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4日08:47 新浪港股

  港股还值不值得投资?出现了什么问题?未来出路在哪里?新浪港股发起“港股还有没有吸引力”大讨论,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欢迎关注港股、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一起为港股建言献策,共谋港股市场的明天。来稿请至hkstock_biz@sina.cn

近期楼市新政。图片来源 香港经济日报近期楼市新政。图片来源 香港经济日报

  新浪港股讯 10月4日消息,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内地楼市持续火爆,百城楼价连升14个月,16家房企首3季销售金额按年倍增。为抑制房地产泡沫,近日八个城市密集发布楼市调控新政,加码限购、限贷。房策明显收紧,楼市价量增长或趋放缓,10月传统旺季表现恐失色。投资者宜对内房板块持审慎观望态度。

  今年内地楼市呈“疯牛”行情,价量齐升难改。9月百城住宅价格指数按年增长16.6%,连升14个月,且其间升幅逐月扩大。其中,9月一线城市价格指数急升26.7%、二线城市上升14.9%、三线城市亦有6.8%的升幅。

  期内,百城新建住宅均价报每平方米12,617元(人民币.下同),按月上升2.83%,升幅较8月扩大0.66个百分点。其中,按月升幅前4名为郑州、无锡、常州及昆山等二、三线城市,涨幅介乎6%至7%。

  抑制资产泡沫

  自7月26日政治局会议罕有提出“抑制资产泡沫”,8月起个别城市已逐步收紧房策,但从上述9月数据来看,成效甚微。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上月28日接受CNN采访时,就警告称“这是史上最大的泡沫”,并坦言“看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案”。

  历年来,9月30日为内地楼市政策发布的关键日期。2014年“930”重磅新政全面松绑限贷,掀开了之后两年楼市复苏甚至走向狂热的序幕。

  加码限购限贷

  2016年的“930”,多个城市密集发布楼市新政,加码限购、限贷政策,或再度成为内房市道转向的一个重要节点。

  据中新网报道,9月30日至10月2日短短3天内,北京、天津、苏州、成都、郑州、无锡、济南及合肥共计8个城市先后收紧房策,令本轮调控发出楼市新政的城市增至13个。中经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认为,这说明政府在给全国过热的楼市降温方面达成共识。

  新政重点在于限购及限贷。除了4个一线城市限购外,杭州、苏州、郑州、无锡等10个二、三线城市亦加入限购阵营。另据广发地产统计,11个城市新政收紧了首套房或二套房的最低首期比例,8个城市计划加大土地供应,及拟引导土地出让理性竞价,控制地价过快上升等。

  对于此轮调控政策的效果,有分析指将令10月“银十”传统销售旺季失色,不复9月“金九”的强劲表现。中金亦认为,这是自今年3月沪、深调控以来,第二轮实质、较为严厉的地产调控,预示调控步入历史政策周期中的“再加码阶段”,料主要城市成交或进入行业周期中的“量缩价涨/量价齐跌”。

  同时,《京华时报》引述易居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称,预计政策的真正效应会在明年显现,因政策的周期拐点比市场提前6个月出现。到了明年第二季部分城市或有量价齐跌的现象出现,不过此类市场拐点属周期性下跌,而非楼市的趋势性下跌。

  总之,内地楼市政策的拐点已明显来临,“疯牛”行情有望获得抑制。投资者宜对内房板块持审慎观望态度,并留意楼市转为下行或将打击股市的表现。

责任编辑:1800139007 SF182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