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0日07:14 21世纪经济报道

   沪港资金流调查

  6月的港股和A股都迎来了小反弹,但背后资金的表现却不尽相同。A股遭遇了今年的最大减持潮,产业资本纷纷出逃,而港股则获得了险资的青睐。归根结底,A股估值偏高和港股的“低估”是资金表现迥异的原因,而这或许也将成为影响两地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

  本报记者 庞华玮 广州报道

  导读

  对于保险资金配置港股,一家大型保险公司资产部的人士则坦率地告诉记者,“港股便宜,我们有需求。”

  险资正在抢占港股通风口。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港股通额度可用余额仅剩下902亿。

  “QDII额度基本都用完了,估计8月就可能用完目前港股通额度。”一家华南基金公司国际部的人士孙立(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近期多家保险机构来谈投资港股的事情,“现在保险等机构资金配置海外资产,是一个非常确定的趋势。对险资来说,配置港股,不在于现在是不是好的配置时点,而在于没有港股通额度它以后可能就不好出去了。”

  与此同时,另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近期拜访了多家保险公司后也向记者透露,多家大型保险公司有加大投资港股的意愿,希望通过基金公司来投一部分。“保险公司配置海外资产有自己的QDII通道和一些海外投资的途径,但额度较为有限。为突破这些限制,他们希望找外部机构来合作。”他透露,一家保险公司商谈的一笔合作业务就涉及几十亿港股通额度。

  “与玄甲金融深度合作的一家华南地区大型保险机构资管部负责人透露,近期的确有较大规模的险资借道沪港通买入港股标的。”玄甲金融投研总监衷亚成也说。

  对于保险资金配置港股,一家大型保险公司资产部的人士则坦率地告诉记者,“港股便宜,我们有需求。”

  借道港股通“出海”

  “保险基本上都有QDII额度,但他们肯定自己很快用完了。我们现在也用完了。现在的港股通相当于大家用同一个额度,就一碗菜,大家看着吃,吃完就没了。”孙立说。

  “进入5月以来,港股通净买入额呈井喷态势。”衷亚成告诉记者。

  据玄甲资管研究院数据中心统计,今年5月份,港股通净买入额为225.52亿元,环比4月份上涨1281%。同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6日,港股通总余额自今年1月4日的1416亿元降至902亿元,降幅达36.3%,仅5月份港股通总余额就骤降209亿港元,约占今年总降幅的40%。由此可见,5月份南下资金势头迅猛。

  进入6月份以来,截至2016年6月7日,港股通四个交易日净买入额均在13亿港元之上,依然延续了5月份火爆的趋势。

  险资除了直接使用港股通额度来配置港股之外,同时也积极与外部机构合作来抢占港股风口。

  上述大型基金公司人士介绍,险资找外部机构来合作配置海外资产,也有两个通道:一个是QDII,一个是沪港通。“QDII额度基金公司也很缺,很难给他们,就算要给的话成本也比较高。我们接触的保险公司预期,港股通900亿估计很快也要用完了,因此要赶紧卡位,借道港股通做大类资产配置。”

  “虽然传说可能会扩张港股通额度,万一不扩呢?900亿用完了,即使再扩1000亿的额度,按此趋势,无非是8月份用完还是12月份用完的问题,最终都是要用完的,”孙立称,“而且港股通最便宜,因为这个额度不用钱,所以用得特别快。”

  不过孙立介绍,“保险机构要的港股通资金量很大,虽然跟我们谈的保险公司很多,但他们最后跟总部本地的基金公司合作比较多一点,比如说上海的保险跟上海的基金合作,北京保险跟北京的基金合作。我们最终谈成的也不多。”

  抄底好时机?

  除了港股通额度紧张的卡位需求外,险资配置港股也有投资方面的考虑。

  “去年以来债市违约比较多,A股也不好,很多低风险偏好的钱倾向配置港股。比如说保险资金就非常适合去配港股。保险年末投资业绩,一方面是看分红,另一方面对股价的涨跌,可以入账,也可以不入账,自己可以选。而且他们之前的资产配置极度低配海外。另外一个考虑因素则是人民币因素,他们认为往后看两三年人民币有贬值趋势。所以他们就有点急,配置港股的动机特别强。”

  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告诉记者:“港股通近来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港股现在处于历史的底部,投资价值现在非常突出,港股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市场,比A股还要便宜20%-30%。”

  “像保险这类机构资金是喜欢抄底买便宜的股票,他们认为现在港股投资价值比较明显,所以愿意出海去买港股,主要还是因为港股比较便宜,后面可能出现比较好的上涨。”杨德龙说。

  衷亚成也告诉记者,“一家与玄甲金融深度合作的华南地区大型保险机构资管部负责人透露,近期确有较大规模的险资借道沪港通买入港股标的,主要是基于港股的估值优势以及高现金分红,买入的标的也集中在诸如建设银行(00939.HK)、农业银行(01288.HK)、汇丰控股(00005.HK)、中信股份(00267.HK)、中国平安(02318.HK)等具有低估值且持续高比例现金分红的金融类股票。”

  除了上述低估值高分红股票外,险资多喜欢配置指数基金。

  “保险的钱到香港可能配指数的会多一点,这个也是流动性的问题。如果买一只股,很容易就把那一只股炒高了,特别是香港这些中小型的股票,他们都买不了,也不太了解,他们更多是出于配置型的需求在买,并不是要短期内做出多高的收益。他们看的,无非就是分红加抵御人民币贬值风险。”孙立表示。

  上述大型基金公司人士也透露,有家保险公司想配置港股,其选择的是基金公司的被动型指数基金,因为主动型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用太高。

  对此,孙立表示,“其实现在险资在选择合作基金时也不太看基金以前的业绩,这说明它并非是基于短期赚钱效应而重新配置资产。它看重的更多是资产配置。这是战略性的,是长期配置性的,不是为了短期赚钱。不过,长期肯定都是要有收益的,只是说不一定要在短期例如半年能够赚到钱。”

  (编辑:巫燕玲)

责任编辑:1800139007 SF182

相关阅读

广大股民如何闯过A股高考?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闯过高考。可是人生有太多的高考,特别是股市。我们拎着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堪比走独木桥的高考,甚至一不小心踩上个地雷,绝对让你开始怀疑人生。那怎样才能闯过A股的地雷阵呢?

房地产泡沫带来的财富终究是幻影

我们可以在泡沫膨胀的时候将其识别出来,但还不能预见其崩溃的时点。我们并不知道(或许也不可能知道)下一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确切性到底是什么,但只要人们在金融活动中依旧保持着冲动的动物性特征,危机肯定会再次爆发。

政府不应以保姆心态看企业破产

政府应是市场的裁判员与调解人,但不必以“保姆”甚至“父母”的心态对待企业的破产。政府应尽量少地甚至在多数领域完全不卷入市场主体的竞争中,创造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公正性与透明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

苏宁收国际米兰让意大利人咋想

一个国家在足球上取得国际性的成功,并不只是靠运气,而是一个可持续足球产业生态系统的产物,这个生态系统从股东,到足球赛,各方都需要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成功。知名球队和球星不过都是足球产业的终极产品,“出口”后取得国际效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