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韩露 刘兴祥
本报昨日“郑百文一审判决难以服众”一文见报后,一位郑百文的小股东给本报打来电话。他在电话中说,作为郑百文的股东,他不管“明示反对、默示同意”原则是不是合法,只要公司的重组能够成功,即便是将股权的90%无偿转让给三联集团也愿意,这总比公司退市血本无归强多了。他还告诉记者,在他所接触到的持有郑百文股票的人当中,大家都希望
有一个好的结局,最不愿看到公司退市,那样“大家的钱就都掉到水里了”。
股东们的良好愿望当然不难理解,然而真能如愿以偿吗?心甘情愿地将股权的一半无偿转让给三联集团,就大功告成了吗?现在距离郑百文退市的“死限”只剩一个半月的时间,即便是资产重组能够取得成功,郑百文能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扭亏为盈吗?就算郑百文能够扭亏,扭亏之后公司股票能够复牌吗?这些问题都是无法回避的。从目标的情况看,郑百文的前景依然很微妙。
先来看重组。现在法院的判决已经从法律上对股权过户这一关键问题提供了依据,按照理想的估计,三联集团将如愿以偿地得到郑百文50%的流通股。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收购一家上市公司股份达总股份的30%时,如继续收购,应该向全体股东发布收购要约,除非得到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豁免。上述豁免在我国虽有先例,但所涉及的都是非流通股,涉及流通股收购的要约豁免还没有先例。证管部门有关负责人曾在去年底公开表示,证券监管部门将对要约收购的豁免从严掌握。能否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上述豁免,将是郑百文重组路上一道坎。
再来看扭亏。郑百文昨天公布的季报显示,公司仍旧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今年7-9月,郑百文实现收入业务主营收入6065万元,同比大幅下降了55%;实现净利润-642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01万元放大了六倍有余。加上上半年2534万元的亏损,今年1-9月,郑百文亏损额已达3100余万元。要用后三个月的时间弥补这三千多万的亏损显然有着相当大的难度,除非三联集团迅速和郑百文进行巨额资产置换。
即使扭亏为盈,郑百文也不一定就能恢复上市。第一,2001年扭亏为盈只是争取到了提出恢复上市申请的资格。其实,大多数PT公司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其财务报告若被出具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最终难逃股票终止上市的命运,像PT中浩那样自认为扭亏为盈是行不通的。第二,是否能获得发审委的核准通过至关重要。目前的PT公司扭亏为盈大都存在缺陷,一是资产置换后,新进入资产的运作期限大都不满1年,其盈利能力的持续性还需要考察。二是部分公司的主营业务依旧不景气,靠非经常性损益支撑大局。相信管理部门对此会持审慎态度。按《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申请恢复上市未获核准的,其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事实上,基本面尚属PT公司中佼佼者的渝钛白尽管已获受理,但该公司股票目前依旧未能恢复上市。因此,对于郑百文股东来说,即便解除了“下课”警报,之后迎来的很可能是漫长的等待。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