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3日09:11 新浪港股
香港泓铭资本许韬

  新浪港股讯 2017年3月22日,“新浪港股通模拟交易大赛颁奖典礼暨2017港股通投资论”在北京举办。本次活动由香港交易所赞助,国内8家券商(海通证券、兴业证券、东方证券、国泰君安、中投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华安证券,排名不分先后)协办。香港泓铭资本CEO许韬、景泰利丰董事长兼投资总监张英飙、大钧资产总裁、合伙人胡湘、资深港股投资者王佳忠先生参加了论坛讨论。大家共同探讨在互联互通的背景下2017年港股投资机会。

  香港泓铭资本CEO许韬表示沪港通开通之后,未来三到五年港股会有些变化。但是有一些投资性或者博弈性的东西长期并没有改变,包括深港通、港股通开了之后,港交所这个制度,确实还是有一些人为的历史问题存在,这些可能还没有变化。但是确实香港市场未来会不断的演变。

  对于美图最近的表现,他表示实际上在美图刚上市的时候他是不看好的。他讲了一下大概的投资思路,就是一般是投资为主,但是不排除有的时候也会根据一些个人的感觉,市场的倾向和一些趋势,会做一些投机性的博弈,但是博弈的仓位不会很重。就综合各方面市场形势,从博弈的角度来看,美图正好刚纳入港股名单里面,另外就是大股东当时想做市值的动机是非常明显的。大股东、管理层也是四处找了一些资金做股价。另外看技术的话也是很明显的,突破了一个平台的趋势。另外那个时候美图还不能正式做空,但是有的人他可能想提前布一些做空的量。美图基本面我不看好,但是不排除有时候趋势性来临的时候,我可能会拿一部分仓位做一下。超额收益有的时候不能纠结于所谓的基本面,还是要守正出奇,但是要注意安全。

“互联互通背景下的港股投资趋势”圆桌论坛

  以下为圆桌论坛环节(许韬部分)实录:

  许韬: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参加活动,和大家分享交流。我是私募的新兵,因为我看到张总,我之前在中金做了8年,我在中金的时候见过张总,张总是我的前辈,在大佬面前不敢班门弄斧。我研究生是在北大读的,之后在香港工作,2006年回到北京中信证券,2008年到中金公司香港,在香港工作了8年时间。我们去年是拉了一个团队在香港成立了我们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刚刚在香港发行了我们的基金产品。我们的团队市场上应该是比较少见的,基本上团队都是8年到10年以上海外投资经验的,而且都是华人组成的,都是中国人。我们的背景有券商、保险公司、公募,有国家队,有外资行,基本上在香港都做了很多年。我刚才听了很多嘉宾的讲话,我觉得海外投资港股是一个大的趋势,所以我们也希望抓住这个风口,也多向大家学习,谢谢大家!

  孟一:你们公司的逻辑和策略是什么样的?比如说是深度挖掘的,做到中小股票埋伏进去,还是喜欢做大市值的量化交易,或者比如说做套利,比如说和其他的期货进行对冲的,您具体的投资逻辑和风格是什么?

  许韬:我们团队有点像是一个平台型的公司,包括我自己,还有我们团队的投资经理,大家的风格可能各有侧重。我自己投资的一点小小的体会,我是归结成16个字,叫投资为主、投机为辅、分散配置、滚动操作。我们自己还是以主观投资基本面价值分析为主,但是我自己也比较喜欢有时候可能会拿一部分做一些投机性的博弈性的交易。我们团队其他的几个人,因为可能是出身的背景不太一样,大家的风格也稍微各有侧重。比如我们团队的杨栋,他之前在香港是从券商的研究员出身,后来在香港太平资产做投资7年时间,他是保险的背景,管的是保险公司的钱,所以更加稳健一些。我们团队的张文勇以前在香港的华安投资,华安是外管局在香港的投资平台,他以前在香港的华安投资,他们国家队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接触到很多外资的渠道,他的国际视野是非常好的。我还有一个同事做港股,他更喜欢微观挖掘,所以我们团队基本上各有侧重。所以我们还是看基本面,包括行业和投资,我们还是希望挖掘中国和老外认知的一些盲点,抓住我们自己把握的投资机会,谢谢大家!

  孟一:也就是说管理规模也不少,有100多亿港币,而且有时候利用一些信息不对称性,突出我们华人的优势。

  许韬:100多亿港币是我以前在中金的时候管的资产,我们现在团队也是刚刚成立,现在大概有几千万美元,不到一个亿美元。但是应该来讲,在刚起步的海外私募应该规模还算比较大的。

  孟一:首先想请大家谈一谈,前几年的沪港通,最近的深港通,开通之后你们觉得做港股和之前有没有差别?大家来谈一谈这样一个感受。

  许韬: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是2008年到中金香港的,我其实做的不止是港股二级市场,包括香港的期权,结构性产品,包括香港市场的债券,很多东西其实都有做。我自己感觉这两年其实有一些变化,但是很多东西可能也还没有变。没有变的一点是什么呢?还是鬼佬说了算。还是咱们总是有一种错觉,以为解放军大军已经过来了,有时候会容易兴奋过头。比如有一些网红,或者有一些很知名的人,经常动不动争抢港股的话语权,我觉得至少未来三年或者是五年,至少不会大话说得太满,这个还是有一些改变的。但是沪港通,包括深港通开了之后,有一些国内的资金过来香港这边做,确实是有些变化。比如说我举个例子,这两天美图或者周黑鸭这种炒作,可能港股有一些本地投资者他觉得很疯狂。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2007年的时候,香港蒙古矿业炒作的疯狂,国内的人是无法理解和无法想像的,其实我觉得香港市场也是比较深的。有一些投资性或者博弈性的东西长期并没有改变,包括深港通、港股通开了之后,港交所这个制度,确实还是有一些人为的历史问题存在,这些可能还没有变化。但是确实我自己觉得,香港市场未来会不断的演变。所以我们自己的团队也是,我们在香港有办公室,在深圳有办公室。我的看法可能跟刚才胡总讲的很像,就是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我们团队基本上都在香港市场泡了很多年,而且我们有一个体会就是,我们这几个人以前都在香港踩过地雷,而且踩的雷都是曾经受伤惨重的,每个人都有血泪史。但是只有这样的话,在未来做港股的时候会更谨慎,更小心一些,所以就是不断的学习。

  孟一:许总觉得流动性现在有没有一些变化?我们不谈别的,今天张忆东张总讲的时候就提到了,大类资金的占比在提升,但是还没有占主导地位。

  许韬:我举个例子,2011年的时候我当时买一只股票,每天成交二三十万港币,我大概建仓这个票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现在我觉得这种便宜的公司,这种国企应该不会像当年这种流动性这么紧张。或者举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刚才港交所老在讲债券,我在香港的时候,2008年10月,当时中石化在香港的可转债,那个时候2008年中石化的股债跌得很惨了,最低达到80块钱,那是因为老外在出货。在中国国内,你不可能说中石化的债券会跌到80块钱,这是很难想像的。当然香港市场有的时候会有一些别的公司债券会跌到更惨的地步,比如说之前的国美之类的,这种类似的债券。但是不考虑这些民营企业,从中石化这种大型的央企的债券,跌到这种匪夷所思的价值,可能之前的流动性是老外过于强势,或者说老外的影响过于大。我们有时候做港股经常就感觉,香港市场有一点像是小三市场,哪边风吹草动就在哪里跟跌,尤其是前两年的时候更明显。对于香港市场,除了2015年的时候冲高到2.8万点,其实过去几年基本上都是在2.4万点作为一个中轴来回波动,波动了好几年。涨的外围市场大家看到,一直是持续的大牛市。涨的时候港股不会跟着涨,跌的时候港股都会跟着跌,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很奇葩的跌我觉得未来可能会慢慢有所好转。

  孟一:我首先想问一下许总,刚才您也提到美图,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密切的关注它。因为美图,包括周黑鸭的表现,确确实实让很多的港股投资人眼前一亮,或者是心中一振,不管是好感还是恶感,反正是涨上去了。随后就有一根非常长的上涨线,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钓鱼的方法,我不知道您现在怎么评价美图这只股票,另外您觉得,美图背后所带来的移动端的App,这种新经济的代表,你怎么判断这种趋势?

  许韬:实际上美图刚上市的时候我是不看好的,但是涨的时候,我让我们的人员去买进去了。后来我们就说不用再买了,这个交易是我最近这一段时间做交易应该做得还不错的。

  孟一:当时入场的逻辑是什么?

  许韬:刚才我讲了一下我大概的投资思路,就是我一般是投资为主,但是不排除有的时候我也会根据一些个人的感觉,市场的倾向和一些趋势,会做一些投机性的博弈,我有时候会做一些博弈。但是博弈的仓位不会很重,就是综合各方面市场的形势,从博弈的角度来看,美图正好刚纳入港股名单里面,另外就是大股东当时想做市值的动机是非常明显的。大股东、管理层也是四处找了一些资金做股价。另外就是看技术的话也是很明显的,突破了一个平台的趋势。另外那个时候美图还不能正式做空,但是有的人他可能想提前布一些做空的量。但是你知道,在香港市场你逆市做空下场是非常惨的,就像当年汉能一样。所以我当时也是从一个博弈的趋势来讲。美图这个交易是我自己的一点想法,基本面我不看好,但是不排除有时候趋势性来临的时候,我可能会拿一部分仓位做一下。因为你想超额收益是从哪里来?超额收益有的时候不能纠结于所谓的基本面,这也是我自己以前交易这么多年我自己的想法,就是还是要守正出奇,但是要注意这个安全。因为港股我们以前吃的亏也很多。包括去年港股一个大牛股,我就不说名字了,非常的牛,翻了好几倍。但是我们团队讨论来讨论去,我们觉得财报有瑕疵,我们想了想算了,还是没有买。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