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9日22:1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3月28日深夜,就在复星国际(00656.HK)2016年度业绩发布会的前夜,复星集团副董事长、CEO梁信军的辞职信迅速被朋友圈刷屏。3月29日,复星业绩发布会在香港举行,对于这位25年创业搭档的离开,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回应说,“企业就像一个球队,我们不断要去赢,总是有些球员需要休息,总是让36岁的球员一直在踢球,再优秀也不行。”

  “四剑客”渐行渐远

  3月28日深夜11点36分,复星集团官微同时发出了《梁信军致全体复星同学的一封信》和《郭广昌致全体复星同学的一封信》。同时,复星国际也在港交所发布了梁信军以及高级副总裁丁国其的辞任公告。

  梁信军在告别信中说离开因为“身体原因”,但多位复星内部人士证实,梁本人并无大的健康问题。这也让外界对郭梁二人的关系产生颇多揣测。

  郭广昌则在公开信中提到,“一个多月前,信军和我吃了次饭,聊了三个多小时。那天信军第一次和我提出:因为身体原因,他想暂时休息一段时间。我非常震惊,信军又一再仔细地考虑和坚持,才有了今天我们共同的决定。”

  他说,“在公司,我对别人还算比较客气;但对信军,这二十几年我一直没有客气过,该说就说、该批评就批评。当时我觉得肯定我是对的,但其实也未必尽然。这样的二把手,信军得需多少的容忍、多大的艰难调整,才能接受和面对当着大家的这种批评,换成我一定没有他这样的隐忍。实在太多的抱歉,太不容易了。”

  郭广昌还写道,“现在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就像爬山,有时候我没有顾及大家是否疲惫,却一直望着更高的山峰,心里总想着跟大家一起往前走。但其实,可能我们队伍里面已经有同伴需要喘口气、需要休息了。”

  复星集团是由四位复旦校友共同创建,并一直享有“复星四剑客”的美誉。在这个曾经的黄金组合中,四人性格、能力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在相当长时间里,郭广昌负责掌舵大局,口才极佳的梁信军出现在公开场合的频率更高,而汪群斌和范伟在公司内部业务管理上花费的时间更多。不过,为人所共知的一点是,郭广昌在团队中的话语权显然比其他三位小伙伴要大得多。这样的组合一直延续到2013年范伟的离开,而如今随着梁信军的离任,“四剑客”已经渐行渐远。

  值得玩味的是,范伟淡出也是以“身体健康”为由。2013年,复星国际曾公告称,考虑到身体健康因素,公司执行董事范伟将调任非执行董事,并不再担任公司联席总裁。

  数据

  根据公开资料,截至2016年年末,在间接持有复星国际71.55%股权的Fosun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中,郭广昌持股64.45%,梁信军持股24.44%,汪群斌持股11.11%。

  “合伙人绝不是终身制”

  3月29日上午,复星业绩发布会在香港举行,梁信军的辞职自然成为发布会的头号话题。复星对外发布的新闻稿以“利润大增破百亿,新生代管理层亮相”为标题,试图为此次业绩发布会确立基调。但投资者和媒体发问的首个问题即是围绕复星管理层变动。

  对此疑问,郭广昌表示,“对信军由于身体原因暂时休息表示遗憾和不舍”,并坦陈,“他们的离开短期对复星是有影响的”,“但是我们要把坏事变成好事,大家也看到复星新的新生代管理层集体亮相,我感觉复星经过这么多年的培养,应该说人才辈出,战将如云。所以从这个角度,突发事件的到来,逼迫我们更多地思考给更多的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他特别介绍了陈启宇和徐晓亮两位新任联席总裁。陈启宇和徐晓亮分别在1994年和1998年加入复星,是复星内部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同时,董事会还新任命了三位执行董事王灿、康岚和龚平。

  在业绩发布会现场,新的管理团队也系数亮相。

  “企业就像一个球队,我们不断要去赢,总是有些球员需要休息,总是让36岁的球员在踢球,再优秀也不行。所以复星永远会是一个有战斗力的、充满新鲜血液、充满激情的企业家球队。”

  事实上,在今年年初,复星又宣布了新一批全球合伙人;同时,复星集团下属各个板块也在积极地建立多层次的合伙人制度。郭广昌也强调,“复星的合伙人也绝不是终身制,每年都会有新增和退出。”复星最希望两类人能成为我们的全球合伙人,一类是能独当一面,为复星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另一类是深刻认同复星的文化和战略,年富力强、有巨大发展潜力、愿意不断向高处攀登的同学。

  郭广昌的“精英组织”论

  郭广昌在 “致股东的信”中也用不小的篇幅阐述了复星的人才观。他写道:“复星是一个精英组织,复星的同学们都必须是比别人快0.01的精英。”

  他说,复星眼中精英的标准,我想可以用‘0.01’来概括,即:我们需要找到那些能够比最快的人还要快0.01的人;我们希望找到那些比别人在学习上更强0.01的人;我们更愿意雇佣那些能够比别人多积累0.01的人。现在,我们的确有一大批更加年轻、专业、有全球视野、同样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同学涌现出来,在各个层级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这是复星最最重要的资产,也是复星能持续向前走的动力源泉。

  反过来,复星现在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平庸的人,尤其是那种有简历没成绩、有经验没创新、不能持续学习成长的人,要坚决淘汰。我们说的精英,就是能跑在同龄人的前面,在各种专业能力上能够超越别人、比别人更创新的人。在精英组织的打造中,我们还非常强调两点:一是‘Glocal’,即‘Global+Local’,强化深入当地的团队打造;二是复星的全球合伙人制度。

  在管理方法上,郭广昌也明确表示,“我想复星不仅不会消灭竞争,我们还会更加鼓励一定灰度的存在。我们所说的灰度,是指各个团队之间的业务边界并不会严格划定,要有适度的重复。就像一支足球队,每个位置上一定不会只有一个运动员,而最终能上场的肯定是最好的、是从竞争中‘杀’出来的。这样的人、团队是成熟的、可信任的。”

  复星发展的下一个抓手C2M

  2016年复星国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之利润为102.7亿元人民币,历史上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幅达 27.7%,近 5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24.7%。在利润突破百亿大关之后,复星当下尤为强调的方法论是C2M, 即从客户(Customer)到生产者(Maker)畅通连接,是对全社会各个价值链的重构。

  郭广昌表示,复星必须要智造一个面向全球家庭客户的幸福生态系统。如何智造呢?现在最重要的抓手就是C2M。

  首先,从C端来说,我们要在线、线下协同触达C端,并充分挖掘其中的价值。

  其次,从M端来说,要以工匠精神和供应链重构,来打造柔性化、工业化的Maker能力。

  而复星寻找投资的标准就很明确了——要有工匠精神、要有产品力、要能满足客户不断产生的新需求。

  比如复星投资的AHAVA,是以色列国宝,是唯一获得官方许可开发死海资源的护肤品牌;

  再如国内的三元乳业,是国内质量和品控最强的乳品企业之一。

  这些企业都是复星在寻找和追求的。

  而复星投资的每一个企业都要按照C2M的标准去改造和提升。这就要求它们能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加强对资料的应用、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改善生产线的流程,让制造本身足够灵活,能够实现柔性生产;供应链也要更科学、高效,能够适应柔性化、工业化的Maker。

责任编辑:凌辰 SF179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