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雪球”,作者“鹏华基金鹏友会”。

  年初以来,港股涨幅一浪高过一浪,恒生指数已累计上涨超17%。这其中,汹涌的南下资金潮功不可没。数据显示,自2014年开通以来,港股通累计资金流入已经突破5000亿元。

  从股价涨幅来看,港股通指数持续跑赢恒生和恒生国企指数,反映出市场对相关标的关注度之高。

  来自高盛的研究报告显示,欧美主动型基金在香港市场的投资从2015年以来逐渐转为被动型ETF投资,总体上呈现资金净流出状态,但港股市场整体却呈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南下资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盛预计,2017年南下资金规模可能将达到370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增长70%。

  如此大规模的资金量,对于任何一个关注港股的投资者,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无论来自海外还是内地,都越来越难以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17日,港交所网站开始披露全部港股通标的每日持股记录,为全方位了解南下资金动向提供了重要渠道。

  那么,南下资金究竟买入了哪些港股通标的,他们的操作风格又有什么特点呢?小编这次就为大家整理了港交所最新披露的数据,一起来看看南下资金的“真面目”吧。(以下数据均来自港交所网站,截止日期20170602)

  总体情况

  先来看看总体持股情况:目前南下资金已经对港股通标的实现了全覆盖,平均持仓比例为3.68%,较持股记录开始公布时(3月17日)3.38%有小幅上升。目前,港股通已经在109家港股上市公司中持有5%以上的股份。

  持股之最

  究竟哪只港股通标的最受内地资金青睐呢?从持股比例来看,占比最高的是神舟控股,比例高达41.14%,接近半壁江山。而从持股量和持有市值来看,最高的均是建设银行,达到626亿,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相当于12%的南下资金都买了建设银行。

  三大猜想

  我们通常认为,目前通过港股通南下的资金多来自机构投资者,其风格往往更偏向于那些高股息、低估值的大公司,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猜想1:港股通偏爱大公司?

  不明显。从持股占比来看,港股通在配置中对公司的市值似乎没有明显的偏好。对于100亿以上市值的公司,港股通持股比例非常接近,但对比较小的公司(市值小于100亿),港股通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回避。

  猜想2:港股通偏爱高股息?

  No!与我们通常的印象不同,南下资金没有对高股息个股体现出明显的偏爱,反倒是对股息率在3%以下的个股,配置比率最高(4.09%),可见南下资金也非常看重资本利得对于收益的贡献,股息率并非唯一考虑标准。

  猜想3:港股通偏爱低估值?

  Yes!在这一点上,港股通的风格完全符合猜想,对于市盈率较低的个股给予了更高的配置比例。

  由此可见,南下资金并非只认高股息、低估值的大公司,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配置。

  解决了三大猜想,小伙伴们或许更想知道,对于这波年初以来的港股行情,南下资金是否抓住了呢?让我们从行业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按照港股通十大活跃股的数据,南下资金似乎更偏爱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股,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大银行从持有市值来看的确是港股通的重点配置标的,但是,如果看配置比例的话,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我们根据港股十一大行业统计了南下资金的持股占比及持股个数,发现港股通中金融业的配置比例仅属平均水平。从持股比例来看,港股通对于以腾讯为首的资讯科技业最为青睐,比例5.31%,持有以万科为首的地产建筑业股票的数量最多,达到77只。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个行业今年以来涨幅位居前二——资讯科技业34.57%,地产建筑业26.90%,均明显超越恒生指数今年以来17.83%的涨幅,表现不负众望。

  随着南下资金的不断流入,港股通在香港市场上的话语权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同时,其投资风格并不局限于那些高股息、低市值的“大笨象”们,对于看好的行业部分资金敢于进行超配,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港股通正在成为A股资金海外配置的重要渠道,而你,还忍心继续观望吗?

责任编辑:张海营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