区域性乳企,燕塘乳业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6.6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10.44%。业绩增长主要是公司集中推出新品群,形成覆盖全渠道的立体化营销网络。渠道方面,公司在深耕广东省内市场的同时,在周边省份的销售也逐步展开。营销方面,公司手握有数十万受众的微信公众号窗口,与“滴滴出行”新兴社交直播平台进行跨界联合推广,积极探索“互联网+”新模式。

  新疆区域乳企天润乳业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8.75亿元,同比增长48.7%;净利润7827.33万元,同比增长53.9%。报告期内,公司乳业板块加强销售市场的开拓,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疆外市场的开发力度,累计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牧业板块加强对成本的管控,使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奶粉企业业绩分化

  3月14日晚上,澳优交出了国内奶粉企业首份年报。2016年,公司销售增长30.3%至27.4亿元;净利润增长320.4%至2.1亿元。其中奶粉业务全线增长,当年自有品牌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及牛奶粉在全球的销售额增加约50.8%至约18.2亿元。公司表示,净利润的暴涨与上年基数较低、旗下核心品牌增长较好有关。

  另一家在港股上市的奶粉企业合生元业绩也创出新高。公司2016年实现收入65.05亿元,同比增长35%;净利润9.54亿元,同比增长280.7%。公司表示,合生元品牌奶粉稳中有升,收购的澳洲保健品品牌Swisse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在中国开展主动销售。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体业绩上涨,但其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销售收入却下降3.7%,主要是由素加品牌旗下的中端婴儿配方奶粉销量下滑所致。

  而昔日的奶粉龙头企业贝因美在其发布的业绩快报中表示,2016年净利润下滑869.94%。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38.87%;净利润为-7.9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02亿元,下降869.94%。贝因美表示,2016年虽然公司在电商渠道表现强劲,但传统渠道的销售业绩下滑剧烈,公司经营业绩出现较大亏损。

  中信建投指出,婴幼儿奶粉注册制公布前市场混乱、竞争激烈,各厂商打起“价格战”,贝因美没有积极参与,销量严重下滑,同时2016年的“买赠”活动对贝因美的业绩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就行业整体来看,2015年新生儿数量的下降对2016年奶粉需求产生直接影响。此外,一二线城市中,国外品牌稳居前列,对公司业绩也造成了一定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贝因美的业绩巨亏更像是一种策略。中信建投分析指出,2016年四季度,贝因美业绩出现巨幅下降是由于公司对累计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亿元进行转回,同时对个别超额亏损的控股子公司计提坏账准备6100万元。

  中金公司预计,2017年,在婴幼儿奶粉行业需求显著增加、注册制名单分批出炉的情况下,贝因美作为国产龙头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