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3日09:21 新浪港股
圆桌论坛现场

  新浪港股讯 2017年3月22日,“新浪港股通模拟交易大赛颁奖典礼暨2017港股通投资论”在北京举办。本次活动由香港交易所赞助,国内8家券商(海通证券、兴业证券、东方证券、国泰君安、中投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华安证券,排名不分先后)协办。大钧资产总裁、合伙人胡湘参加“互联互通背景下的港股投资趋势”圆桌论坛。胡湘曾在全国社保基金任港股处处长,其后又在鹏华基金任职,2015年带领团队成立大钧资产。胡湘表示,他不觉得港股在A股化,也不觉得A股在港股化,两个市场的差异、游戏规则、投资者的特性有很大差异。A股的机构化进程还远未完成,至少要到00后称为市场主力军之后,而港股是国际资金配置亚太市场的桥头堡,连接的是整个太平洋,风格与A股完全不同。

  胡湘表示,中国现在处于二三百年以来,能够非常稳定的追求物质的财富的时代,中国几百年历史上才真正出现了中产阶级的雏形。消费、白酒、汽车,全都是跟着这个主题来的,不跟着这个主题去做投资,就会错过大把的机会。

大钧资产总裁、合伙人胡湘参加新浪2017港股通投资论坛。大钧资产总裁、合伙人胡湘参加新浪2017港股通投资论坛。

  以下是圆桌论坛(胡湘部分)讲话实录:

  孟一:刚才已经把这几位嘉宾大概的身份介绍了一下。可能有些观众朋友对他们非常熟悉,还有一些人可能稍微有点陌生,我们就先请他们每个人有三分钟的时间把自己这个公司,包括所从事的业务给我们网络上的网友,还有包括今天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做一个介绍。

  胡湘:大家下午好,感谢新浪财经,感谢港交所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沟通的平台。

  我自己的经历非常简单,原来学校毕业以后进了全国社保在全国社保做过A股处,也做过港股处的处长,我们在境外投资部的时候,全球的这种资产配置。在社保干了七八年的时间,2008年的时候离开了社保,去了鹏华基金,管过中后台和市场营销,2015年的时候出来跟一帮小伙伴们做了大钧资产。我先讲一下我们公司的定位,我们公司的定位是提供整体资产配置解决方案的细分策略供应商,这就是我们的定位。首先我们这些人有在保险公司做过,有在社保做过,我们在各种资产类别之间怎么样选比较好的β,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我们有能力评价,曾经也有基金经理说我曾经帮社保赚了多少钱,其实大家很多人是不能够分辨,这个钱到底是市场带来的,还是他的能力带来的,哪些是超额的,哪些是市场给的。我觉得基金经理更多的是战胜这个市场的α。我觉得一个人很难在一个组合层面实现绝对收益,通过A股、港股和现金这一类资产之间实现轮动,我觉得可以在公司层面和账户层面为客户实现收益。但是又不是简单的FOF,不管是多大的规模,我们始终把这笔钱当做一笔钱,不管是增加港股的配置还是减少另类投资的配置,都是增加整体账户绝对收益的水平,降低它的波动性。这是我们觉得跟市场上大多数的基金公司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采取的就是海外通行的这种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提供的就是整体解决方案下细分策略的供应商,而用的文化不是事业部制,我们就是用的合伙人制。中国到目前为止,极少数的公司在用真正的事业部制,很多人要么就是兄弟会,很多人出来把股权一分,要么就是大佬带小弟,要么就是找一个家庭信托,直接把股权卖一半这种方式。但是我们是真正所有的内部的员工,我们的创始人以及我们将来需要引进的更高端的人才都需要有股权,所以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特点。

  我们其实在港股这一块也是布局很早,我自己是2015年10月份出来的,其实我们在2016年1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在跟渠道去合作,去营销和推广,用了大概半年多的时间,最后我们才在2016年6月份的时候把第一个港股的产品发出来了。因为我自己做机构出身,也跟很多机构投资者有非常深厚的关系,非常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他们未必需要一个一年100%的收益,但是他需要一年15%和20%,但是波动性是很小的,非常稳定的一条收益率曲线。我觉得我们就是,我知道香港这个市场,因为我自己当过港股处的处长,我跟香港无数的方面都关系非常好,我们当年在社保的时候就把钱给过这些机构,他们依然在帮社保管这些事,包括帮中投管这些钱,香港市场和A股市场是差异非常大的。就像我们在公募行业,有很多海外的人,包括CEO、CMO、基金经理到A股市场上来做公募基金,大多数被证明是失败的。我比较相信的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特殊市场由那个市场,本土的人来做,我就是在香港市场,或者有非常深厚的香港港股投资经验的这波人来做这个事情。我们内部几个基金经理也是,要么是我原来在社保的时候港股处的同事,要么是我在香港这边,我们从香港的其他机构里面招募来的这样的合伙人一起来做。

  我就先说这两点,谢谢!

  孟一:接下来问一下胡总,在您的感觉当中,深港通、沪港通开通之后,您觉得做了这样一个市场的感觉和今天有不同了吗?

  胡湘:我还是喜欢用我自己原来的体系和框架来看待这个投资机会。我觉得香港是一个机构主导的市场。因为大家一直在讲A股是不是已经机构化了,价值投资是不是回归了?我觉得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美国完成机构化是七几年,香港完成是九几年,最后一次小超人,所有的韭菜全部割完,香港以此为标记,正式进入机构化市场。而在机构化的市场,真正的话语权和真正的博弈我觉得是来自于企业基本面和价值投资的这种真正的回归,当然因为这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市场,各种老千股,有很多的豺狼,做空的,打得你尸骨无存,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市场。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香港市场到底和A股市场有什么差异?我们之前看这个市场的时候总结过,很多人觉得港股那么便宜,为什么涨不起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我们同学把这家上市公司收下来了,我们几个人凑起来买,赚了一倍,很爽,平均下来有50%的收益。说怎么拿了半年不赚钱?没波动,就卖。卖回到原点,一反一复没挣钱。他说为什么?我说很简单,你把你当时买的所有的名单去打出来,卖出的时候把卖的名单打出来,就是你自己干的,自娱自乐了一把,香港就是这样一个市场。包括美国市场也是这样的,你的市值在一定的额度下,卖方是不会出报告的。一旦卖方不写报告,买方是不允许以此为推荐进入股票池的。大机构如果这个股票不在我的股票池里面,不管是标配、超配和低配,你的很多股票不在投资者的视野里。你再好,再天花乱坠,就是你自己在那里玩儿。所以为什么估值的差异会有这么大?这是第一点。

  香港整个股的发行和配售的机制非常灵活,我只要收盘以后,大股东发一个公告,我今天晚上就可以配售,新增、定增不需要像中国证监会一样,需要几个月、几年的时间去游说和运作新增发多少股票,我不会。大家可能在座的人,应该对当年国美那一段时间卖了多少股票那个事情会有经历,当时我在社保的时候,我们手里也有800多亿的股票不停的要卖掉,因为海外转持的部分。我们非常了解香港卖股票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则,怎么去卖,包括信息披露有什么漏洞可钻。当年我们在卖中石油的时候,巴菲特也卖,他的信息披露是把香港的规则用到了极致。在美国用一封挂号信,通过海运的方式给你寄到香港来,然后再信息披露。我们傻乎乎的,当天卖完以后,直接就发一个传真,明天直接公告。后来我说你们学习一下人家,后来我们也是到4.99点和5.01点的时候,我们就卡着那个数,一把下来我再去卖,因为你对这个市场的规则要合理合法的去运用。所以在香港,本身这个股票的供给,二级市场的供给是无限量的,北京五环以内不准新增建设用地,IPO中国每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几千万家,你上市公司A股市场才几千家,你的供给,这么多钱去围它,肯定是高估的。

  我非常认可刚才张英飙总讲的这种原理,但是我要提醒一下大家,把这个塞子拔了,这个水就流到这儿了。但是很可惜,香港市场那边连着是一个大海,这边是一个大的太平洋。所以水过来的时候,它会起波澜,会估值往上走。但是那边全球配置的资金一旦高估,包括汉能,一把就给你打下。全球配置,包括今年1月份、2月份的A股市场大家有没有了解?2月份是全球的资金往新兴市场配进来的。但是配置永远有一个问题,市场起来的时候养老金和机构投资者永远都是先配发达市场,先配本土市场,然后再来配新兴市场。你配置的时候,就像毛细血管一样,血是最晚的时候流到你那里。2008年整个华尔街跌得惨不忍睹,人家先把香港市场赎回来,我先撤回来。所以你的波动性和你的风险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把这个所谓的估值差解决。我当港股处处长的时候,我们那个时候A、H的溢价就这么多,我们那个时候就想能不能做一个产品做两地的套利,做不到,未来10年,我估计这个估值差会很长时间的存在。

  我自己对香港这个市场是心怀敬畏的,因为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包括很多机构投资者配置的时候损失非常惨重,包括社保,我最早曾经试图想扶持国内的公募基金公司,培养他们的海外投资能力。我在选海外投资能力的时候,顺便选了国内两家基金公司。最后很可惜,外面的人就是做的不如我们,A股的基金经理说懂基本面,对于我们不得已,把这个组合拿回来加给别人,必须要为专业买单,然后你才能够去为他的α部分付费。香港的整个市盈率,全球各个市场比,它的市盈率是几乎所有市场里面最低的,它的时间轴上,香港的市盈率也是最低的,所以我非常看好港股,但是我看好的逻辑,是因为它的配置的价值,而不在于投机的价值。

  孟一:您觉得这样一个策略怎么样?

  胡湘:我们在另外一个更高的框架下去看这个事情。中国A股纳入MSCI这件事情,很多人太低估它的影响力。我是做配置的,全球机构投资者在权益资产的配置大概是100万亿美金,不算其他的债券什么的。新兴市场,含中国,我们在全球的整个资本市场里面占比大概是17%到22%。中国A股市场大概占5%到7%的比例,高的时候能够到8%。一旦MSCI把A股纳入进去,将来会含港股,这个标的本身容量太小,来配置的时候进得来,出不去,或者你的流动性不能很好的符合我的这个配置的要求。所以我自己觉得,当作一个长期的合作的话,A股、港股整个被配置的价值,当然我扯外汇管制有点远,其实我们现在害怕资本流出是没必要的,将来这个国门一打开,就像我们每天的海关,每天往外走的人很多,进来的人依然很多,全球的机构投资者会非常看好中国市场,但是没有途径。因为你不让我走我就不敢进来,所以只能在香港的时候搞。将来一旦起来了,那个时候我觉得才是一个大水漫灌,港股市场和A股,我觉得不会拉平,至少也能够是比肩的这样一个水平。将来A股如果解决IPO的问题,解决整个资本自由流动的问题,A股的估值将来确实要普遍下行。但是中间会有资源配置导致很多非常优秀的公司能够逐步走出来,包括像茅台这些公司,其实大家现在就是不得已,因为我们现在市场心态是另外一种心态,裁判带着哨子在场中踢球,所以我们不得不用价值投机的方式,现在只能是蓝筹白马的这种方式。所以我自己觉得长期来讲,包括我们公司的战略配置上,我们也已经开始开设了香港办公室,我们也有在香港的基金经理,我们开始在发离岸的港股基金。

  孟一:接下来我想问一下胡总。刚才我们听许韬总在讲美图的时候,有一点感觉,觉得港股有一点A股化。A股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二级市场的联动或者说市值管理,比如信用贷或者股权质押,成立一个产业基金之后再去收购一个标的,再往上市公司去装,不管证监会批不批,只要一公告,可能股价就上去了,就赚到了想赚的钱。您觉得现在是港股A股化还是A股港股化,这两个谁对谁的影响更大一些?

  胡湘:我既不觉得港股在A股化,也不觉得A股在港股化。我觉得这两个差异、游戏规则、投资者的特性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曾经有一些我们很讨厌的经济学家,试图说中国要培养机构投资者,但是公募基金在海外是非常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的力量。但是公募基金也跟散户一样在追涨杀跌。其实刚才讲的,公募基金后面是基民,你什么样的钱就决定了什么样的行为,并不因为你是扣了一顶帽子就会变成一个机构投资者,所以机构行为决定了你的投资行为。A股市场80%的资金可能是由机构投资者提供,20%的资金由散户提供。但是市场80%的交易量是由散户来提供的,中间蝇营狗苟,我们以前会去看基金经理组合的换手率,5倍已经非常高了,个人散户一年换5倍没见过。所以本身在这样一个市场情况下,刚才我讲到了,A股将来会机构化,但是不是现在,现在没有,现在只是一个假象。现在我们因为股灾的原因,各种原因,因为有些话讲出来就犯忌了,我们不太敢讲,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达成的一种临时的平衡,是大家不得已而采取的一些方式。

  比如一般人踢球,有的人踢球很脏,他是随手把旁边看球的或者组织者一枪毙了,所有人都乖乖的,好好做,裁判自己带着枪在上面也踢球,这个大家都变成了一个机构的市场。但是所有背后的人性、市场的结构、资金的性质依然没有变,它的会重新,你看投机的力量只是在潜伏着,因为被恐惧,或者是投资收益的原因,把70后的韭菜割完了,80被割了一茬,现在80后、90后正在努力的长自己的韭菜,还会充斥进去,什么时候中国会机构化完成?00后成为市场主力的时候,那个时候整个市场,社会的增长率,市场的平均收益率,包括资金的性质,慢慢这个时候才会港股化,才会机构化。

  再回过头来讲,港股会不会A股化?我也觉得这不成立。为什么?就像刚才讲的,这个连通器,那边是连着汪洋大海,你这边是印度洋,那边是太平洋,中间确实水溢过来的时候会起波澜。没有你溢过来的时候,它其实也在起波澜。就像刚才讲到,蒙古能源我原来也看过,光启科学借壳的事,老高这些人我都熟,我都见过。里面玩了猫腻,要够大胆,照样可以比A股玩得更凶残。香港本地的企业都是全球在亚太区的一个桥头堡,很多人想看好中国,进不来,那就在香港,亚太这边,日本已经没有机会了,台湾这边,其实慢慢也在被大陆化,也在走空心化。新加坡和韩国的市场,其实在配置的角度来讲也是一般。所以未来亚太这边,中国将来就是3+1的交易所,沪港通,相当于我们自己的,台湾市场也和整个大陆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只不过台湾现在的交易量,各方面小了一点,我们交易上有很多法律的限制。将来A+H这个市场本身,确实是因为制度的原因,路径依赖的原因,以及投资者结构的原因,还是按原有的这个路径。但是我觉得近期随着资金的流入,包括全球热钱的流入,这个活跃度会起来,交易量会上升,包括估值会上来,而且是一个长期向上的趋势,我觉得改变不了。美图这种事情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每年都在发生,只不过是大家熟悉的。

  孟一:另外可能美图的名声比较大。我觉得在2015年的时候,大陆的A股市场特别明显,那个时候就是散户的资金机构化,机构的风格散户化,所以说可能让人有一些错觉,觉得好像A股和H股之间有一些连带。其实本身就A股市场谈A股市场本身的话,其实也存在一些散户向机构化转变的过程。

  胡湘:就我自己而言,是在往机构化的路径上发展,但是这个路径需要20年,需要30年,并不是说两三年就会完成。所以我非常喜欢你刚才讲的一句话,就A股谈A股。其实我是做大类资产配置的,我永远不会就某个事情谈某个事情。比如我们现在做的,我有A股团队,有港股团队,有PE团队,我非常喜欢日裔美国社会学家的福山,他经常讲一句话,如果你只了解中国你就不了解中国,大家听着有点拗口,如果就A股谈A股,就港股谈港股会犯极大的错误。放在全球的视角来看,有市场才多少年?有基金才多少年?真正保险可以开始配比股票才多少年?你就说我们已经港股化了,已经完成了这个进程?我比较相信大概率事件,所以什么东西我都是拿数据说话。包括我们原来看全球的各种经验,像马拉松,就看人均GDP到了多少,中产阶级会起来。就是我们这些三四十岁的人,开始有点钱了,又开始关注健康了,身体每况愈下开始跑马拉松,我90年代在学校的时候跑马拉松被同学笑话,现在大家还是笑话我。包括北京车的限号,上海就很市场化,就是遵循经济规律,很早就开始限了,因为人均GDP已经到了那个程度了,汽车的消费就会起来。但是北京因为各种原因,我们就不限。所以到现在摇号,比什么都难,你不遵循客观的规律,包括中国现在房价为什么涨这么厉害?全球最有用的工具房产税你不去用。大家说我们没有解决70年产权的问题,克强总理已经表态了,而且说怕影响既得利益。很简单,我们用一个非常简单的规则,我们就从有10套的人开始,99.99%的人都会同意通过房产税的,每年减一套,这个房产税肯定全民通过,你这个房价持有的中间环节成本就会下来,我们就不会让国家有这么高要素的成本失去了未来。因为我现在非常担心中国有一天会成为第二个日本,这么高的要素价格的情况下,你的未来的增长动力在哪里?你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可能是属于既没有获得太多的利益,但是我也什么都没落下,有车、有房,什么都有。但是后面的人怎么办?因为社会是靠新的力量,并不是靠既得利益者来创造财富和创造前进的动力。所以我觉得一定要解决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问题,包括为什么海外有房产税?富不过三代,中国为什么能够持续3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只是放在30年的维度里面去看,你会觉得解释不了。如果放在300年的维度里面来看,中国二三百年以来,能够非常稳定的追求物质的财富,以及我们这一代人,中国几百年历史上才真正出现了中产阶级的雏形。刚才说的消费、白酒、汽车,全都是跟着这个主题来的,你不跟着这个主题去做投资,你就会错过大把的机会,包括财富管理也是一样的。

  孟一:感谢胡总这么长的论断,把自己对于社会学的观察都表达出来了。我们既要高瞻远瞩的判断未来,比如人均GDP到了什么水平,汽车应该怎么做。同时要有一个时间的节点去沉淀过去,相当于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时间,才能最后完成机构化这样一个过程。我觉得刚才胡总说得真的很精彩,在这么一篇长篇大论当中,最后居然还能够扯回到港股投资上,我们给胡总掌声。

责任编辑:黄建华 SF178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