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移动
传言上调印花税

传言上调印花税 A股暴跌5.16%

11月12日市场传言证券交易印花税将于近日甚至就是周末上调或改双边征收,当日上证综指失守3000点心理关口,收跌5.16%,深成指暴跌7%,双双创下一年多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被股民戏称为“11.12惨案”。
关于印花税上调的传闻并不是酿成惨案的唯一凶手,其中掺杂了高盛“建议客户抛售手上全部中国股票”的利空报告,还有两桶油的诡异行情上演的血案等数个帮凶,但印花税上调传闻绝对是惨案主谋。

传言楼市调控将加码

楼市调控将加码 沪市跌逾5%

5月16日有报道称,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牵头起草一部“更严厉”的关于楼市调控政策的新文件,力度和范围将大于不久前刚刚出台的“国十条”。5月17日该报道传开后,上证综指大跌5.07%,深成指大跌5.79%。
发改委随后出面澄清,“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并不存在,但关于“更严厉”调控的谣传仍阴魂不散,18日又传出,上海可能率先出台房地产税,导致地产板块18日再度加入杀跌大军。

基金经理双规传闻

基金经理被双规 股市跌跌5.16%

11月12日最先传出某知名基金经理被双规,随后股民及业内人士一番捕风捉影后,16日传闻主角被锁定为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并充满想象地与证监会近期严打公募私募对倒行为相联系。当日沪指现百点大跌,业内人士戏称此次大跌为“范式大跌”。
    是日晚一篇题为“基金总经理被查传言导致股市大跌”在网上迅速传播。谣传导致大跌,还是大跌催生谣传,恐怕无人能说清楚。

央行加息传闻

传言央行将加息 股市跌2.93%

先是今年1月20日,传闻中国央行计划于周五加息0.27个百分点,当日上证指收跌2.93%;深成指跌3.25%。
市场加息传闻虽然只拉弓不射箭,但也足以让股民成为惊弓之鸟,让股市为之颤栗。可笑的是,加息传闻不胜枚举悉数落空,但10月份央行真正加息前,市场却一片平静,毫无预警。

查违规资金入市传闻

传查违规资金入市 沪跌2.38%

3月4日午后,一则坊间消息在业内快速流传,消息称“中央将严查金融机构贷款入股市,各银行已经收到文了”。当日沪综指和深成指双双收跌2.38%。
    股市谣传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的,3月4日早间,市场就传闻近期央行很可能再度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接着又有传闻称,一位私募巨鳄早上透露多家基金日前已经密谋战略性出逃。利空流言布下天罗地网,股市自然是插翅难飞了。

查庄传闻

查庄传闻四起 沪指跌1.44%

9月9日,市场传闻某从事橡胶期货交易的客户因不当行为遭到监管部门调查,期货市场出现跳崖式下跌并累及外围市场,连锁反应波及股市。当天上证综指收跌1.44%。
事后上期所数据显示,天胶主力合约1101多头持仓第一位浙江大地期货当日减仓仅772手。这样一则没有提供任何具体数据的传闻,何以令资本市场哀鸿遍野,个中原因不得不让人深思。

传国际板将推出

传国际板将推出 B股涨5.1%

8月24日,有报道称,中金公司发表研报指出,中国监管部门在上海推出国际板后,可能会着手合并中国的A股和B股市场。一向走势冷静的B股当天出现暴涨,上证B股指收涨5.1%,深证B指涨3.2%,而A股则在盘尾明显跳水。
    事后中金公司澄清,该不实传闻源自媒体对中金一份英文报告的误译,这份“乌龙报告”经过多家媒体以讹传讹后,导演了一出B股井喷A股跳水的闹剧。

若楼价下跌

假设楼价跌50% 地产股重挫

2010年8月5日,彭博社报导称,中国要求银行进行新一轮压力测试,其中包括假设房价下跌六成(或5成)的情况。当日300地产指数午盘下跌2.44%,300银行指数午盘下跌1.73%,沪指报收跌幅0.67%。
这则谣传出自国外知名媒体,产生在去年新增信贷创历史记录、银行坏账担忧渐浓、楼市泡沫呼声四起的情况下,且详细罗列压力测试各种假设情况,有鼻子有眼睛实在让人不敢不信。

传叫停开发贷

传叫停开发贷 工行振幅超10%

11月15日,《中国房地产报》报道称,占据信贷市场大半江山的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0月底已停止了新增开发贷款审批。当日早盘银行股跳水,一向稳重的工商银行盘中上窜下跳,从跌3.9%到收盘时上涨6.84%,全天振幅超过10%。
《中国房地产报》是住建部主管的房地产行业权威大报,且官方媒体一向被视为政府之声,即便投资者心理素质再好,目光再犀利,恐怕亦难看透这颗烟雾弹。

传充足率上调

传充足率上调 银行股重挫

2010年9月16日,有消息称中国监管机构正酝酿基于《巴塞尔协议III》框架下符合国情的新银行业监管规则,拟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高提至15%。当日银行股全线走跌,沪指一度跌破2600点。
    这则谣言借力《巴塞尔协议III》而上位,列举数据言之凿凿,引发无限想象。尾盘经银监会澄清,沪指重回2600点上方,但全日仍收跌1.89%。

右移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