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王雅媛港股圈 

  文 | AyoTre

  一只股票价格突然暴跌90%,每个人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反应,斩仓?抄底?还是会觉得这是只老千股,不要去碰?

  有人曾说,花一分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用尽一生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即使他们拥有同样的出生,未来的人生轨迹也会分道扬镳。

  看股票也是这样,如果你尽一生都看不清一只股票升跌的本质,那么你注定一生和赚钱无缘。

  一、股价暴跌90%的三种情况

  现在市场对于一天能够暴跌90%的股票,普遍背后认知的原因有两个:

  (1)被大规模斩仓

  大股东在不同券商进行股票质押,中途发生股票基本面变差或是受到坏消息的影响,引起股价下跌不休。

  在下跌过程中,先后达到券商设置的警戒线和平仓线,券商会果断抛售以求自保,否则贷出去的钱也要为股价暴跌一并殉葬。

  这种现象在过去一年屡见不鲜,分别有德普科技(3823.HK)及辉山乳业(6863.HK)。

  2016年7月28日,德普科技股价暴跌86%,引起券商斩仓逃亡的原因是:

  遭到沽空机构指控,其夸大盈利和虚报收购价。沽空机构格劳克斯(Glaucus)建议强力沽出德普科技,并把目标价定为0港币。

  2017年3月24日,辉山乳业股价突然土崩瓦解,一日内暴跌了85%,原因也是:

  公司被指控至少从2014年开始发布虚假财务报表、夸大资产价值还有大量的负债,美国知名做空机构浑水直呼辉山乳业为“骗子”, 引起漩涡式的斩仓暴跌。

  (2)市场认为公司有可能倒闭

  持续经营的设想坍塌了,价值可能变为“0”,就会引起市场恐慌抛售,抢在消息兑现前,赶紧换回现金。最经典的“栗子”是曾在美上市,现已被除牌的GTAT。

  GTAT是前苹果蓝宝石屏幕供应商,市值超过100亿港元,因为与苹果的合作没有顺利开展,资金周转出现问题。

  2014年10月6日,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投资者蜂拥逃脱,当天股价瀑布式下跌,狂跌90%。

  (3)免费的股票

  一般投资者对于股价暴跌90%的认知就停留在以上两个原因,不过从一些最近暴跌的创业板身上,我又想到了有第三种的可能性。

  当一个股东的股票是以零成本拿回来时,在任何价格抛售,他自然都不会犹豫,不要说跌90%,即使是99%,他仍然是赚钱的。

  当然,零成本得到和胡乱抛售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我不花一分钱得到,并不代表我会任性妄为。一般情况下,我们仍会在意赚多赚少。这也就决定了不会随意抛售。

  但如果一只股价平时是没成交量的,那他就有很大动机死里往下砸了。

  股价下跌90%后迅速反弹,散户、游资开始蠢蠢欲动,越是贪婪的人,更会率先出击。如此一来,大成交量就妥妥的出现了。

  麒麟集团控股(8109.HK),就是一个典型范例(以下简称“麒麟集团”)。

  二、麒麟集团发生了什么?

  麒麟集团是一家在内地做节能服务,在香港做资产管理、保险经纪,在菲律宾做资讯科技的公司,业务种类也不少。但近年来持续亏损,是很典型的香港创业板股票。基本因素都是幌子,直接上主菜 — 讲财技。

  8月14日股价暴跌75%,如果再往前几天看,一周蒸发近90%的市值,为什么如此悲剧,谁是幕后黑手?看看暴跌前公司做了什么。

  (1)大跌的表面原因

  5月,麒麟集团宣布‘二供五’,供股价0.07元,较前收市价0.113元折让38.05%。所得款项净额将约2.17亿元,约1.9亿元用于还债,2500万元发展证券业务,200万元作营运资金。

  包销商为独立第三方中国北方证券,公开发售由包销商悉数包销。

  大股东Sino Ahead本身持有股权就不多,只有17.14%,虽然承诺供股,但因为最后供股结果只有18.88%的供股新股获得认购。包销商北方证券及其找来的认购人一跃成为了麒麟集团的大股东,共持45.7%。

  北方证券及其认购人以每股0.07元获得45.7%股权,以公司价值换算是2.7亿,等同于一只创业板壳的价格。

  另外,根据CCASS仓位变动,单是北方证券包销完成后股份已占到了18.72%,超过了大股东,基本等同于供股、卖壳给北方证券的把戏。

  但这次离奇的地方是,既然包销商买壳完成,包销商及其找来的认购人也变成了麒麟集团的大股东。

  为什么没过几天,他们又在市场上演“砸场子”的戏码?

  根据下图,8月14日麒麟集团暴跌75%当天,中国北方证券一天就砸掉了16%的股权,几近清仓,粗略估值,损失两千万以上,等同于供股金额的一半。

  从决定供股到全部出售,只相隔了一个月,究竟这个月内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月中,关于公司比较重要的消息就是8月4日宣布由于公司与执业会计师丁何关陈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就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年度审核费用达成协议,丁何关陈已辞任公司核数师,自2017年8月4日起生效。

  公司董事会及审核委员会建议委任中天运浩勤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核数师,以填补丁何关陈辞任后的临时空缺,自2017年8月4日起生效。

  上市公司突然变更核数师是市场比较敏感的消息,乍一看,投资者都会把股价大跌跟这事直接扯上关系,认为是北方证券及其他认购人可能害怕公司账目出现问题,而选择清仓。但问题是里面的故事真的只是这么简单?

  难道北方证券等人买壳前,没有做过任何尽职调查?上市公司随便换个核数师就吓成这样,不计成本的沽出股票?虽然市场好骗的散户多,但这剧情未免太侮辱我们智商了吧?!

  (2)包销商背后的金主,另有其人

  上市公司出现核数师变更是比较敏感的消息,但这种能够被当作“敏感”的,是泛指一些被市场认为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很明显北方证券供股买壳并不是以上的案例。

  另外,变更核数师不一定是坏消息,这视乎变更的原因及变法。如果是核数师因账目上的问题,不愿意签署而被更换,投资者固然选择避之。但如果只是审核费用上,并没有达成协议,那是常见的情况。

  核数师有四大知名门派(Big 4),分别是德勤‧关黄陈方、罗兵咸永道、安永及毕马威,上市公司把核数师从Big4换成不知名的,这属于坏消息。但麒麟集团本身聘用的核数师已是不知名,现在再换一个不知名,有区别吗?

  像麒麟集团这种小盘股,券商担当供股包销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如果单纯从赚取手续费的角度去考虑,北方证券不可能会揽下这门生意。

  北方证券愿意包销,只有两种可能性:

  1.以供股方式买壳;

  2.其实包销资金根本不是它提供的,它只是充当傀儡的角色,真正出资人是别人。

  而上面已分析了如果是要买壳的话,根本不可能因变更核数师一事而清仓,因此只剩下一种可能性。北方证券只是担当傀儡角色,背后金主另有其人。

  (3)这世上只有一个人能够零成本供股

  供股股价是0.07港币,8月14日大跌当天的收盘价是 0.017港币,最高也没有超过0.064港币。即使北方证券身手敏捷,沽出成本价最高都不可能超过0.04元,亏40%,难道背后的金主不会心疼吗?

  文章开头提到了三种股票大跌90%的情况,一个是因为斩仓,一个是因为公司可能倒闭,还有一个是因为股票是零成本拿回来的。

  前两种情况都太不可能,如果股价是属北方证券的,从没有听说过券商会对自己持有的股票斩仓,另外公司才刚集完资,也不见得有马上倒闭的风险。那就剩下最后的一种可能,就是股票是零成本拿回来的。

  那么,究竟是谁如此神通广大,不花费一分一毫就拿到股票呢?

  这世上恐怕就只有一个人,就是大股东。

  三、大股东如何零成本拿到股票?

  关键在于一点,就是你对这家上市公司有没有绝对控制权。

  2股供5股,供股价是0.07港币,明显就是伸手去小股东的口袋里面抢钱,不给的就强势大幅摊薄你股权。毫无疑问,小散们一般不会同意大股东如此“胡作非为”。

  无论如何这事,一般散户都不会投赞成票的。

  表面上,供股前大股东只持有17.14%的股份,其他都在公众手上,但我们来看看7月6日举行的股东大会有关于供股的投票结果,赞成率竟高达91%!

  高企的赞成率,直接指向一个事实,大股东持有17.14%只是一个假象。

  表面上股权分散,但实际上极度集中。大股东对公司有绝对控制权,这就跟非上市公司没分别。

  大股东可轻松通过任何特别股东大会投票,做一些损害小股东利益的事情,类似这次的供股,或是通过一个巧妙的手段来从公司套回现金。

  其实,零成本拿股票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大股东把一件没有价值的垃圾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换取股票。

  但这种做法毕竟太直接粗暴,容易给港交所看穿,出手阻挠,所以大股东普遍选用间接做法。

  上市公司先向自己或有关的财务公司贷款,之后再以现金方式向自己或有关人士收购一些被打包成有价值的垃圾资产。

  因为收购是以现金方式进行,不涉及发行任何新股,即使金额巨大,一般港交所都不会阻挠,只要通过特别股东大会就行了。

  这样一来一回,大股东的钱只是从左口袋到了右口袋,而上市公司就多了一个垃圾资产和一笔负债。被打包的垃圾资产最终回归垃圾的本质,公司也因收购欠下了一身的债,之后需要再向港交所申请供股集资还债。

  上市目的就是为了集资,因此港交所对于集资还债的批核往往比较松懈,并不如发新股、买资产那样,如此一来上市公司就可以进行大比例折让供股。

  为了方便日后沽出股票,大股东就找来独立第三方进行包销,看上去是北方证券或其他认购人购买了,但其实背后的金主却是大股东本人,大股东再把自己的钱放到上市公司中。

  集资是为了还债,而这笔债务的债主其实就是大股东本人的财务公司,之后大股东再次收回供股付出的钱。

  从头到尾,大股东一份钱都没有付出过,只是把钱从财务公司转到上市公司,之后藉购买资产转回自己手中。

  第二次就是通过供股,把钱转到上市公司,之后借着还债又转到大股东手上。资金挪移两次,就完成了零成本供股的资本操作。

  之后就进入戏肉部分,释放更改核数师的新闻,安排一个看上去股价大跌合理的剧情,在市场狂砸手上的免费股票,直至成交量出来。

  以下就是8月14日的买盘记录,前几位的中国银行、恒生证券、汇丰银行、海通证券,基本上都是散户常用的券商。

  明显是派货的任务已完成,而一只一天大跌90%的股票就是这样诞生了!

责任编辑:马婕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