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0日09:26 券商中国

  近段时间证券公司赴港上市格外热闹。又一家A股上市券商要发H股了,这次是招商证券,公司今晚刚刚发布H股发行公告。而就在昨天(8月8日),光大证券刚刚开启全球发售H股股份。

  先说招商证券。

  招商证券股今日发布H股发行公告,称近日收到证监会《关于核准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批复》,核准公司新发行不超过 11.79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发行完成后,公司可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再说光大证券。

  昨日早间起,光大证券开启全球发售H股股份,此次香港公开发售于昨日早间9时开始,预计于8月11日中午12时结束。目前,该公司正在进行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 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相关工作。据了解,该券商预计上市日期为本月18日。

  今日来看,认购延续良好增长势头,国际机构投资、高净值个人积极认购,项目国际配售部分已经超额覆盖。

  加上光大证券与招商证券,在港上市的中资券商将增至12家,其中已H股上市券商包括: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国银河证券、中州证券恒投证券国联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东方证券

  光大证券吸引8家基石投资者

  光大证券此次发行的6.8亿股H股当中,90%用于国际发售,10%为香港公开发售,股票代码为“6178.HK”。光大证券H股发行的发售价为每股11.80港元至13.26港元(另加1%经纪佣金费、0.0027%香港证监会交易征费以及0.005%香港联交所交易费),每手200股。

  以招股价上限计算,该股将最多集资达90.17亿港元。光大证券方面表示,以招股价中位数12.53港元计算,预计此次IPO集资净额为82.36亿港元。

  据接近保荐机构的业内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透露,“国际机构认购踊跃,已经超额覆盖。投资者类型多元化,包括国际国内的长线和对冲机构投资人、高净值客户和企业投资者。“

  据了解,光大证券在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吸引了8家基石投资者,并已经与8家基石投资者签署了基石投资协议。上述8家基石投资者分别是恒健国际投资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认购1.13亿股、中国船舶资本有限公司认购1.13亿股、中建资本(香港)有限公司认购1.13亿股、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认购总金额为80百万美元、BOCOMInternational Global Investment Limited认购总金额为50百万美元、The Prudential Insurance Company of America认购总金额为30百万美元、大众交通(香港)有限公司认购总金额为30百万美元,及三商美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认购总金额为20百万美元。

  基石投资者整体同意按发售价购买3.39亿股发售股份及以210百万美元可购买的发售股份数目(股数约调整至最接近每手的完整倍数)。

  据公告,证监会核准光大证券发行不超过7.8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光大证券此次全球发售H 股总数为 6.8亿股(视乎超额配股权行使与否而定),其中,初步安排香港公开发售6800万股(可予调整),约占全球发售总数的10%;国际发售6.12亿股(可予调整及视乎超额配股权行使与否而定),约占全球发售总数的 90%。

  此外,自香港公开发售截止日后起30日内,联席代表(代表国际承销商)还可以通过行使超额配售权,要求光大证券额外增发不超过1亿股H股。

  光大证券副董事长兼总裁薛峰表示,光大证券不排除未来会收购香港以外的证券企业,不过暂时没有明确时间表及收购目标。

  国际机构认购踊跃已超额覆盖

  据接近保荐机构的业内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透露,“国际机构认购踊跃,已经超额覆盖。投资者类型多元化,包括国际国内的长线和对冲机构投资人、高净值客户和企业投资者。“

  针对集资用途方面,光大证券方面表示,拟将35%用于进一步发展资本中介业务,35%用于境外业务的运营以及境内外平台的非内生性扩张,20%用于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以及机构证券业务,10%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与大部分中资券商采用的A+H两地上市有所不同,光大证券此次港股IPO最大亮点是,该券商计划于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期间,将光大证券现有的光大证券(国际)、新鸿基金融集团运营的业务,以及任何可能收购的其他香港业务进行分拆上市。

  细数这些中资H股券商

  中信证券:2011年公开发售比例最低的新股

  2011年10月6日,中信证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由于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中信证券H股公开发售部分仅获得4倍认购额,以每股13.3港币的下限定价。当次中信证券向全球发售9.953亿股H股,其中95%国际配售,5%公开发售,募集资金将主要留在海外,用于扩展国际业务。

  中信证券港股发售锁定了6位基石投资者。

  中信证券锁定的6家海外机构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合计8.5亿美元(约66亿港元)。其中,在纽约上市的Ivy Investment同意按发行价认购3亿美元中信证券H股,科威特投资局同意认购2亿美元,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同意认购1.5亿美元,巴西投资银行BTG Pactual同意认购1亿美元,富邦人寿保险及奥氏基金认购的股权额均为5000万美元。

  据香港媒体当年9月29日援引市场消息称,内地龙头券商中信证券港股公开发售超低认购,在不足额的情况下经回拨后,中信证券的国际配售最终占比高达99.6%,公开发售仅占0.4%,是2011年内公开发售比例最低的新股。

  海通证券:超过了中信证券H股发行募集资金总规模

  海通证券于2012年4月27日在港上市。海通证券H股全球发售于2012年4月20日收官。根据该公司公告,此次发行最终以10.60港元定价,高于发售价区间下限。

  海通证券此次全球发售共计12.294亿股H股,并授予主承销商不超过上述发行的H股股数15%的超额配售权。即使不考虑超额配售部分,海通证券此次H股全球发售的募集资金总规模亦超过130亿港元,约合16.8亿美元(约106亿元人民币),为2011年以来全球集资额最大的新股IPO。若超额配售权得以全部行使,募集资金总规模将达150亿港元,约合19.3亿美元(约122亿元人民币),超过了中信证券H股发行募集资金总规模。

  海通证券此次H股发行发式为香港公开发行及国际配售,其中5%为香港公开发售,95%为国际配售,均获得了投资者的积极响应。公开发售部分共获得近19亿港元的认购申请,相当于超额认购约1.8倍;国际配售部分则获得近4倍的超额认购。从投资者结构来看,国际配售部分共引进11位基础投资者认购5.77亿美元(约45亿港元),此外还获得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Capital World、富达基金等重量级投资机构以主要投资者身份认购,充分反映了国际长线投资者对于海通证券投资价值的认可。

  中国银河证券: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

  中国银河证券于2013年5月22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中国银河证券是第三家赴港上市的国内券商,也是首家上市的汇金公司控股券商。

  银河证券(06881.HK)上市认购结果上看,该公司在香港公开发售部分收到涉及46.951亿股的认购申请,超额认购28.95倍。由于超额认购,分配予香港公开发售的股份已增至4.703亿股,占全球发售初步可供认购股份的30%。

  由于中国银河证券5.3港元的定价接近新区间下限,集资净额约76.47亿港元。

  中州证券:国际配售获得轻度超额认购

  2014年6月25日,中州证券于香港上市。

  根据中州证券H股定价及招股结果,该公司公开发售部分获3870.9万股有效申请,认购金额不足1亿港元,相当于可供认购公开发售5981万股的约0.65倍,一手中签比率为100%,且并无实行拨回机制,未获认购的2110.1万股重新分配至国际配售。

  在国际配售方面,中州证券获得轻度超额认购,重新分配后,国际发售股份最终数目为5.59亿股,相当于全球发售总数93.5%。其中,两名基础投资者MaoYuanCapitalLimited及SunnyEmpireInvest-mentLimited分别认购约1.08亿股及0.77亿股,合计价值约6000万美元,占此次全球发售的30.98%。另外,社保基金的投资经理认购了3080万股,占此次全球发售股份的5.15%;广发基金通过旗下QDII基金认购了4600万股,占此次全球发售股份的7.69%。

  由于发售情况不佳,中州证券H股发行价最终定为每股2.51港元,处于招股价范围2.51港元~3.14港元的下限。

  恒投证券:香港公开发售认购不足

  “明天系”内蒙古券商恒投证券于2015年10月15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内蒙券商恒投证券招股结果显示,发售价厘定为每股H股3.92港币,即为招股价范围3.92-4.3港币的下限定价,该公司净筹13.076亿港元,而售股股东将收取所得款项净额1.397亿元。

  该股的香港公开发售认购不足,仅接获609.2万股有效申请,申请人数为765人,相当于香港公开发售可供认购3920.4万股约16%,因此3311.2万股香港公开发售股份已重新分配至国际发售。此外,国际发售获温和超额认购。

  按发售价每股3.92港币及根据基石投资协议,恒投证券基石投资者,即开源证券、Nice Hill International Limited 及 Pohua JT Private Equity Fund L.P.,已收购合共1.31亿股发售股份,分别占国际发售股份最终数目约34%及全球发售股份数目约33.6%,及占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后(于超额配股权获任何行使前)已发行股份约5.1%。

  国联证券: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约1.87倍认购

  2015年7月6日在香港上市。国联证券(1456.HK)全球发售招股价最终定为8港元/股,靠近指导价格区间7.10-8.25港元的高端,累计融资约30.55亿港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约1.87倍认购。

  所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发展公司业务使用,其中约45%将用于进一步发展融资融券业务,提高融资融券业务的市场地位;20%将用于发展其他资本中介服务,满足客户投资、融资及流动资金需求;15%将用于扩大证券投资业务;10%将用于发展互联网交易业务,投资互联网交易系统及建立自己的互联网交易平台;其余10%将用于管理资本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广发证券:去年整个亚太地区最大规模IPO

  2015年4月10日,继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银河证券、中州证券之后,H股又迎来一家内地券商广发证券。广发证券发行价为每股18.85港元,本次赴港IPO总募资金额将接近280亿港元,全球发售H股总数为1479822800股。

  根据广发证券公告,广发证券此次发行14.8亿股,其中5%于3月25日起在香港公开发售;另外95%则配售给国际机构投资者。其中公开发售部分获逾9.6万人认购,超购逾180倍,冻结资金逾2550亿港元。以18.85港元发行价计算,募集金额279亿港元(约合223亿元人民币)。这也是截至去年底,整个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IPO。

  华泰证券:募集约300亿港币

  华泰证券H股发行价最终确认为24.80港元,集资约300亿港元,并于去年6月1日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

  值得一提的是,华泰证券发行H股备受关注,也因股东名单中出现了互联网巨头的身影。此前,华泰证券公布的已落实的13名基础投资者中,腾讯的马化腾、网易的丁磊赫然在列。其中,马化腾全资所有的Advance Data认购1亿美元股份,网易香港及其行政总裁丁磊个人合计认购2亿美元。

  根据华泰证券的H股招股说明书,此次共发行14亿股。其中,5%在香港公开发售,95%做国际配售,最多募资347.2亿港元。另有15%超额配股权。

  中金公司:基石投资者所认购的发行股份约占全球发行股份数目57.34%。

  中金公司于2015年11月9日在港上市。其2015年11月6日宣布的H股全球发售结果,中金公司H股发行价为10.28港元,一共获得5491份有效申请,认购数量达到258717600股,获得4.70倍的认购(不包括香港预留股)。

  中金公司香港公开发行股份数最终确定为61140800股,占全球发行股份总数约10%(超额配售权获行使前)。其中,收到根据香港雇员优先发行的15份粉红色表格有效申请,申请数量为2312800股,占根据香港雇员优先发行预留股份的约38%。剩余的3800800股预留股重新分配至香港公开发售。

  中金公司的国际发行部分获大幅超额认购,分配给国际发行承销人的股份最终数目为550265600股,相当于全球发行股份总数的约90%(超额配售权获行使前)。

  基石投资者方面,CIZJ Limited认购75388800股;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认购37694400股;中广核投资(香港)有限公司认购37694400股;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认购37694400股;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认购37694400股;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认购37694400股;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认购22616400股;中国南车(9.020, 0.07, 0.78%)(香港)有限公司认购22616400股;新华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认购22616400股;The Prudential Insurance Company of America认购18847200股。基石投资者所认购的发行股份总数为350557200股,约占全球发行股份数目的57.34%。

  东方证券:发行H股未获足额认购

  今年7月8日在香港上市的东方证券H股公开认购不足,占公开发售股份的96%。

  东方证券此次全球发售H股总数为9.57亿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68683600股(行使超额配售权之前),约占全球发售总数的7.2%;国际发售888316400股(行使超额配售权之前),约占全球发售总数的92.8%。

  东方证券H股每股发售价定为8.15港元,为招股价7.85至9.35元的中间偏下定价。其在香港公开招股获认购6868.3万股,集资约68亿港元,占公开发售股份的96%,未获得足额认购。不过,其国际配售部分录得适度超额认购,经由国际配售补足后,东方证券将如期在7月8日于港交所挂牌上市。

责任编辑:刘耀东

相关阅读

地价上涨仍是大势所趋

2016年下半年地价走势,我认为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走势,全国房地产政策基本面不变,需求侧的支持是房企溢价拿地的最根本动力;随着下半年一线城市优质土地供应增加,随着高价地块的出现,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升。

下半年去产能任务面临三座大山

规模千亿的国家去产能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相对庞大的钢铁产能而言或是杯水车薪,当前推动钢铁去产能,究竟有何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工具可采用?

高薪制度不可伤及企业竞争力

为了避免包括高薪酬在内的高成本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在选择是否一定要走薪酬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现实的宏观经济情况而理性决策。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大谈特谈高薪酬会让很多企业家更加迷茫与无奈。

靠做大国企推动经济已不可能

未来国有经济将进入一个客观的萎缩期,指望再依靠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来推动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增长,也是不可能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