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09日11:10 新浪港股

  由新浪财经联合8大券商主办、香港交易所赞助的“新浪港股通模拟交易大赛”即日起开赛!报名即可抽取MacBook Pro、iPhone 7等大奖,比赛还有50万奖金等着你!戳此链接报名!

  投资要点

  中资港股的前世今生

  中资港股又被称为“中国概念股”,它泛指资产和盈利大部分来自中国内地的香港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10年后,大陆企业赴港上市成为当时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大陆企业赴港融资为香港市场多元化资产结构、稳定香港市场和1997年主权的顺利交接奠定了基础。由于两个市场投资者结构、交易制度等存在相当的差异,因此存在着港股价格低于A股价格,形成内地-港股股票溢价现象,这就带来了相当的投资机会。

  土地资产重估中的机会

  随着中国内地城市地价上涨和土地资源紧张,土地资源成为房地产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具有土地这种隐蔽资产的上市公司将成为地产公司举牌的重要目标。因此,中资港股中,具有土地这种隐蔽型资产的股票可能成为大陆房地产企业资金南下的首选目标。在土地这种隐蔽资产举牌的时候,也会带来A股对应板块的行情。

  优质股权资产配置

  在资金充裕、资产荒的背景下,优质资产成为资金配置的重要目标。从险资举牌的角度来看,优质股权具有市盈率低,股息率高,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在优质股权配置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控制权的争夺。对比大陆市场和港股市场,港股具有估值低、同股同权的特征,2017年的资产配置和控制权争夺中,具有稳定现金流的中资港股在优质资产配置和控制权争夺具有相当的战略价值。除此之外,“一带一路”中受益的中资港股也值得关注。

  制度红利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制度变更,是2017年A股重要的投资主题。国有企业以A+H股的形式在香港上市,国有企业改革也给港股带来了新一轮制度红利。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之后,人民币贬值、大陆优质资产缺乏的背景下,人民币资金有海外配置的需求,这将带来资金红利和制度红利的双重共振,建议投资者关注国有企业改革的中资港股投资机会。

  1

  引言

  我们在《香港、日本、韩国财阀举牌并购活动研究》中系统的回顾了香港市场中财阀举牌的经典案例。香港财阀举牌的历史主线主要包括土地储备的获取、优质股权的获取、金融牌照获取、新兴产业布局四个方面。2015-2016年险资举牌开启了中国大陆市场的“门口野蛮人”时代。在经济低迷、货币政策宽松的环境下,优质资产稀缺,我们借鉴当年财阀举牌的思路,挖掘中资港股的投资机会。

  首先,随着中国内地城市地价上涨和土地资源紧张,土地资源成为房地产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具有土地这种隐蔽资产的上市公司将成为地产公司举牌的重要目标,获得房地产企业的青睐。因此,中资港股中,具有土地这种隐蔽型资产的股票可能成为大陆资金南下的首选目标。在土地这种隐蔽资产举牌的时候,也会带来A股对应的行情。

  其次,在康波从衰退向萧条过程中,经济增长缓慢,投资机会减少,在资金充裕、资产荒的背景下,优质资产成为资金配置的重要目标。万科、格力电器等A股蓝筹已经被险资举牌,开启了A股门口野蛮人时代。对比大陆市场和港股市场,港股具有估值低、同股同权的特征,2017年的资产配置和控制权争夺中,具有稳定现金流的中资港股在资产配置和控制权争夺具有相当的战略价值。除此之外,“一带一路”中受益的中资港股也值得关注。

  第三,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制度变更,会带来类似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一样的制度红利,是2017年A股重要的投资主题。由于1992年之后,国有企业以A+H股的形式在香港上市,国有企业改革也给港股带来了新一轮制度红利。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之后,人民币贬值、大陆优质资产缺乏的背景下,人民币资金有海外配置的需求,这将带来资金红利和制度红利的双重共振,建议投资者关注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改革行业中的中资港股投资机会。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中资港股的简介,以帮助投资者了解中资港股的背景和全貌;第三部分是分析大陆土地资产重估中的机会;第四部分是优质股权在资产配置和控制权争夺中的战略配置;第五部分是分析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后的资金红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红利双重共振下的投资机会,第六部分是结论。

  2

  中资港股的前世今生

  2.1 中资港股的简史

  中资港股又被称为“中国概念股”,它泛指资产和盈利大部分来自中国内地的香港上市公司,包括红筹股、国企股和紫筹股等。红筹股是指依照香港的法令,在香港注册和上市,但是控股权在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他们大多数以借壳上市的方式登录香港市场,例如上海实业、首钢国际等。国企股,国企股也称为H股,是直接在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要在香港上市之前,必须得到中国国务院的批准和中国证监会的统一和推荐。红筹股和国企股有着巨大的差别。紫筹股主要是指恒生指数当中重要的红筹股。

  香港市场的中资股票在90年代之前较少,从90年代初开始,才逐步繁荣起来。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环境才逐步建立起来。经过10年的发展,国有企业扭转了亏损的局面。中国大陆的企业要进一部分发展,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中国大陆是没有股票市场帮助企业募集公众资金,赴港上市成为当时解决资金的重要途径。

  从香港方面来看,香港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当时香港市场中主要的优质股票都是金融地产股,例如长江实业、九龙仓、汇丰银行等。在工业、制造业、农业等其他领域的股票较少。这对于香港市场风险分散不利,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九七的临近,怡和洋行等英资财团将注册地和主要业务迁移至百慕大、开曼、伦敦等地区,对香港的经济和金融市场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香港联交所意识到相关的问题,也意识到大陆的资金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联交所董事局主席李福广、行政总裁周文耀等赴北京会见了当时人民银行的刘鹤儒和国务院的朱镕基,向北京中共高层建议大陆企业赴港上市融资。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为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奠定了政治基础,首钢集团作为第一家赴港上市的国有企业,在中国国际信托集团(中信集团)、长江实业集团的帮助下收购了东荣钢铁,打造了首钢国际,开启了国企上市的先河。随后首钢集团通过收购开达投资,打造了首长四方,完成了首钢在香港金融、地产、物业、交运、仓储等方面的布局。随后招商局集团、港中旅集团借壳上市成功。1992年7月,海虹集团以设立控股公司的方式在香港上市,实现了中资企业上市的另类方式。

  中国大陆企业赴港上市一方面解决了企业自身发展壮大过程中所需的资金,还引进了先进的国际企业制度、管理体系和对外的投融资机会,奠定了之后中国30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事实上,这也是1992年招商引资中,引进外资的主要形式就是引进香港的资金。香港市场由于引入了大陆企业,完善了行业的分散化,填补了英资企业和部分华资企业撤出的市场空间,维护了香港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为1997年主权的顺利交接奠定了基础。

  2.2中资港股的现状

  根据香港联交所的统计,大陆企业赴港融资分布在工业、地产、能源、公路、电子、化工、航运、金融等各个领域。除了金融地产领域之外,工业、能源、公路等其他行业的市值超过了英资和华资企业。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资港股表现与恒生指数一样,但是由于两个市场投资者结构、交易制度等存在相当的差异,因此存在着港股价格低于A股价格,形成内地-港股股票溢价现象,这就带来了相当的投资机会。

  参照《香港、日本、韩国财阀举牌并购活动研究》的研究,香港财阀举牌的历史主线主要包括土地储备的获取、优质股权和现金流获取、控制权争夺、金融牌照获取、新兴产业布局等方面。沪港通、深港通的开启,将使得2017年成为人民币出海元年。这将成为继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港股新的制度红利。

  3

  土地资产重估

  从1980年开始,以李嘉诚和包玉刚为代表的华资财阀通过并购和记黄埔、九龙仓揭开了以土地资源为目标的敌意并购。以获取土地资源为目标的并购一直持续至今。李嘉诚并购了和记黄埔、包玉刚并购了九龙仓之后,经过多年的土地资源开发,长江实业和九龙仓就成为香港最优秀的地产商。从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九龙仓的股票价格表现来看,土地资源重估的并购实现了价值发现和价值重估,对并购双方形成了巨大的利好。

  3.1中国城市化进程

  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经济体的发展包括传统社会、起飞前的过渡、起飞、走向成熟和大众高消费五个阶段。通常来说,经济起飞是由技术创新带来的。但是,中国经济起飞中,自主技术创新并不突出,是由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伴随所推动的(周金涛等《繁荣的起点》)。

  从城市化特征来看,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集中趋向的城市化阶段。该阶段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中心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增长,特别是市中心城区形成高度集聚。郊区城市化阶段。这个时期城市化的特征是,在工商业继续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心集中的同时,郊区人口增长超过了中心市区。逆城市化阶段。在郊区城市化继续发展的同进,中心市区显现衰落景象,出现人口净减少。再城市化阶段。中心市区经济复兴,人口出现重新回升。

  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大致呈一条拉平的“S”形曲线。当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达到70%左右时,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城镇化中期速度较快,城镇化的中前期(30%~50%)为加速态势,城镇化中后期(50%~70%)为减速态势。

  中国总体在郊区城市化阶段。但是,中国的城镇化又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呈现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的空间格局。部分东部、中部较发达地区城镇化率较高,已经处在逆城市化阶段,而中、西部部分不发达地区依然处在集中趋向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因此,我国城市化呈现两方面的特征:第一,我国整体上处于30%~70%的城镇化中期的快速发展状态。尽管城镇化速度可能不会达到中前期的年均增速,但仍然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7.7亿。第二,在不同地区城镇化率有较大差异。北京、上海、深圳这种一线城市逐步开启了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过程,三四线城市还处于集中取向城市化的过程。

  3.2房价上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的推进,土地和住宅价格大幅度上涨。这种上涨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导致的:第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将人口进行集中,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也需要大量的占用土地;第二,工业化结束之后,居民的收入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对住宅耐用品的消费需求旺盛。甚至除了消费需求之外,还存在着相当的房地产投资需求(《繁荣的起点》,周金涛等)。

  从2004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和土地价格一直处于上涨过程中,房地产行业成为经济的主导行业。从2010年以来,中国大陆城市的土地价格上涨较快。一线城市表现尤其突出,从2010年20000元/ m2上涨到40000元/ m2。二线和三线城市土地价格也呈现上涨态势。2015-2016年,苏州、合肥、南京等二线城市住宅价格也快速上涨。虽然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等城市,都先后出台了限购措施,但是巨大的房地产需求成为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重要支撑。住宅价格快速上涨带来了土地出让价格的快速上涨。

  3.3土地供应减少

  中国大陆的土地制度与香港土地制度一样,都是政府垄断土地所有权,通过出让、划拨的方式转让土地的所有权。房地产企业需要获得土地,必须参加拍卖来获得土地。因此,政府对土地具有绝对控制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获取土地资源的能力就成为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从2012年开始,全国供应土地的面积从10000万m2下降到5000万m2,供应土地的规划建筑面积也随之下降。在土地价格下降的同时,供应土地的起始楼面价格不断上升,从2008年的700元/m2攀升到1800元/m2。供地面积减少和土地价格攀升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一线城市来看,严控超大城市规模,改善居住环境,是一线城市政府调控的重要目标。2017年2月5日,北京市市长蔡奇在中央媒体“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行”上表示:目前北京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2921平方公里,“十三五”规划控制目标定为2800平方公里以内,这就要求从2017-2020年全市年均减少存量30平方公里。

  从政策方面来看,2月4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这份政策文件提出了三方面的任务,第一,构建“多中心网络型”开发格局,推进建设国土开发集聚区和培育国土开发轴带。第二,构建分类分级全域保护格局,依据环境质量、人居生态、自然生态、水资源和耕地资源5大类资源环境主题实施分类保护。第三。构建综合整治格局,修复与提升主要城市化地区、农村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及海岸带和海岛地区的国土功能。国家土地政策的方向决定了城市用地资源的紧张。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直接参与土地市场拍卖不仅成本很高,而且不一定能够获得土地。通过并购核心城市拥有土地资源企业,通过土地用途改变成为获取土地资源最可行的方式。

  3.4投资策略

  从历史进程来看,中国大陆的一线城市土地供应紧张程度加剧。这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的香港房地产市场。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经济进入了萧条的尾声。香港的土地资源开始成为地产开放商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从1980年开始,以李嘉诚和包玉刚为代表的华资财阀通过并购和记黄埔、九龙仓揭开了以土地资源为目标的敌意并购,以获取土地资源(《香港、日本、韩国财阀举牌并购活动研究》)。

  在《香港、日本、韩国财阀举牌并购活动研究》中,我们指出,被并购的企业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第二,处于传统行业,公司经营业绩较差,股价长期低迷;第三,控制权分散,便于举牌控制。我们从上述三个角度,我们对中资港股进行梳理。

  从土地资源来看,由于中国大陆对土地用途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当土地用途发生改变的时候,需要经过政府的批准,并缴纳土地出让金。随着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供地面积的减少,甚至严控人口,通过土地用途变更来获得土地储备尤为重要。参照李嘉诚和包玉刚的举牌并购对象,主要集中在仓储行业、交通运输行业、港口码头等行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地区由于环境等问题,钢铁、煤炭等企业集体进行搬迁,这将带来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中资港股并购具有高度的并购价值。

  因此,拥有核心城市土地资产、控制权分散和股价长期低迷的中资标的可能会成为房地产企业猎取的目标。事实上,通过二级市场举牌具有优质土地储备的行为在中国大陆市场已经开始。从2016年11月至今,孙宏斌的融创中国不断举牌金科股份。融创中国公告,公司于2016年11月11日至2017年1月14日期间,在公开市场上进一步收购合共3.3亿股金科股份,约占金科地产于本公告日期全部已发行股份的6.17%,总代价约为17.23亿元。孙宏斌表示,为了进一步获得土地资源作为储备,融创中国举牌金科股份,以获得金科股份在重庆、西南和华北大量的土地资源。

  我们建议按照如下标准选择中资港股:第一,市值低的公司;第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所在城市为一线和二线城市;第三,仓储、农业、港口码头等土地资源多的行业;第四,2016年股票价格低迷的标的。从中港联动的角度来看,举牌中资港股的主体是房地产企业,当举牌行为兴起,在中资港股标的上涨的时候,A股市场也会产生相当的行情,以反映这种协同效应,值得投资者关注。

  4

  优质股权配置

  4.1海外资产配置的历程

  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国民财富积累进入到新的阶段。国内财富的增加使海外投资需求增加快速上涨。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在结束了工业化进程,并在金融并购法令解除之后,开始了海外直接投资和海外金融投资的步伐。日本投资的主要对象是美国优质股权资产,例如东京三菱集团并购洛克菲勒中心、索尼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等。

  虚拟资产和海外金融资产的配置需要三方面的条件:第一,通过工业化国民财富水平得到大幅度的积累;第二,货币政策宽松,好的投资品种稀缺;第三,政策支持(《繁荣的起点》,周金涛等)。对比中国和日本的情况来看,当前中国的条件与日本90年代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第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新一轮中周期走向萧条的末端,第二轮工业化趋于结束。国民财富水平提高,经济迈入了大众高消费阶段(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第二,金融危机之后,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日本和欧洲,都采用宽松(或者量化宽松)政策促进经济恢复。第三,2016年,中国开通了沪港通和深港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政策上也得到了相当的支持。

  对比中国和日本相同阶段海外资产金融项目的配置可以发现,中国金融资产的配置水平相对于GDP几乎为0,更不可能与日本90年代相对比。在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下,海外资产的配置会成为必然的需求。

  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通常仍然投资自己了解的企业。这在行为金融学上被称为“恋家效应”。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这为国内投资者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渠道。如果进一步将港股区分为中资港股和其他,显然中资港股更容易获得大陆资金的青睐。

  4.2险资举牌

  2000年之后,中国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逐步成长起来,成为中国股票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货币环境宽松,投资机会缺乏,优质资产成为追逐资金追逐的对象。机构投资者对资产的配置有助于我们了解优质股权的分布。因此,我们以险资举牌为线索,观察优质股权的特征。

  2015-2016年,保险资金对优质资产配置,甚至引发了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争夺。险资举牌成为全年金融市场的主线。这与80年代中期香港财阀举牌优质公用事业和物业公司具有高度类似的特征。 我们以2015年3季报数据,对险资持股进行了统计。我们发现:

  第一,在各行业平均持股比例约为2.81%。其中,银行、非银金融、商业贸易、建筑材料、房地产、家用电器等行业持股比例较高。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建筑与房地产行、家用电器行业等方向。

  第二,这些行业的特点都是具有低市盈率、收益分布稳定、高股息,具有良好现金流的企业。险资举牌主要为了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

  4.3控制权价值

  险资在举牌过程中,还引发了控制权之争。2015-2016年中,围绕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纷争就连续不断。控制权、举牌成为2016年资产荒背景下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2016年,最引人注目的是万科股权大战。万科的股权争夺战开启了中国股票市场门口的野蛮人时代。2015-2016年,前海人寿、恒大人寿、万科管理层、华润集团和深圳地铁围绕万科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以证监会和保监会以行政干预的方式结束了这场举牌和控股权之争。

  除了万科之外,民生银行的控制权之争也值得关注。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张宏伟的东方集团,卢志强的泛海集团,王玉贵代表的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史玉柱,先后围绕民生银行控制权展开激烈的竞争。泛海系、安邦系等反复在香港市场举牌民生银行H股: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卢志强(泛海系)在民生银行股东大会之前75亿增持民生银行A股,同时港交所披露卢志强增持3.92亿股民生银行,均价8.82元/股,斥资34.6亿元。随后卢志强增持民生银行约4.49亿股,达到了5%的举牌红线。我们预期,民生银行股权之争还会继续,民生银行H股对于控制权之争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投资效率的角度来看,由于具有相当一部分的公司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而H股由于市场分割和投资者结构的原因,H股的价格更低,在控制权争夺方面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例如,从2016年万科和金风科技两只股票的A股和H股的价格表现来看,H股股价长期低于A股。因此,在不存在阻力的情况下,港股更加具备投资价值。

  4.4投资策略

  从港股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投资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从优质股权的分布来看,金融地产、建筑、家电行业应当成为优选的行业。这些行业是现阶段大陆的优势行业,股票具有低市盈率、高股息的特征,对应的中资港股由于存在着AH股溢价,具有更大的投资价值。第二,我们建议关注具有控制权争夺的中资港股。在控制权的争夺战中,投资者将获得丰厚的汇报。第三,在大陆迈向大众高消费的阶段,寻求国际影响力也是重要的方向,因此,我们还建议关注“一带一路”中受益的中资港股。

  5

  制度红利

  5.1 制度红利的叠加

  资金红利

  如果说1992年邓小平南巡进一步推进中国改革开放,鼓励大陆企业赴港融资和投资,为香港市场带来了新的投资标的,是香港市场的第一次制度红利;那么2016年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为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扩大大陆投资者和香港投资者投资标的,为香港市场带来新的资金,这是资金的制度红利。

  在2016年,虽然A股熊冠全球,但是恒生大中小盘股票表现明显优于A股,大盘指数呈现出相当的上涨态势,与A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从沪港通的资金来看,南下的资金高于北上的资金。这表明沪港通给香港市场带来了相当资金支持。

  改革红利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在康波的萧条期,由于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下降,企业家为了追求利润而引入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组织形式、新市场的开拓等(《经济循环理论》,熊彼特)。

  从2013年开始,第二轮国有企业改革开始推进。国企改革是中国大陆自上而下主导的一次制度变更。本轮国有企改革的目标是帮助国有企业脱困、提升国有企业运营的效率、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这次制度变更过程中,国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产剥离、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进行改革,实现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A股,还有相关的中资港股,特别是国企股将分享大陆制度改革的红利。

  2015年,中国国务院主导的中国南北车合并成为国企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在南北车合并过程中,中国南车港股(1766.HK)的走势受到A股中国南车(601766.HK)的主导。二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在合并过程中,国企港股同样分享到国企改革的制度红利。

  5.2 国企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按照国务院和国资委的统一部署,中央国有企业将通过兼并重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国有企业脱贫解困;各地方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国有企业改革方案。从2015年开始,国有企业改革呈现出中央国企改革委主导,地方国企先行的特征。在地方国有企业改革中,上海、深圳、天津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排头并,在2017年的行情中具有重要的投资价值。

  中央国企改革

  2014年7月,中央企业“四项改革计划”正式出台,这批央改主要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组、混合所有制改革、董事会授权和派驻纪检组等几大方面发力。2016年2月,国资委发布国有企业“十项改革试点”落实计划。从表述上看,相比于四项改革计划,十项改革计划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分拆、深化、拓展:将“董事会行使三项职权”分拆为更加具体的四项;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方面继续深化;拓展央企兼并重组、员工持股、信息公开和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四项新的内容。

  从改革内容上看,“十项改革试点”与“四项改革试点”相比有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顶层设计方案出台后,对国企改革的部署重点更加明确,试点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二是在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战略及“十三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将国企改革中的一些新问题列入了试点内容,内容更丰富,范围也进一步扩大。相对于“四项改革”的“管资本”、混合所有制和董事会制度而言,此次“十项改革”还包括了探索国企集团整体上市、多类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多个试点。

  地方国企改革

  自2013年本轮国改启动以来,央企层面国资国企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各地也纷纷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推行着有各自地方特色的国资国企改革。2016年7月4日,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为国企改革“撑腰壮胆”,强调要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尽快在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随后一系列顶层政策密集推出,使得国企改革迅速升温,同时也体现出下半年将加码攻坚。在此推动下,各地政府纷纷发力国企改革,地方国改再次步入快车道。走在改革前列的一线城市上海、深圳、广州,改革推进力度较大的山东、重庆以及改革阻力较大的山西等省份,相关国企改革标的具有相当的参投资价值。

  5.3 投资策略

  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之后,人民币贬值、大陆优质资产缺乏的背景下,人民币资金有海外配置的需求,这将带来资金红利和制度红利的双重共振,我们建议投资者煤炭、钢铁、建材、水泥等国有企业改革行业中的中资港股投资机会。由于国有企业改革还具有中央规划地方抢跑的特征,还可以关注上海、深圳、重庆和天津国企改革的中资港股标的。

  6

  结论

  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建立了大陆资本市场和香港资本市场沟通的桥梁。2017年将成为人民币出海元年。我们以中国地产、保险公司在A股市场举牌为背景,在《香港、日本和韩国财阀举牌研究》的基础上,以中资港股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土地资源重估、优质资产配置与控制权争夺、制度红利三个角度梳理其中的投资机会。

  由于香港土地制度和大陆土地制度相同,随着中国内地城市地价上涨和土地资源紧张,土地资源成为房地产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具有土地这种隐蔽资产的上市公司将成为地产公司举牌的重要目标。因此,中资港股中,具有土地这种隐蔽型资产的股票可能成为大陆资金南下的首选目标。在土地这种隐蔽资产举牌的时候,也会带来A股对应的行情。

  在康波从衰退向萧条过程中,经济增长缓慢,投资机会减少,在资金充裕、资产荒的背景下,优质资产成为资金配置的重要目标。万科、格力电器等A股蓝筹已经被险资举牌,开启了A股门口野蛮人时代。对比大陆市场和港股市场,港股具有估值低、同股同权的特征,2017年的资产配置和控制权争夺中,中资港股具有相当的战略价值。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制度变更,会带来类似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一样的制度红利,是2017年A股重要的投资主题。由于1992年之后,国有企业以A+H股的形式在香港上市,国有企业改革也给港股带来了新一轮制度红利。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之后,人民币贬值、大陆优质资产缺乏的背景下,人民币资金有海外配置的需求,这将带来资金红利和制度红利的双重共振,建议投资者煤炭、钢铁、建材、水泥等国有企业改革行业中的投资机会。由于国有企业改革还具有中央规划地方抢跑的特征,还可以关注上海、深圳、重庆和天津国企改革的中资港股标的。

责任编辑:张海营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