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1日10:30 新浪港股

  香港经济日报 社评

  接连有红筹以至港资背景企业,拟舍港股到A股借壳上市,惹关注本港融资中心地位是否退色。此现象虽非本港独有,但业界须多动脑筋,吸国际资金增港股深广度,莫仅坐等北水。

  中资私有化潮 港美如出一辙

  在港上市仅年半的万达商业,昨宣布斥344亿元私有化,拟回归A股借壳,另一红筹匹克体育亦有类似计划。至于具港资背景的内地快递“一哥”顺丰,亦拟舍港股到深圳借壳。相继有企业舍港股而取A股市场,外界忧本港融资中心地位失色。

  其实此现象非本港独有,美股去年已掀中国概念股私有化潮,三十多只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提私有化,不少拟取消美国上市后,重返A股借壳。红筹股、中概股纷纷回归A股,应有国际与内地两底因。

  国际方面,过去国际投资者憧憬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遂积极高追中资股,令有关股份享高估值、高成交。

  惟中国经济正陷调整、且部分中资企业的管治水平未符国际投资者期望,中资股渐受国际市场冷落,估值与交投量齐跌。

  至于内地方面,虽然内地股市熊踪处处,但A股实炒股不炒市,中概股在A股借壳的消息,往往惹热钱爆炒,有中概股舍美股重返A股后,估值急飙两三倍,令其他在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亦跃跃欲试。

  惟此如意算盘能打得多响,正现变数。有内地舆论已质疑,借壳风潮徒惹壳股盲目炒作,且海外中资股以高溢价私有化后,再以更高溢价在A股借壳,有圈钱甚至坑害内地股民之嫌。故市场正盛传中证监拟收紧借壳、限制借壳上市估值,甚至将借壳视为新上市申请,须经更严格审批。

  内地料限借壳 港打好国际牌

  无论如何,港股向来“打开门做生意”,中资企业既有其商业考量,本港监管部门以至港府,亦毋须刻意降低现时与国际接轨的监管要求,为挽留个别企业而刻意迁就。

  但此不代表香港应袖手旁观,因港股成交萎缩确是事实。港交所以至金融业界与其坐等中港互联互通,如扩大沪港通、启动深港通等,引北水南来,更关键的实是加强对国际市场的推广路演。

  港股素来面向国际,吸引国内外各式投资者。要继续吃好这口四方饭,除要靠国际化的金融监管,更须让更多国际投资者认识港股的投资机会,招徕投资目标、风险胃纳更多元化的国际资金,以强化港股深广度,待国际市场对中资股兴趣回升,港股自能早着先机,再次跑出。

责任编辑:黄建华 SF178

相关阅读

为何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低?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和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即使按照较低的标准,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也仅有30%左右。而在1980年代的社会调查中,在美国就有66.7%的居民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在瑞典这一比例是75%。

英国脱欧影响欧盟地缘政治格局

大家并没足够重视英国离开欧盟在地缘政治方面所带来的后果。欧盟是每个成员国政府在各个层面相互沟通的平台。这样一个关系网到底有多重要无需赘言。

农村土地流转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农民是想让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的。但是,由于对流转收益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土地归属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是否被改变的担忧,以及对经营大户甚至地方政府的不信任,让他们会对土地流转产生思想上本能的抵触。

复原乳真的那么可怕吗?

建议食药监总局尽快组织复原乳监测,加大全国各地复原乳的检查力度。各大企业也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该标注的一定要标注,否则就是欺骗消费者,最终也会被消费者唾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