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银行业摆脱周期轮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 11:16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银行当前的资产质量或许被高估,中国经济或将步入类似于1996—1998年的下行周期,这都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但我要告诉读者,银行业两位数的坏账水平一去不复返了

  - Jonathan Anderson/文

  10年前,无论是国际观察家,还是中国经济从业者,都对中国银行业忧心忡忡:坏账率曾一度超过50%,为亚太各个经济体中,仅次于印尼银行业最高坏账纪录。

  10年之后,中国银行机构通过财政注资和境内外上市融资,其资产状况大为改善,银行板块更是资本市场的“明星”。

  许多分析师和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还是心存疑虑:(1)银行当前的资产质量被严重高估;(2)中国经济即将步入类似于1996—1998年的下行周期,银行业经营环境将会恶化;(3)金融业发展停滞不前,使得银行业缺少自我完善的动力。

  他们据此认为,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只是获得了暂时的改善,坏账还将增加,进而威胁到银行的经营。但我要告诉读者,银行业两位数的坏账水平一去不复返了。

  利好因素

  首先,和读者分享一下,我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看法。

  毫无疑问,外界能看到的银行业资产负债表,低估了不良资产的实际水平。新兴市场国家转型和经济高增长往往齐头并进,金融机构也在努力研发更多工具,不良资产的准确计量变得异常困难,中国大银行庞大的分支机构,也让基层管理者很容易隐瞒资产状况的真相。

  中国银行业已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对贷款分类,其中之一是“关注类”。我专门研究过2007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三大行的半年报,他们的不良贷款比重低于3%,但“关注类”贷款约有7%。按瑞银研究的估算,上述三家银行坏账水平在8%—9%之间,其他股份制银行的坏账水平依然是如此,稍高于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平均水平。这显然比10年前50%以上的坏账率,已大大好转(图1)。

  银行过去10年的贷款年均增速在12%左右,2004年一度高达25%,但近年来的银行信贷增长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从2000年开始,M2和GDP的比值一直都比较稳健。对风险的小心翼翼,也让银行财务发展比较稳健。展望未来几年,我认为,银行经营者和它们的监管者,还将继续秉承风险控制的审慎原则。

  其次,不少国际观察家认为,中国商业银行还受政府主导,高管层也由政府任命,如果经济下行,银行究竟会怎么办?

  在我看来,中国银行业在潜移默化中,实际上还是有很大改变的。

  第一,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主导作用,政府配置贷款资源的角色已经弱化,这是中国银行业最根本的改变,也有助于内部治理和风险控制。同时,政府对银行的放权,也奠定了将来利率市场化的基础。

  同样由于市场化的推动,中国许多小银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1990年代之初,中国7家大银行主导着90%的贷款和80%以上的存款,但现在只有67%和60%。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