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编者按] 7月13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四。现在,让我们走进这一天,看看面临加息传言的中国。这一天之前,一切风平浪静,这一天之后,股市、汇市、房市,息息相关…… >>评论
股市受加息传言大跌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股市。
  这一天对于股民来说是心惊肉跳的一天。在四个小时的交易中,上证综合指数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地单边走低,全天下跌近85点,创下本轮行情中单日最大跌幅。
  表面上看,这轮下跌有点“无厘头”,事先似乎没有任何迹象。当时,上证指数刚刚迈着小碎步,通过11个连续不断的小阳线,登上了一个大台阶,并在中国银行上市的助推下,创下今年的新高——1757.4点。形势似乎一片大好,1800点似乎指日可待……
[评论]
经济学家要求加息
  这一天,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陶冬,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黄益平,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同一种声音:央行请加息! [全文][评论]

数字决定加息

    其实,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投资者,就会发现一个“小秘密”:每个月中旬前后,央行都会公布上个月金融运行情况。其中,4月、7月、10月和1月,又分别是公布第一季度、半年、前三季度和上年度数据的时候。这些数据,肯定会影响央行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并最终影响央行的决策。关于这一点,周小川行长有过十分清晰的表示。他上个月出席国际清算银行年会时,曾被问到中国会不会加息,他的回答是:中国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前将密切关注经济数据 。[评论]

加息?不加息?他们有话说——

  汤敏:加息应该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很可能是一种多次小步的加息,既能达到对投资制约的作用,同时又不会对企业过大的冲击。
  王小广:感觉到升息的紧迫性越来越强。现在很多行业暴利,0.27个点到了市场的大海中根本就没影了,所以需要连续升息。
  袁钢明:我的判断是:加息的迫切性很严重,我们应该走在前头,应该采取其它措施,应该提前一步,强一步。
  左小蕾:现在还不是央行加息最成熟的时机,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利用利率调整来推动银行金融灵活性的改革和赢利模式的改变是必然之举。>>评论
  [编者按]加息?不加息?央行还在犹豫什么?股市、汇市、期市、房市、理财市场将受到怎样的影响?>>评论
  央行:加息要考虑三大因素
  央行研究局局长唐旭说:我并不是说加息有什么顾忌,但我们也关注市场对每一个政策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这包括股市会有什么反应;生产企业、企业的财务成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反应,这些都是需要提前思考的问题。
  先请看央行对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总体评价
  央行对上半年的总体评价是:“存贷款增长较多,但6月份货币信贷增幅有所回落。总体看,当前金融运行平稳”。
  再请看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
  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又达到10.9%的水平,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甚至达到11.3%。
  央行对上半年的总体评价是:“存贷款增长较多,但6月份货币信贷增幅有所回落。总体看,当前金融运行平稳”。
  在一般情况下,央行对金融运行的评价都是“平稳”,毕竟没有出现金融突发事件,也没有出现物价暴涨的情形。不过,存贷款增长较多,则成为上半年金融运行的突出特点。
[评论]
加息成为高悬股市的利剑

  虽然央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数据显示,我国6月份信贷额增速缓慢,但是并不能排除后市就没有加息的可能,加息预期将可能一直成为高悬在股市上的利剑。
  从目前央行的政策来看,紧缩性货币政策依然是央行目前主要采取的主基调。从国际范围看,国际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没有减弱,包括美国在内,过去一年全球有60%的央行已经加息,而中国加息的动作明显较小,因此,后市加息预期仍然不能减弱,加息利剑,依然高高悬挂于股市头顶。[全文][评论]

加息预期促债市大幅下跌

  受加息预期影响,上周五债券市场大幅下跌。虽然央行并没有如传言所说在当天抛下加息这只“鞋子”,但市场的担忧仍然存在,紧缩预期仍十分强烈。有关央行将于当天宣布加息的传言在上周五愈演愈烈,这导致市场空头气氛浓厚,卖盘增加。交易所上证国债指数当天以109.73点开盘,收盘于109.60点,下跌了0.1%。 [全文][评论]

政府不愿看到楼市大跌

  加息,对广大按揭购房的市民来说,这是一个“利空”,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加息传递的一种政策信号―新一轮加息周期也许就此开始。国泰君安则指出,欧美发达国家也要借助加息政策抑制楼市过热,实际上楼市并未萧条而是平稳下降,而这正符合决策者的本意,即政府并不愿意看到楼市大跌。[评论]
周小川将甩动汇率大棒
    周小川目前最有可能使用的手段是,先加息,再升值。
    也许就在7月余下的几天内,央行宣布提高存贷款利率,因为8月份一般是国务院休假的时间,重大政策理应在7月份出台,否则要拖到9月。
    最好的加息政策应该是贷款利率提高27个基点,存款利率提高30个基点。存款利率提高幅度高于贷款利率提高幅度的目的是减少利差,抑制商业银行贷款冲动,同时也可以抑制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
    加息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无法缓解,这就需要央行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当然,根本性的办法就是让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
    或许在9月后的某一天,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将大幅增加,也许如外资银行预测的,浮动幅度可能扩大5倍左右。。[评论]
  [编者按] 加息预期之下,理财产品各自“受震”……>>评论
债券基金表现将受压制
  国债作为最受投资者欢迎的投资品种,在央行加息的预期以及股票市场的分流作用下,二级市场表现未如理想。
  一方面记账式国债的收益率较同期限银行存款低,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吸引力下降;另一方面在加息的阴影下,债券的二级市场走势在近多个月以来一直缩量向下,使部分投资者的账面价值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失。而凭证式国债及储蓄型国债虽然在收益上较同期限的银行存款存在一定的税收优势,再加上它们不能在市场上流通,受加息影响小,但由于僧多粥少,投资者较难购买。
  债券基金目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债券型基金,另一类是中短债基金。中短债基金由于具有比货币市场基金更高的收益以及较好的流动性而成为当前债券市场发展的主流。但这两种以国债为最主要投资品种的基金在加息的影响下,都会引起基金单位净值的下降,投资者持有这一类基金会受制于国债市场的表现。
  货币型基金是储蓄的另一种较好的替代品,投资门槛低、期限灵活,但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央行票据等货币市场品种,加息的情况下,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将会有所提升。 [全文][评论]
股票基金先跌后回稳
  在通常情况下,加息会导致证券价值的下跌,因此股票基金在加息的情况下,表现也同样受压,但由于国内的股票市场已经历五年多的调整,随着监管的日益规范、股改成功在即、质地较好的上市公司成功回归国内集资等利多因素影响,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对A股正面作用,加息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主要是短期心理因素的影响。
  中长期来看,我国A股市场的表现仍然乐观,因此股票基金的表现也会先跌后回稳。当然投资不同行业的股票基金对利率的敏感度不尽相同,投资者应减持对利率较为敏感的行业股票基金。[评论]
券商理财产品风险较低

   券商理财产品,目前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以股票作为投资对象;一种以债券作投资对象;还有一种是以基金作为投资对象,加息对其的影响与债券基金及股票基金相类似,但绝大多数的券商理财产品有所发起的证券公司自身认购5%的份额作为风险保证金,因此券商理财产品的亏损风险较低。
  另外由于最近新股恢复发行,个别券商最新成立的以认购新股作为最主要投资项目的券商理财产品,加息并不会影响其投资表现。当然投资者个人也可以参与新股投资以规避加息带来的风险,但通过购买券商理财产品而进行新股认购,可以拥有机构投资者同时参与网下与网上两次认购的优势,中签机会较高,是不错的投资选择。
  资产证券化产品,是近年才推出的创新投资品种,一般由券商代理发行,并有银行信用作为担保,风险级别较低。同样作为定息投资品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由于收益较同期限国债及企业债高(一般情况下,三年期品种收益率接近4%),因此受加息的影响较小。
  对于投资者来说,加息并不一定只带来负面影响,只要运用得宜,市场上还是有很多方法让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获得良好收益的。
>>全文 >>评论

  应该承认,加息已是大势所趋。
  对股市来说,降息是利好,加息则是利空。可对于一个本身较强的股市来说,小幅加息的影响非常有限。
  资金正在从银行分流进入股市,而加息引导资金回流银行的作用及可能性非常有限。加息将提高储蓄存款的收益率,并带动国债、企业债、信托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等固定收益类产品“水涨船高”。但一是增幅有限,二是难与牛市中投资有道的收益相媲美。
  不过,加息对股市仍会存在短期影响,甚至导致单日暴跌,上周四下跌就是由市场盛传央行已提交7月15日加息报告而起。在某种程度上,当前牛市不会受累于加息。
  相关策划:加息大讨论第一期:山雨欲来
        加息大讨论第二期:观点争锋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电:010-82628888转5978          来信至:finance1@staff.sina.com.cn
  欢迎投稿 信箱:
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程蝉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