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锋有鱼杯”港股模拟大赛火热开赛,报名交易即有可能赢取60万大奖!【点此报名】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腾讯的无形掌控之中。

  来源于腾讯控股2017年年中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微信及WeChat共有9.6亿活跃用户,QQ月活跃账户有8.5亿。

  也就是说,除去不用微信和QQ的老人和幼小,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是腾讯的用户。当然,即使那些老人和幼小,应该也与腾讯的业务密切相关。

  但是,你真的认识腾讯吗?你真的了解那个在你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恐怖的”企鹅帝国吗?

  1恐怖的市值

  腾讯的“恐怖”,首先体现在它的身价上面。

  10月31日,腾讯控股的股价报收于349.8港元,微涨0.06%,市值为33227亿港元。

  近日横盘,腾讯股价表现较为平淡。

  然而,2017年初的第一个开盘日,腾讯的股价为190港元左右,仅仅10个月的时间,本就是高价股的腾讯,涨了84%。

  腾讯股价的猛涨,除了CEO马化腾凭此悄然间身价超过马云成为中国二富,买了腾讯股票的股民也因此收获颇丰。

  持有腾讯控股的股民李先生就非常满意,“不枉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繁杂的手续买港股。”

  一位私募从业人士告知《国际金融报》记者,理财致富有一个很简单的操作策略,当你发现自己有什么需求,就去买能满足这个需求的公司股票。

  “你用微信,就去买腾讯的股票,你玩王者荣耀,就去买腾讯的股票,你要看网文,也可以买腾讯的股票(阅文即将上市)。”一位港股投资者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感慨,腾讯是“港股市场最耀眼的明珠”,一只股票撑起了整个港股大半的成交量。

  ▲ 图片来源:Choice金融终端,自上市(2004年)以来,腾讯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46%,增长132倍。

  那么,除了投资,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多少需求,是跟腾讯有关的?

  2无所不在

  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腾讯的: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由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五位创始人共同创立。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在一些金融终端系统中,腾讯被认为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被归类入“信息技术”产业。

  一位电商分析人士认为腾讯是一个社交帝国,“它的根就是社交”。

  “我觉得它是一家娱乐公司,版图还挺大的。”一位在英国工作的华人表示,自己没事的时候会常常看网文和动漫消遣,后来发现都是腾讯做股东。

  “它的网游很厉害。虽然微信我也常用,但我觉得它的游戏更好。”刚上初三的余伟平(化名)如是表示。

  长江商学院教授薛云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从它的主营构成来看,可以说腾讯是一家扎根于中国市场的网游公司。(网络游戏收入占总营收42%以上,且其收入90%以上来自中国大陆)

  不过,他也认为,“如果一家公司一半以上的资产都是股权投资,那么,把它看成是一家股权投资机构,也未尝不可。”

  而据《国际金融报》记者所掌握的资料,腾讯目前拥有了中国最全的金融牌照,版图横跨第三方支付、保险、证券、银行、基金、征信、小贷等领域的腾讯金融,牌照种类丰富程度超过所有竞争对手,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帝国。

  不过,马化腾十分低调,即使腾讯已是中国布局金融业最大最全的金融企业,旁人也很少知道他的潜在战略扩张意图。

  对于金融布局和金融帝国的战略举措和意图,腾讯相关负责人回应《国际金融报》“不予置评”。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街头随机询问了多位年龄层不同的路人,绝大多数用户表示,他们用的腾讯产品只有QQ和微信,仅有少量青年用户回应,“我记得腾讯收购了盛大吧,我看网文的,还有我是腾讯视频的会员”;“它好像是京东的大股东”;“王者荣耀”、“腾讯公益”也有被提及。

  “2007年,我唯一会用到的腾讯的产品是QQ。”一位媒体从业者表示,时至今日,猛然发现,自己只要拿着手机,基本就是用腾讯(或腾讯投资的)公司的产品。

  换言之,马化腾打造的腾讯帝国,几乎已把你全“包”了。

  3腾讯投资了多少公司?

  腾讯成为无所不在的互联网+金融帝国,是如何做到的?它为此花了多少钱?

  据了解,目前腾讯控股、联营与参股的公司包括但不限于:社交、流量、金融、电商、O2O、娱乐、教育(腾讯课堂、新东方在线、易题库、阿凡题)、医疗(丁香园、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硬件(Q影、QQ物联、蔚来汽车、特斯拉)、工具(腾讯wifi管家、天天P图、腾讯电脑/手机管家、刷机大师)、企业服务(腾讯云、企业微信、foxmail、华扬联众)等领域。

  薛云奎表示,账面的净利润表现并不能真正体现腾讯的价值,有相当一部分的股权投资价值并未体现到腾讯的财报和股价里。

  就算这样,腾讯的市值也成功稳居全球市值的前十!

  “中国各个领域但凡做得好的公司,它都掺了一手,影响到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这样的公司我们离不了,它的影响力和价值超越了‘互联网企业’这个概念。”一位证券从业人士表示,在进行股票交易和研究的时候,他已经无法将腾讯看成一个互联网公司,并且,腾讯很厉害的一点是,在不断进行股权投资的同时,现金流保持充足稳健的增长,超越了全球绝大多数上市企业。

  ▲ 图片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4“最可怕”的地方……

  除了舍得投钱,腾讯还有“最可怕”的地方。

  “社交是腾讯的根基和王牌,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巨大流量更是腾讯最可怕的地方,十多年来,它基本就用这一招打遍中国无敌手,再配合资本的力量,发展出越来越深越来越广的根系和触角。”知名互联网学者李易如是表示。

  “腾讯最可怕的是,完成了自我革命。”一位互联网从业人士则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微信的出现是业内将腾讯视为“伟大”的真正起始,它和QQ一起成为腾讯最强大的根系,令腾讯有足够的流量和资本,成为如今唯一能与阿里掰腕子的“大而不倒”的公司。

  “它采用内部竞争模式,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创业公司,如同‘养蛊’一般——一家公司,能做到自己跟自己斗,自己超越自己,当然能称得上‘伟大’。”该人士如是表示。

  一位腾讯的内部员工向记者证实,腾讯的部门合并分拆极为平常,他本人迄今已换过三个小组和领导。而微信成为“爆款”之前,除了张小龙,有近十个小组也在研发类似的产品。

  “不,腾讯最厉害的核心,还是马化腾。”另一位业内人士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腾讯与阿里一样,它的灵魂人物不仅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马化腾的坚持和战略判断(包括早期的“模仿”)才使腾讯成为今天的腾讯。

  “当年,腾讯还是‘狗日的’腾讯,谁能想到,它会变成这样呢?”上述业内人士如是感慨。

  5十年“洗白”

  回顾腾讯发展的历史,十分有意思。

  2010年7月,《计算机世界》刊登了一篇题为《“狗日的”腾讯》头条文章,采用了一只身中多刀的腾讯企鹅作为其封面。文中详细叙述了联众、奇虎360等与腾讯之间的恩怨情仇,把腾讯作为互联网公敌进行批判。该文言辞辛辣、“刀刀见血”,并伴有联众创始人鲍岳桥等“受害者”声泪俱下的哭诉。

  以下摘自该文:

  “这就是腾讯,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一家全球罕见的互联网全业务公司,即时通讯、门户、游戏、电子商务、搜索等等无所不做。它总是默默地布局、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你的背后;它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出来搅局,让同业者心神不定。而一旦时机成熟,它就会毫不留情地划走自己的那块蛋糕,有时它甚至会成为终结者,霸占整个市场。

  “某网站贪得无厌,没有它不染指的领域,没有它不想做的产品,这样下去物极必反,与全网为敌,必将死无葬身之地。”当年6月29日,新浪网总编陈彤以“老沉”为名发布了一则微博,言辞之激烈,让人震惊。这条微博迅速被转发了500万多次,无数的人力挺“老沉”。

  谈起此事,一位互联网创业者几乎是脱口而出,“狗日的腾讯!”

  ▲ 注:《计算机世界》随后向腾讯致歉,但声明中不提及文章内容上是否存在不妥,而网友则是不满《计算机世界》的“不坚持”。

  上述互联网从业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腾讯的风格还是那个“默默地布局、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你的背后”的“搅局者”,行事低调,只是3Q大战之后,马化腾感觉到了腾讯在被孤立,于是将企业战略往开放引导,更多采用了合作共赢的方式。

  “2007年,腾讯的创业团队发表愿景,说希望成为最受尊重的公司(‘十年后的腾讯,将成为中国最受人尊敬的互联网公司’),那个时候,我是真的不信。但现在,它算是成功洗白上岸了吧。”该人士如是表示。

  6“天花板”在哪

  仅仅用了十几年,腾讯的市值就接近3万亿元,那么,它到了发展道路上的天花板吗?或是3万亿元,只不过是它的起点?

  一位私募从业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如果要买腾讯股票,还是需要谨慎一些。腾讯的微信活跃人数9.6亿、全球市值前十,但这同时意味着它快到达天花板了。

  “在社交和游戏业务上,目前它的扩张(起码在国内市场)应该到头了。”该人士表示,腾讯不比阿里,社交业务的国际化难度比电商要大,所以它的国际化推广的效果并不算好。他认为,未来腾讯的价值增长,或许在于股权投资,和支付(及云服务)业务。

  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则认为,金融和广告或许会成为腾讯下一个收入增长点,这在财报上已有体现。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预期将于2017年11月8日上午9时正开始在联交所买卖的阅文集团IPO认购异常火爆,其在富途证券的现金认购提前截止,多位投资者向记者抱怨“来不及操作”。

  腾讯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度腾讯支付相关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302%;网络广告收入同比增长54%,达到269.70亿元,其中效果广告收入增长81%至157.65亿元(主要体现在微信朋友圈广告、微信公众号广告以及新闻应用的广告上)。

  2017年年中财报中,腾讯“其他业务”(基本来自于支付相关业务等)和网络广告的增长幅度依旧很大。

  上述私募人士忍不住强调了一句,“万亿级别的公司,还能有59%的营收增长,这真的是一个好公司,一只好股。”

  低调的马化腾,会把腾讯帝国带向何处?

  记者 郑馨悦

责任编辑:张海营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