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宪
周三,当银广夏在连续12个跌停板后被首度打开,成交量急剧放大,当天1.04亿股的交投占流通股的37%,似乎预示着该股的下挫进入尾声,应该有利空出尽之感。但奇怪的是同一天却有许多强庄股跳水,如天津磁卡、中大股份、天山纺织等,大盘也被拖得创出新低,为什么会这样反常﹖这里有机构之间的资金链问题,也许在最黑暗的日子即将过去前,一大
批融资机构成为“牺牲品”悲壮倒下。
银广夏对市场的冲击实际上有“二波”,第一波涉及到大庄家中经开,人们看到的是东方电子放巨量下挫,大资金“挖东墙补西墙”的兑现几近疯狂。其实当时还有一些个股同样大幅跳水,像广钢股份、沙隆达等,因为银广夏有数十家机构重仓持有,出现资金缺口时,只能无奈平仓其它股票。第二波冲击则发生在本周,因为银广夏跌停板打开,就意味着债权人可以和你“结账”,或者直接从你的账户划走资金,钱不够还债,就大肆抛售其它股票,一了百了。如果将在银广夏停牌期间,甚至复牌后一直跌停板,债务人以卖不出去为挡箭牌,尚能喘口气,当巨量放出能逃出去时,黄世仁们绝不会客气的。因为放债的知道,现在不把钱“抢回来”,又会迅速贬值,果然1亿股的巨量之后,又重蹈跌停板,债主们逼人实在太急。
一只银广夏从流通市值86亿元,快速贬值到20多亿元,猛然间“消失”60余亿元,成为几十家机构的“鬼门关”,波及的跳水股有10多家,除了基金和上市公司还能吃“大锅饭”凑和着生存。民间机构和部分大户,不少已爆仓出局,因为像银广夏、东方电子等所谓高价绩优成长股在上涨行情中融资或抵押相对容易,比例很高,做这种买卖的机构多多。
现在沪深股市流通市值短期缩水4000亿元,相当于70只银广夏的暴跌损失,如果一只银广夏“打倒”10只强庄股,则7月份之后的大盘下跌,股市中至少有700只庄股中的机构受到重创。不过大盘回落的节奏较慢,个股拉升的幅度大小不一,加上大多数没有银广夏如此亮丽,所以市场并没有感受到银广夏暴跌这样的“惨烈”。但4000多亿元的市值流失,却是一件不争的事实,按目前机构资金实际占市场50%份额测算,各类机构损失或叫账面亏损2000亿元。
相比个人投资者的2000亿元损失,以后众多机构同样数额的“赤字”性质就大大不同,其中向银行融资,同业拆借,股票抵押、透支做庄等方式融入比例不低。上涨时是“多赢”,雪球越滚越大,大挫时必然是“俱亏”,银行为保本要收回,债权人“弃息保本”抽资,债务人只有抛售股票还债的命。现在大盘跌破两年线,已非正常的获利回吐概念,机构资金链断裂后的复杂“债权债务”关系,使中国股市陷入困境。
90年代初的个人大户投机时代,曾经在1993年2月创下沪市1500点的辉煌,但也有两度跌破400点的悲壮,下跌幅度达70%以上,但当时流通市值不过几百亿,大户们仅在证券营业部短暂透支,暴跌对整个经济影响微不足道。实际上到1994-1995年低迷时,早期大户中70%左右含恨出局,市场平静承受了这一“苦果”。
2001年的市场规模搞大了,20%的下挫,损失市值4000亿元,其中融资比例相当高。市场形成300亿元级别的集团资金,如基金中的博时、南方、华安等大券商中通过委托理财甚至达到二三百亿元,加上一些松散同盟军,如中科系、德隆系等,造市能量大增。融资触角伸到方方面面,抗危机能力很强,一般小风浪均能靠拆借资金化解,真的山穷水尽,又会一泻千里不可收拾,正所谓“成也机构、败也机构”。
中国股市此波大调整,不是国有股减持所致,也与宏观经济面无关就像上涨时一样,是大批机构像早期个人大户一样,必须付出的“成长代价”,市场经济永远是把双面刃。(完)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