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08日09:36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5月7日晚间消息 此前曾遭到美国做空机构格劳克斯(Glaucus)发报告称股价“即将崩溃”的丰盛控股(00607-HK),发布澄清公告后于5月4日复牌,并在复牌前两个交易日分别上涨17.46%及14.86%。公司执行董事王波等管理层接受包括新浪财经在内的媒体专访时表示,丰盛并非什么“三年升200倍”、“估值431倍”的妖股,沽空报告刻意忽略了公司过去几年是在买壳和注入资产过程中,市值自然会随着注入资产的扩大而扩大。

  格劳克斯今年4月25日发表报告看空丰盛控股,指丰盛的股价将会大跌70%至80%。报告称,从丰盛控股去年底至今年4月股价下跌,但每日尾盘拉升的模式推断其股价受到操纵,怀疑内部人士将公司有价值资产转移至丰盛控股主席、内地富豪季昌群及其家族手中。报告还指丰盛控股与卓尔集团交叉持股,互为对方利润支持,并称丰盛控股本应是一家商业及住宅物业发展商,但这部分业务相对其市值极其微小,2016财年公司来自经常性业务的息税前利润仅有1.32亿元人民币,以经营性营运溢利计算的估值高达431倍。

  丰盛控股管理层在5月2日发布澄清公告,否认格劳克斯的所有指控,称其为“误导性、具偏见、有选择性、不准确及不完整之声明及毫无根据之指控及不负责任的揣测”。文中指出公司股价“下跌”只是去年底增发16.68%新股用于收购中国高速传动而导致,而与卓尔互相持有的股份占比微小,抵押部分也已经赎回,并强调当前市盈率仅为13倍。

  复牌后丰盛控股执行董事王波、首席运营官兼实力建业执行董事袁志平及首席资产官蔡笃杰接受了包括新浪财经在内的媒体专访,专访内容如下:

  问:沽空报告的焦点是丰盛控股近年来频繁的收购和交叉持股,并认为这是在玩弄财技推高股价,请问公司多次收购、入股行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王波:我们的逻辑其实很简单。2013年上市的时候,我们是借壳上市,当时0607的股份名称叫作汇多利,是一个空壳公司,我们借壳上市后以反向并购的方式注入资产,一开始最先注入了一个房地产项目公司。

  我必须强调我们并没有以IPO形式上市,只是借壳,所以在2013年年底这只股是净亏损的,净资产也是负的,两项都是负的。随着注入资产,到了发布2016年年报时我们净资产已经达到260亿港币,净利润是30多亿港币。很多报道包括沽空报告光说我们市值涨了多少倍,避而不谈的是我们净资产也涨了两百多倍,净利润从亏损现在30多亿。这写背景沽空机构完全没有提。

  至于为什么我们做那么多收购并购,因为上市之后只有一个壳,当然是要发展的。丰盛在国内本来就是大集团,在全国工商联的排名在100左右甚至以内,丰盛在内地早就是综合性控股集团,旗下有建筑工程、医疗等等很多板块,借壳以后我们不断把好的项目注入到这里面来。

  丰盛现在参股了7、8家上市公司,都是从产业和战略来考虑的,并不是为了买他们股票去获利,只是其中卓尔发展比较快。他们近年向电商转型,收购了中农网,不少业务跟医疗、健康相关。这个是跟我们健康方面业务有合作。还有一些参股的企业是地产合作,例如中国赛特就在房地产和绿色建筑方面跟我们有互补和协同效应。所以我们投资的前提是产业整合的角度来看的。

  现在刚刚入股不久,大家还没有看到实际的发展,但我们绝对不是买了股票等着涨,我们跟这些企业都是有实际合作的。

  问:大概什么时候投资者可以看到实体的利润可以超过股票增值的部分?

  王波:大家可以看到彭博终端已经将我们公司归类为可再生能源企业,其实恒生指数公司也将我们划归于环保方面公司了,只是他们要到今年9月才发布更新。

  丰盛的业务现在总共是四个板块,第一个是旅游度假,第二个是健康地产,第三个是健康医疗,第四个是新能源。我们现在主营收入和利润来自新能源,第二个是健康地产。未来我们还是以这四个板块为核心业务方向继续发展。对于持有的金融性资产,未来利润贡献的比例会逐步缩小。

  蔡笃杰:我们一直追求给投资者更大的透明度,去年六月我们还主动把原本的会计师换成四大中的安永,就是为了更加透明,我们一直强调公司的透明度,估值应当是多少大家是可以讨论的,但不能选择性忽视,说什么几百倍。利润增长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其实一年甚至半年就可以看到了,新能源会变成占我们收入过半的业务。

  问:市场上交叉持股较多的集团往往倾向于被低估,即便李嘉诚的长和系也是一样,所以他们才要重组释放价值。丰盛控股未来会不会考虑通过重组,让公司的架构更加清晰?

  王波:这几年我们做了很多并购,发展是很快的。我们战略上的考虑,2013年底注入了地产公司,然后注入新能源,包括收购中国高速传动,我们战略上有我们的考虑。我们现在正在思考未来如何释放价值,不过长和的交叉控股对价值的影响,在我们是不适用的。因为我们和卓尔集团两家的“交叉持股”其实只有3-5%,规模上是非常小的,我们并不是交叉控股的。

  去年的确卓尔方面对我们利润贡献比较大,但是我们收购的中国高速传动2015、2016年的利润都达到十多亿,现在已经并表在丰盛控股了,所以我们今年经常性盈利将超过13亿人民币,卓尔对集团利润的贡献很快就不是很大比例了。

  目前形成互相持股只有卓尔集团和衍生集团,这是因为当时入股是以换股的方式进行,这对上市公司来说比较好的方式,因为减少我们现金的消耗。但目前我们的总资产负债率只有45%,还有很大部分是来自中国高速传动的,这宗收购前我们负债率更加低。

  问:有不少报道和舆论将丰盛跟之前被沽空机构狙击的例如汉能、辉山乳业相比,你们怎么看待你们跟这些公司的区别?

  王波:跟这些公司我们觉得完全没有可比性。丰盛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我们的定位是综合性集团,不是金融控股集团,目前在港股像我们这样的公司也不多,上市后我们不断并购,并购中也有战略调整。

  大家可以看我们财报,我在跟投资人的会议中也强调过,第一至少我们地产业务是大家都能看得见的,谁都可以去看,第二新能源方面利润也是实实在在的,这也是大家都可以去看的。第三我们持有的一些金融资产,例如卓尔的股票这些,我们是公开透明的,没有任何隐瞒。如果想比较,可以用这三点去跟这些公司比,我们净资产260多亿,总资产480亿,利润30多亿,就算去掉卓尔的部分,我们现在年净利润也有十多亿。

  我们管理层始终围绕四个方向来扩大发展,这些收购不是怀着什么不良的目的。如果说我们在收购中用“财技”,那这些财技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我们从来没有用过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财技,都是从股东利益出发的。

  问:你们在公司的公告中表示会考虑回购,外面传闻称大股东准备了40亿“弹药”,又获得中信银行100亿授信,究竟回购开始没有呢?

  袁志平:我们说董事会将在适当的时期,适当的价格作出回购。根据上一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股东预授权给我们,可以回购不多于10%的股份,外面随时可以启动。不过到目前这个时间点我们还没有启动。可能未来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启动的,但这一刻还没有。

  对于大股东(指季昌群)有意向增持,我们也是了解的,建议大家在未来两到三天关注香港证监会的利益申报网站,可以看到我们的股东和执董有没有回购。

  中信银行我们是长期都有合作的,中国高速传动也跟南京银行签了战略合作,所以我们在财务方面并没有任何担心。

  王波:当然这两天股价也回升了不少,说明投资者对我们很有信心,我们也会考虑是不是有必要这个价位上回购。

  问:对于沽空机构的指控,你们已经进入法律程序吗?

  袁志平:我们在澄清公告中已经客观指出了他们报告里不准确的地方,但沽空机构他们的免责声明也说了,他们不为报告的准确、精准作出保证。我们在积极跟律师探讨,但暂时没有具体的行动。

  王波:出了这个事情我觉得我们要更加增大我们的透明度,我们从去年开始大力增加我们的透明度,不是说之前不用透明,只是之前规模小没有多少人关注,现在因为我们规模大了,大家关注了,就要更多增加我们的透明度,不断去跟市场、媒体做坦诚交流。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让投资者正确看待我们的状况是最重要的。

  对沽空机构不合事实的指控我们做了澄清,我觉得这个战役可能短也看长,最近一年来不断有上市公司被恶意沽空,很多企业之后也澄清了沽空机构的指控,但市值还是蒸发了,还是小股东受到了损失。

  所以,我们正在考虑成立一个反沽空联盟基金,目前正在筹划当中,应该有很多企业、机构对这个有兴趣。但还在筹划中,等有了细节以后再和大家沟通。

  问:最近你们赎回了质押的卓尔股票,卓尔也赎回了,为什么现在来赎回?你们抵押股票的融资成本大约是多少?

  王波:上市公司需要做许多投资,质押股票来融资本来是很正常的融资方式。我手上有个资产,可以拿到低的融资成本,这对整体股东都是很好的回报。沽空机构这样说实在有点冤枉我们。

  但是现在,这个被沽空机构拿来作为沽空我们的借口,但是沽空机构在美国,我们请他们来他们也不过来,就说我们抵押股票会造成股票崩溃,那我们当然觉得有必要向市场证明,我们并没有这个意图,也没有这个财务压力。我们还掉了这些股票,也没有出现资金困难,我们现在没有也交叉抵押了,那让他们看看公司到底有没有出现问题。

  至于融资成本,不能单独看某一笔融资成本,我们公司在融资方面平均来看大致是在6-7厘成本,中信银行我们是签的战略合作协议,作为我们的战略合作方,会给我们一个更优惠的利率,就更低一些。

  问:从去年底开始公司股价波动那么大,有没有考虑用什么方式干预一下?

  袁志平:我们不能控制我们股东的行为。沽空机构选择的时间段是一个特殊的时间段,是因为发新股而导致了这种情况,忽略了很多背景。我们是谋发展的上市公司,肯定并购活跃。

  王波:有些事情我们管理层觉得是对的事情。沽空机构认为并购就是财技的根本?其实不是,并购也是发展的根本。我们为股东谋取更大的回报,对上市公司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用股票,买到重大资产。

  问:被沽空机构狙击之后,你们第二大股东华融有没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卓尔集团在报告发出后很多问题的处理跟你们方法非常相似,是不是你们有沟通过?

  王波:沽空报告出来之后,合作伙伴和战略性股东我们都有询问过,当然战略股东对我们有信心的,大家看到我们有实力,也在不断扩大我们的资产和利润。在这方面我们的合作伙伴和战略股东都是理解我们的。

  袁志平:我们跟所有股东、投资者都保持密切的联系。包括沽空机构我们也有邀请他们来参观,但他们没有反应。不过我们并没有就我们战略,只去跟单一股东沟通的。

  要说我们跟卓尔最像的,就是我们都发展越来越好吧。我们做的事情都是为了澄清事实,排解舆论压力,除此之外我们并没有作出跟其他合作伙伴完全不同的沟通,也没有直接接触过。

  问:被沽空机构指控操纵股价之后,香港证监会有没有接触过公司?

  王波:完全没有接触过我们,当然未来任何监管机构如果需要我们协助,我们肯定会主动支持。

  我想重申香港是自由的金融市场,任何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股价的看法。但我们觉得对公众会产生影响力的,要负责任,不能加一个免责声明就算了。外资机构要对中国的商业模式有所了解。作为管理层我们还是坚持围绕我们核心产业不断去发展。这个方向是不会停止的,未来还将不断为公司发展寻找好的、优质项目来收购,包括中国大陆和海外其他国家,我们每天都在做。投资人对我们有信心,正是因为我们的发展是持续的。

  (新浪财经彭琳 发自香港)

责任编辑:白仲平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